成语关于关的成语
有关关的成语
有关关的成语共收录97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打破迷关 | 指打掉思想上的迷惘。 | 作谓语、宾语;用于思想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既然打破迷关,若不及早回头,定然皇天不佑。” |
闭关却扫 |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封闭自己。 | 南朝 梁 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
咬起牙关 | 紧紧地咬住牙,不张开嘴巴。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红旗谱》第二卷:“歇了一会,并没有减轻疲乏,觉得身上潮湿得厉害,索性咬起牙关,一股劲地往前跑。” |
裙带关系 | 裙带:比喻妻女、姊妹的亲属。指相互勾结攀援的妇女姻亲关系。 | 作宾语、定语;指妇女姻亲关系。 | 宋·赵昇《朝野类要》卷三:“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宫,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 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百二关山 | 百二:以二敌百。指边防稳固的国家。 | 作主语、宾语;指河山。 | 唐·温庭筠《老君庙》:“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闭瑶缄。” |
无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作谓语、定语;指不会影响大局。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
关山阻隔 | 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 作谓语、宾语;形容路途艰难。 | 元 郑德辉《 梅香》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
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作宾语、定语;用于特别紧急情况。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对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 |
一丸泥封函谷关 | 丸泥:一点泥,比喻少;封:封闭;关:关隘。用一个小泥丸就能把函谷关封闭。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 | 作定语;形容地势险要。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
无关宏旨 | 宏:大。和主要的意思无关。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意义或关系不大。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宋儒所争,古文今文字句,亦无关宏旨,均故置弗议。” |
三叠阳关 | 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的曲调。 | 作宾语、定语;比喻离别。 | 宋 周邦彥《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
切要关头 | 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 | 作宾语、定语;指关键时刻。 | 清·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睹此切要利害关头,窃恐筑室通谋,一纵即不可复挽,不揣冒昧,谨再沥忱附片密陈。” |
蒙混过关 | 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询问或审查。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用欺骗的手段逃过关口。 | 林予《雁飞塞北》第34章:“你是想靠这场大水来蒙混过关!不行,这一关你过不了。” |
抱关击柝 | 柝:木梆;抱关:守关;击柝:打更巡夜。守关巡夜的人。比喻职位卑下。 | 联合式;作宾语;指打更的人。 | 先秦 荀况《荀子 荣辱》:“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 |
咬紧牙关 | 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三回:“一面问个着落,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斋忍不住叫声‘阿呀’。” |
玉关人老 |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宋史·蔡挺传》:“[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
阳关大道 |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南。原指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官道。后泛指通过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也比喻好的出路、办法。 |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唐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 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 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 | 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 |
英雄难过美人关 | 指英雄人物往往因迷恋女色而失去斗志,身败名裂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难拒美色。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是要考一考自己,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倒要看看自己闯不闯得过这一关?” |
关门闭户 | 门户都关闭起来。形容冷清寥落。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冷清的场面。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三街六市,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 |
关门大吉 | 指商店倒闭或企业破产停业。 | 偏正式;作谓语;指商店倒闭或企业破产停业。 | 茅盾《子夜》五:“现在他们维持不下,难免要弄到关门大吉,那也是中国工业的损失。” |
捎关打节 | 谓打通关节。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耍手段。 | 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只消我移宫换羽便是我捎关打节。” |
关心民瘼 |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 作主语、谓语、定语;指关心群众的疾苦。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
鬼门关 | 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口语。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那知越吃越离‘鬼门关’近,这样治病,无怪又生出斗殴的事来。” |
闭关主义 | 闭关自守不与国外进行往来的政策。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政策。 | 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
衣赭关木 | 赭: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刑具。指服刑。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毫不关心 |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冷淡。 |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
无关大局 | 即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比喻并不要紧。 |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并不要紧。 |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是有的,那也无关大局。” |
