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负的成语

有关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负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违恩负义 违逆自己的恩人,有负其往日情义,使之受到伤害。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忘恩负义。《南齐书·扶南国传》:“永不恭从,违恩负义,叛主之愆,天不容载。”
负阻不宾 犹言负固不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负俗之累 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
负德辜恩 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作谓语、宾语;指辜负了别人的恩德。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洗雪逋负 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作谓语;指报仇雪恨。《后汉书·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负心违愿 负:辜负。辜负和违背自己的心愿。作谓语、定语;指辜负和违背自己的心愿。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卷:“浩不能忘旧情,乃遣惠寂密告莺曰:‘浩非负心,实被季父所逼,复与孙氏结亲,负心违愿,痛彻心髓。”
负薪之议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下层人或卑贱者的议论。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
负屈衔冤 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蒙受委曲。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不分胜负 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势均力敌。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负鼎之愿 鼎:古代立国的重器。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作宾语;用于人的理想。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矜功负气 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作谓语;指居功自傲。《晋书 王浑王浚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肉袒负荆 肉袒:光着身子;负荆:背负荆条。赤裸上身,背着荆条请罪,愿受责罚。作谓语、定语;指愿受责罚。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反裘负刍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蚊思负山 负:担负。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负重任。作宾语、定语;指力小负重。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郦注从而疏之。”
负芒披苇 犹言披荆斩棘。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创业的艰苦。清·陈梦雷《解介士传》:“王有事于越,敖,敖子弟出死力,负芒披苇,入海望潮,拨棹,蒙虎皮以冒锋镝。”
若释重负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消除紧张的心情。《旧唐书 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负气仗义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作谓语、定语;指人仗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矜智负能 矜:夸耀。夸耀智能和才能。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夸耀自己。宋 陆九渊《与包显道书》:“此理苟明,则矜智负能之人,皆将失其窟宅。”
负罪引慝 谓引咎自责。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祇载见瞽螋。”蔡沈集传:“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负薪之疾 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作宾语;借指生病。唐·韩愈《复志赋并序》:“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居。”
决一胜负 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作谓语、定语;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渡江决一胜负为上。”
孤恩负义 背弃恩义。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处世。《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负老提幼 见“负老携幼”。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出行。《云笈七签》卷十九:“当期之世,水旱蝗虫,五谷饥贵,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负老提幼,散流他方。”
自负不凡 自恃高明,不同寻常。作谓语、定语;指清高。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四:“曾子固曰:‘王平甫熙宁癸丑岁直宿崇文院……梦觉时禁中已鸣钟,平甫颇自负不凡,为诗记之。’”
负德背义 犹言负恩背义。作谓语、定语;指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申侯]今又以国媚楚,使子之君,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民社。”
皇天不负苦心人 天公不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意谓只要肯下苦功,坚持干下去,愿望一定能实现。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茅盾《子夜》十六:“再说一句笑话,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就算皇天不负苦心人。”
负险不臣 犹言负固不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史·林润传》:“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
负手之歌 喻指临终前的咏歌。《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下续示例]
痴心妇人负心汉 痴:入迷;负心:对爱情不忠。痴迷爱情的女子碰上无情无义的男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男女关系。明·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痴心妇人负心汉,这等相思空好看。”
负俗之讥 见“负俗之累”。
如牛负重 像牛负担着沉重的东西。比喻负担很重。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活困苦或心情沉重。《佛说四十二章经》:“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
负类反伦 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作谓语、定语;用于不合理的事。《列子·仲尼》:“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张湛注:“负,犹背也。类,同也。”
负隅依阻 负:依仗;隅:同“嵎”,角落或山势弯曲险要之处。凭恃地势的险阻,进行抵抗或固守。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汉·马融《广成颂》:“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披裘负薪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作定语;指志高行洁的隐士。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负重含污 犹言忍辱负重。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清·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胸劈众流,曾不出口。负重含污,浩如山薮。险趋人先,利居众后。”
衔冤负屈 心怀冤枉,身受委屈。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蒙受委曲。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胜负兵家之常 兵家:军事家。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千钧重负 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作宾语、定语;指非常重大的责任。《四川文学》:“探信的匆匆赶回来,说敌人已经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钧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负薪之忧 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偏正式;作宾语;借指生病。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负重吞污 见“负重含污”。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
负隅顽抗 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负恩背义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作谓语、定语;指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文责自负 作者对其发表的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和问题负全责。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出版等。梁遇春《醉中梦话(一)》:“梦里未必说话,醉中梦话云者,装糊涂,假痴聋,免得‘文责自负’云尔。”
自负盈亏 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作谓语、定语;指自己负责。
自负其能 自负:自恃,自许。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久负盛名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作谓语、定语;指出名。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矜能负才 矜:自夸。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作谓语、定语;指人自以为是。《晋书·唐彬传》:“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负:辜负;毋: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曾朴《孽海花》第34回:“你不要拉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今天只好学曹孟德!”
