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恩的成语
有关恩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恩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违恩负义 | 违逆自己的恩人,有负其往日情义,使之受到伤害。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忘恩负义。 | 《南齐书·扶南国传》:“永不恭从,违恩负义,叛主之愆,天不容载。” |
隆恩旷典 | 隆:浑厚;旷:空绝。稀有难逢的厚恩和礼遇。 | 作宾语、定语;指恩礼。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6回:“老爷隆恩旷典,着众婢子出来择配,以了终身,也是千古奇逢,难得的快事。” |
恩逾慈母 | 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 作谓语、宾语;指恩情很深。 | 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
负德辜恩 | 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 作谓语、宾语;指辜负了别人的恩德。 |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
知遇之恩 | 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
恩深法驰 | 驰:废弛。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 | 作宾语、定语;用于情与法。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恩深法驰,背道寒盟,瘏口罔闻,剖心难谅。” |
德洋恩普 | 谓德泽优渥普及。 | 作谓语、定语;指恩德。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恩普,物靡不得其所。” |
恩绝义断 |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作定语、谓语、补语;用于朋友或亲人间。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
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
再造之恩 | 再造:再生。象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 |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宋书 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
一饭之恩 | 一餐饭的恩德。指小恩。 | 作主语、宾语;指小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切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
义海恩山 |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
感恩荷德 | 感:感激;荷:承受。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 作谓语、定语;指感激别人。 | 宋·张孝祥《代楤得居士上相府书》:“且禄优足以仁族,事简足以养疴,使某自谋,不过如此。感恩荷德,负戴靡胜!” |
拜恩私室 | 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 | 作谓语;指用人。 | 《北史 王晞传》:“受爵天朝,拜恩私室,自古以为干纪。” |
恩不放债 | 对亲人不宜放债。意谓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正是恩不放债。” |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 作宾语、分句;用于亲人朋友等。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父母恩勤 | 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 作宾语;指父母的辛劳。 | 《诗经 豳风 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
大恩大德 |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 作主语、宾语;指巨大的恩德。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
孤恩负义 | 背弃恩义。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处世。 | 《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
辜恩背义 | 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 作谓语、定语;指忘恩负义。 | 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
感恩怀德 | 感激别人的恩德。 | 作谓语、定语;指感激别人。 |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
背恩忘义 |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 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 | 《晋书 忠义传序》:“虽背恩忘义之徒不可胜载,而蹈节轻生之士无乏于时。” |
煦伏之恩 | 煦伏:鸟卵在羽翼下受孵化。比喻养育之恩。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少蒙翼卵煦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极大。” |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会怀感恩。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
感恩戴德 |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恩恩相报 |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 作主语、宾语;指以恩报恩。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
惨礉少恩 | 惨礉:惨急,用法严酷;恩:恩情。形容用法严酷,不近人情。 | 作谓语、定语;用于执法等。 | 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
寡恩少义 |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这刘敏虽生在这寡恩少义的老子手内,有一个知疼着热的亲娘母子,二人相偎相靠,你惜我怜,还好过得日子。” |
遗恩余烈 |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后汉书 王昌刘永传论》:“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恩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 |
意断恩绝 | 情义和恩情断绝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做儿的会做儿,做夜的会做爷,子父每无一个差迟,生各札的意断恩绝。” |
卖法市恩 | 市:买。指玩忽法律而随意宽恕罪犯以求得好处。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徇私枉法。 | 元 白仁甫《梧桐雨》楔子:“某也惜你骁勇,但国有定法,某不敢卖法市恩。送你上京,取圣断,如何?” |
恩怨了了 | 了了:清清楚楚。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粱》:“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
恩若再生 |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 作谓语、宾语;同“恩同再造”。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
负恩背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作谓语、定语;指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
怙恩恃宠 | 怙:依靠。恃:凭借,依靠。凭借别人所给予的恩泽和宠幸而横行霸道、骄横妄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后汉书·朱穆传》:“凶狡无行之徙,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 |
寡恩薄义 |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
割恩断义 |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
横恩滥赏 | 不符合规定的赏赐。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叶適《宝谟阁直学士刘公墓志铭》:“冗兵冗吏,所宜痛减;横恩滥赏,不可辄启。” |
骨肉之恩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恩:亲爱。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 作主语、宾语;用于至亲。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8回:“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
千恩万谢 | 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十分感谢。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是个星卜家,得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辞了范全、王庆,来到段家庄回复。” |
泽深恩重 | 泽:恩泽,德泽。德泽深远,恩情厚重。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张说《谢京城东亭子宴送表》:“当陛下圣明之朝,事出非常,泽深恩重,今者誓将沥血,未足竭诚,徒欲杀身。岂能报答。” |
背恩弃义 |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 | 汉 桓宽《盐铁论 未通》:“反以身劳民,民犹背恩弃义而远流亡。” |
恩断义绝 | 恩爱情义完全断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绝断没有接续。多指夫妻或亲属之间感情破裂。 | 联合式;作定语、谓语、补语;形容情谊断裂。 | 元 马致远《马丹阳》:“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以义割恩 |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 作谓语、定语;指不殉私情。 |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
顾复之恩 | 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 作宾语;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 《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
恩恩怨怨 | 指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王朔《我是“狼”》:“当你认定十年韬晦已足以使人们忘却你和你下决心干掉的那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你便开始行动了。” |
恩深爱重 |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作谓语、定语;指恩情很深。 | 京剧《白蛇传》第16场:“素贞与许郎恩深爱重……望求老禅师放他出来,夫妻重聚。” |
恩恩爱爱 | 形容夫妻感情深厚或骨肉亲情。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间。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聪明勤谨,父子恩恩爱爱,不教而善。” |
恩同再造 | 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 偏正式;作补语;指再造之恩。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 |