津关险塞 | 津:渡口;关:关口;险:险要之地;塞:要塞。指水陆山川关隘、险要之处。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 秦始皇本纪》:“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
闭关绝市 | 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封闭。 | 清 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即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 |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 作宾语、分句;指两地的民风。 | 《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 |
痛痒相关 |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明 杨士聪《玉堂荟记》下卷:“外而督抚,内而各部,无一刻不痛痒相关,凡奏书所不能及者。” |
紧要关头 | 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 | 作宾语、定语;指关键时刻。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龙媒、张金凤,并张老夫妻,柳林话别——是这书的开场紧要关头。” |
全神关注 | 一心注意。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注意力集中。 |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章:“白知时并不认得他,何况此刻他全神关注的,只是那两个被人众打得鼻塌嘴歪的凶手。” |
利害攸关 | 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 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 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 | 张天翼《儿女们》:“天门口是个要隘,非造门栅不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
生死关头 | 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 | 作宾语;指重要时刻。 | 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
用尽机关 | 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比喻用尽心机。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费尽心机。 | 宋·范仲淹《剔银灯》:“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
斩关夺隘 | 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 刘伯承《回顾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 |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
闭户关门 | 户:出入的门户。门户都关闭起来。形容冷清寥落。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冷清的场面。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石秀心疑。来到市心里,只见人家闭户关门。” |
过关斩将 | 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 | 作谓语、定语;指克服困难。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汉末三国时,关云长独行千里,过五关斩六将,护着两位皇嫂,直到古城与刘皇叔相会。” |
抱关执钥 | 持门闩,拿钥匙。指监门小吏的职务。 | 汉 蔡邕《巴郡太守谢版》:“知纳言任重,非臣所得久忝。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头冗抱关执钥,不意录符很青,授任千里。” | |
三迭阳关 | 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 作宾语、定语;比喻离别。 |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门不夜关 | 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 作宾语、定语;指好的社会风尚。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郑子产传》:“子产为相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
性命交关 | 交关:相关。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关重大。 | 清 夏纶《杏花村 监闹》:“此事是你我性命交关的事。” |
闭关自主 | 指关闭关口,不和外国来往。 | 作谓语、定语;比喻行为保守。 | 见“闭关自守”。 |
漠不关心 |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
事关重大 | 指事情关系着根本或全局 | 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口语。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郭槐到了此时,岂不知事关重大,横了心再也不招。” |
至关重要 | 指具有特别重大影响或后果。 | 作谓语、定语;用于加强语气。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3章:“这次命运的大决战不仅对她是至关重要的,对所有的同学都一样。” |
关山迢递 | 关:关隘;迢递:遥远的样子。指路途遥远。 | 作宾语、定语;指路途遥远。 |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八出:“贤弟!无限别情,不胜凄怆,关山迢递,后会难期。” |
关怀备至 | 关心得无微不至。 | 作谓语、定语;指特别关心。 | 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
不关痛痒 | 不关:不相干。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情。与自身的利害没有关系。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关心与己无关的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
漠不相关 | 形容彼此毫无关联。 | 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毫无关系。 | 清·严复《有如三保》:“而洙泗之间,弦歌自若,一若漠不相关也者。” |
事不关己 | 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
阳关三迭 |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 作宾语、定语;比喻离别。 | 唐 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九关虎豹 |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凶恶的人。 | 语出《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宋·赵癯斋《买陂塘(闻掀髯)》词:“功名事,不信朝鳞暮羽。九关虎豹如许。” |
咬定牙关 | 亦作“咬定牙根”。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这长老咬定牙关,声也不透。” |
玄关妙理 | 玄关:佛教称入道之门。深奥神妙的佛门道理。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无名氏《南极登仙》第二折:“玄关妙理,世人不解其中意。” |
生死攸关 | 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的紧急。 | 《龙虎风云记》:“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体啊!” |
不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作谓语、定语;指不影响大局。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此事也不关紧要,因而吩咐祁知府从宽办结。” |
利害相关 | 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作谓语、宾语;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性命攸关 |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关重大。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八章:“我怎么忘记了沈昆铜,忘记了城外的抗清义师,忘记了我正在做着性命攸关的勾当!” |