负才任气 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海涵地负 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作定语;用于比喻句。宋·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清·王韬《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叙》:“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余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群贤,推倒一世。”
枕山负海 见“枕山襟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凭山负海 凭:依靠;负:背倚。依凭山峦,背倚大海。形容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作谓语、定语;用于地形。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福州凭山负海,东南都会,富庶之邦。”
负重致远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偏正式;作谓语、补语;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负才傲物 谓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作谓语、定语;指人骄傲自大。清·许洽《眉叟年谱·康熙五十八年》:“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貌癯猥琐;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张自服于徽州馆,皆负才傲物者也。”
负债累累 形容负债甚多。作谓语、定语;用于处境。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7回:“却说谭绍闻负债累累……每日索欠填门,少不得典宅卖地,一概徐偿。”
肩负重任 担当重要工作或任务。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使命等。曲波《林海雪原》:“栾超家和陈小柱,未得饱赏威虎山的美景,肩负重任,离开威虎山,直奔神河庙。”
蚊虻负山 蚊虻:吸血的昆虫。以蚊虫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作宾语、定语;指力小负重。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其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有负众望 辜负众人的期望。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负:亏欠;惭:羞愧。内心没有对不起人的对方,表情也就会很坦然。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若以爱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忍辱负重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矜功负胜 矜:自以为贤能;负:抑指,享有。自夸有战功,以为可以获取胜利。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魏书·崔延伯传》:“延伯矜功负胜,遂唱议先驱。”
负固不服 依恃险阻而不臣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礼夏官大司马》:“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郑玄注:“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
背义负信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见“背信弃义”。
反裘负薪 见“反裘负刍”。作谓语、定语;指不知轻重本末。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徒负虚名 见“徒有虚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只有名声。茅盾《子夜》:“我知道赵伯韬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负诟忍尤 忍受指责和怨恨。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责备之严,诚不足怪。庸讵知当局之负诟忍尤,艰难应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
背信负义 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作谓语、定语;用于指责、谴责的场合。郭沫若《笑早者,祸哉》:“我根本就没有料到,希特勒竟发狂到这样的地步,在一年以前就背信负义,开始去侵犯苏联。”
负乘斯夺 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单步负笈 单步:徒步;笈:书箱。形容不怕辛苦个人独自背着书箱去求学。作谓语;指只身求学。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单步负笈,苦身持力。”
负薪构堂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以“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负材任气 见“负才任气”。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负恩昧良 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负德孤恩 缺少恩义。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宋·李觏《闵雨诗》:“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弄天之权侮人命。”
辜恩负义 忘恩负义。作谓语、定语;指忘恩负义。元 柯丹邱《荆钗记 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负薪之言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忘恩负义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谴责。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背义负恩 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謇谔自负 謇谔:正直敢言;自负:自恃。正直敢言而自许很高。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史·夏言传》:“性警敏,善属文。及居言路,謇谔自负。”
负屈含冤 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蒙受委曲,忍受冤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负地矜才 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南史·蔡凝传》:“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
负固不宾 同“负固不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书·武帝记中》:“自负固不宾,干纪放命,肆逆滔天,窃据万里。”
负乘致寇 指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一决胜负 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作谓语、定语;指比高低。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痴心女子负心汉 痴:入迷;负心:对爱情不忠。痴迷爱情的女子碰上无情无义的男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男女关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日反其事了。”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上天不负苦心人 负:亏欠,辜负。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论。”
负气含灵 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清·陈维崧《平滇颂》:“此则普天率土,感切同雠;负气含灵,无非共愤。”
蚊力负山 以蚊虫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虽小却身负重任。作宾语、定语;指力小负重。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其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负山戴岳 负:背负;戴:头顶。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负重任。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
负驽前驱 背着弓箭在前面开道。比喻迎接的礼度极为尊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驽矢先驱。”
负薪之病 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作宾语;借指生病。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负土成坟 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孝行。《后汉书·醒荣传》:“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
负笈担簦 笈:书箱;簦:古代有柄的笠类的伞。背着书箱,扛着伞奔走求学。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南朝·梁·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有朋自远,无用栖凭,皆负笈担簦,栉风沐露。”
皇天不负有心人 上天不会辜负有恒心的人。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梁启超《新罗马·侠感》:“纷纷成败无凭准,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伫看起陆龙蛇演出风云阵。”
负才使气 见“负才任气”。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负衡据鼎 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地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孤恩负德 孤:负。指背弃恩义,忘恩负义。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处世。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负薪之资 负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资:资慧能力。指卑贱者的资质。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于陪隶之中,奉职宪台,擢授戎校。”
负坚执锐 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装备精良。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君等久负坚执锐,卫驾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