小恩小惠 | 小恩情;小实惠。比喻给人一些微小的好处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恩:恩情;惠:实惠。 | 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偶有一个狡猾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 |
返哺之恩 | 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 作宾语;比喻报答亲恩。 | 《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
恩同父母 |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 作谓语、宾语;指恩重。 |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
恩威并用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 作谓语、定语;指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恩甚怨生 |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 作宾语、定语;指给予太多的恩惠会产生怨恨。 | 《亢仓子·用道》:“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 |
恩威并济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
忘恩失义 | 犹忘恩负义。 | 作谓语、定语;用于谴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慢慢地报答你两个。’” |
丝恩发怨 |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 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
一夜夫妻百夜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夫妻间。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 |
遗恩馀烈 |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 ||
掠美市恩 | 掠美:夺取别人的美名或功绩以为己有。市恩:买好,讨好。用别人的东西来买好。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九:“所谓曲意徇物,掠美市恩,其用心要作甚?” | |
罔极之恩 | 罔:无,没有。极:尽头,到头了。恩:恩情,恩德。极大的恩德。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恩德无穷无尽。 | 《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缅维罔极之恩,思崇永锡之道” | |
恩爱夫妻 | 恩:亲爱。指相亲相爱的夫妻。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夫妻。 | 汉 苏武《诗四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感激词。 | 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
恩同山岳 | 犹恩重如山。 | 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激词。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
恩深义重 |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 作谓语、定语;指恩情很深。 | 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负恩昧良 | 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
感恩图报 |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 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 | 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
感恩戴义 | 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 作谓语、定语;指感激别人。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负德孤恩 | 缺少恩义。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 | 宋·李觏《闵雨诗》:“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弄天之权侮人命。” |
辜恩负义 | 忘恩负义。 | 作谓语、定语;指忘恩负义。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
忘恩负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谴责。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
背义负恩 | 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 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 | 《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
旧爱宿恩 | 旧:已往;宿:通“夙”,平常。以往的眷爱和恩情。 | 作宾语、定语;用于以前的恩爱。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 |
义重恩深 |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 作谓语、定语;指恩情很深。 | 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知恩报恩 | 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就回报别人以恩惠。亦作“知恩报德”,。 | 作谓语、宾语;指知恩图报。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
一夜夫妻百日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夫妻间。 | 许地山《春桃》:“咱们到底还是两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恩威并著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
湛恩汪濊 | 谓恩泽深厚。 | ||
恩山义海 |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 作宾语、定语;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
恩断意绝 |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作定语、谓语、补语;形容情谊断裂。 |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
恩威并行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主谓式;作谓语;指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恩深似海 |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作谓语、定语;指恩情很深。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
恩同再生 | 恩:恩德。比喻恩情极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样。 | 作补语、宾语;指再造之恩。 | 刘流《烈火金刚》第17回:“他不愿意离开他这个恩同再生的母亲。” |
孤恩负德 | 孤:负。指背弃恩义,忘恩负义。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处世。 |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
忘恩背义 | 犹忘恩负义。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谴责。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 |
恩高义厚 |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作谓语、定语;指恩情很深。 | 徽剧《赠剑》:“蒙公主不弃臣陋,恩高义厚。” |
恩荣并济 |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 作宾语、定语;指管理手段。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
知恩必报 | 知道受到了恩惠就必定要报答。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小生我怀旧意无私志,小姐白玉带知恩必报恩。” |
恩怨分明 |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 作谓语、定语;指人爱憎分明。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
一日夫妻百日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有经久不衰的深厚恩情。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夫妻间。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3回:“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相随百步也有徘徊之意,一个热突突人儿,指头儿似的少了一个,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 |
法外施恩 | 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 | 作宾语、分句;指宽大处理罪犯。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勋之意矣。” |
知恩报德 | 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 | 作谓语、宾语;指知恩图报。 | 《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 |
施恩布德 | 施:给予;布:布施。给人以恩德,多行善事。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5卷:“夫学道者,第一欲得广行阴德,慈向万物,救人危难,度人苦厄,轻财重道,施恩布德,最为上善。” |
负恩忘义 | 见“负恩背义”。 | 作谓语、定语;指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
市恩嫁怨 | 市:买;市恩:讨好;嫁:转嫁。一面讨好别人,一面把怨恨转嫁给他人。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宋史·吕大防传》:“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 |
德重恩弘 |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
侈恩席宠 | 张扬恩遇凭恃宠幸。 | 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 | 明·张居正《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书》:“吾平生学在师心,不蕲人知,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乎?” |
恩威并重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作谓语、定语;指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恩有重报 | 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 作宾语;指报恩。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6回:“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