性命关天 | 犹言性命交关。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出了差错,性命关天。王姑娘,叩头接旨吧。” |
马中关五 | 犹言鲁鱼亥豕。 | 作宾语、定语;指文字错误。 | 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备存往制,笔削所误,抑有前闻,岂唯豕上加三,盖亦马中关五。” |
稍关打节 | 稍:通“捎”,破除。打通关节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耍手段。 |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俺则待稍关打节,怕有那惯施舍的经商不请言赊。” |
关门打狗 | 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军事等。 |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就是这个意思。’赵航宇说,‘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
无关痛痒 | 痛痒: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集体。 | 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任凭这些民贼把他的祖传世产怎样割、怎样卖、怎样送,都当作无关痛痒的么?” |
贼去关门 | 贼偷了东西走后才云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法瑫宗一禅师》:“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
生关死劫 | 泛指生和死。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人的生死命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
休戚相关 |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宋 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 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 唐 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一夫当关 | 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两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 |
重关击柝 | 见“重门击柝”。 | 作谓语;指戒备森严。 | 《宋书·沈攸之传》:“所以未具上闻者,欲待至上,面自咨申。不图重关击柝,觐接莫由。” |
漠不关情 | 漠:冷淡。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冷淡。 | 清·林则徐《请定乡试……诸弊折》:“回思未第之先,与多士何异?乃于落卷漠不关情,设身处地,于心何忍?” |
关情脉脉 | 关情:关切的情怀。脉脉:情意深长。形容眼神中表露的意味深长的绵绵情怀。亦作“脉脉含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眼神等。 | 清·个中生《吴门画舫录》外编:“垂念故人,关情脉脉。” |
无关大体 | 对整个局势没有影响或关系。 |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正叫做事属偶然,无关大体。” |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 作宾语、分句;指两地的民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
一语双关 | 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即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又含另一个意思)。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 浩然《艳阳天》第86章:“又转脸看看弯弯绕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
百二关河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作主语、宾语;指河山。 | 金 元好问《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
息息相关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或事物关系密切。 | 清 严复《救亡决论》:“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 |
闭关自守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行为保守,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
危亡关头 | 突如其来的、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作宾语、定语;用于特别紧急情况。 | |
关门落闩 | 最终肯定,再无更改。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没有回旋的余地。 | 《负曝闲谈》第22回:“四盏灯笼,值不了五角钱;加上煤炭柴火,顶多到了四十块钱,那是关门落闩的了。” |
抱关执籥 | 持门闩,拿钥匙。指监门小吏的职务。 | 作谓语、宾语;用于小官。 | 汉 蔡邕《巴郡太守谢版》:“知纳言任重,非臣所得久忝。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头冗抱关执籥,不意录符很青,授任千里。” |
机关算尽 | 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比喻用尽心思。 |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 宋 黄庭坚《牧童歌》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丸泥封关 | 丸泥:一点泥,比喻少;封:封锁。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 | 作定语;形容地势险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元清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 |
机关用尽 | 机关:周密而巧妙的计谋。比喻费尽了心机;挖空了心思;绞尽了脑汁地搞计谋。也作“机关算尽”。 |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 宋 黄庭坚《牧童歌》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人命关天 | 关天:比喻关系重大。事关人命;关系重大。 |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用于强调句。 | 元 关汉卿《拜月亭》:“召新郎更拣选,忒姻眷不得可将人怨。可须因缘数定,则这人命关天。” |
一曲阳关 | 阳关:古曲调名,古人在送别时唱。比喻别离。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宋·苏轼《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词:“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
贼走关门 | 比喻事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 作宾语、定语;指事后行为。 | |
闭关锁国 | 闭;关闭;关:关口;锁:封锁。封锁关口;关闭国境。指封锁国境;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表示保守,不与外国交往。 | 《周易 复》:“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
寝关曝纩 | 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宁。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西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不得须臾宁。” |
参透机关 | 参:检验,察看。机关:阴谋或秘密所在。看透了阴谋和秘密。 | 作谓语;指看透了阴谋和秘密。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知孙寡妇已先参透机关,将个假货送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