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奇的成语

有关奇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奇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出奇划策 犹言出谋划策。作谓语;指为人想办法,出主意。沙汀《淘金记》十二:“他就经常替他们出奇划策,为着种种吃人害人的事情准备堂皇的理由。”
奇珍异玩 奇异罕见的珍宝。作主语、定语、宾语;指难得的宝物。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七回:“边远地方,无不来进贡奇珍异玩,名马美姬,尽将来进献。”
精奇古怪 形容十分奇特,不同一般。作谓语、定语;指奇特。明·汤显祖《还魂记·硬拷》:“你精奇古怪虚头弄。”
希世奇宝 世上极稀罕极难得的珍宝作宾语;指稀罕的东西。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此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带之有威,用之无敌,真希世奇宝。”
旷古奇闻 旷古:自古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未听到过的奇异的事情。偏正式;作宾语;形容罕见的奇事。周作人《代快邮》:“五四运动以来的民气作用,有些人诧为旷古奇闻,以为国家将兴之兆。”
出奇取胜 见“出奇制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或其他。《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
奇才异能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才能。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奇辞奥旨 奇辞:奇妙的文辞;奥旨:深奥的含义。形容文章语言奇丽,含义深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韩愈《读仪礼》:“于是撮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
奇情异致 致:情趣。奇特的感情,与众不同的情趣。形容奇特怪异的情致和风度。作宾语、状语;用于情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若是薛蝌在家,他便抹粉施脂,描眉画鬓,奇情异致的打扮收拾起来。”
屯积居奇 谓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作谓语、定语;用于商人等。邓子恢《闽西暴动与红十二军》:“通过重租、高利贷、苛捐杂税、屯积居奇,贱买贵卖和充斥市场的洋货,吸吮着闽西人民的鲜血。”
奇伎淫巧 淫巧: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作宾语、定语;指新奇的技艺和作品。唐·张庭珪《请勤政崇俭约疏》:“去奇伎淫巧,损和璧隋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自然波清四海,尘消九域。”
争奇斗艳 互相争斗,以新奇艳丽来取悦于他人。亦作“争奇斗异”。作谓语、定语;用于花卉。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操奇计赢 奇:奇货;赢:赢利。形容商人囤积居奇,谋取厚利。联合式;作谓语;指商人囤积断缺物资而牟利。清 章炳麟《读<管子>书后》:“虽闭关绝市,裹商人之足焉可也,又安得夫操奇计嬴,以成轻重之势者哉!”
千奇百怪 许许多多奇特怪异的事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
争妍斗奇 形容百花盛开,竞相化美。作谓语、定语;指花或美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州人相与惊异,交口称说。”
怪诞诡奇 怪诞:荒唐,离奇;诡奇:诡诈,奇异。形容荒唐离奇的事物。作定语、补语;指言语奇怪荒唐。
化腐为奇 见“化腐成奇”。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变坏为好。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天下奇闻 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惊人的事物。欧阳山《三家巷》:“天下奇闻,从总司令到一名下等兵,都没有一个共产党员。”
珍禽奇兽 珍:贵重的;奇:特殊的。珍奇的飞禽,罕见的走兽。作宾语、定语;指贵重奇异的动物。《尚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不足为奇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事情等很普遍。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运筹出奇 拟订作战策略,定出奇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首策之臣,运筹出奇;虓怒之旅,如虎如螭。”李贤注:“《前书》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是也。’出奇谓陈平从高祖定天下,凡六出奇计。”
奇葩异卉 珍奇难得的花草。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难得的花草。《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
何足为奇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作谓语、宾语;指不值得奇怪。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孙先生,恰才你摆的阵势,都是可破的,何足为奇。”
赏奇析疑 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联合式;作谓语;指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晋 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瑰意奇行 见“瑰意琦行”作宾语、定语;指卓越的思想和不平凡的行为。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奇形怪状 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唐 房玄龄《晋书 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出奇制胜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或其它行动。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希奇古怪 奇怪而罕见。作谓语、定语;指奇特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楔子:“还有许多骗局、拐局、赌局,一切希奇古怪。”
斗怪争奇 谓以奇怪取胜。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等。清·郁永河《土番竹枝词》之八:“铜箍铁镯俨刑人,斗怪争奇事事新。”
数奇命蹇 奇:单数;数奇:命运不好;蹇:不顺利。指命运不好,事多乖违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数奇命蹇,遂无望于高门,日往月来,竞消声于下邑。”
瑶草奇花 指仙境中的花草。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奇特的花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奇货可居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不韦列传》:“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磊落奇伟 磊落:形容胸怀坦白;奇伟:奇特伟大。形容人襟怀坦白,品德卓绝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韩愈《与于襄阳书》:“世之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争奇斗异 竞相争斗,标新立异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吟坛才子争奇斗异,各献所长。”
搜奇访古 搜:搜索,寻求。搜寻奇山异水,访问名胜古迹。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宣和画谱·山水·高克明》:“喜游佳山水,搜奇访古,穷幽探绝,终日忘归。”
奇山异水 异:新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奇异瑰丽的山水。朱自清《山野掇拾》:“所记奇山异水,或令我惊心动魄,或让我游目骋怀。”
矜奇立异 矜:夸耀;异:不同。炫耀奇特,标榜新异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故意显示与众不同。林纾《<慎宜轩文集>序》:“所著《慎宜轩文》若干篇,气专而寂,澹宕而有致,不矜奇立异,而言皆衷于名理。”
异卉奇花 指稀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或稀少的东西。作宾语、定语;指稀少的东西。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一折:“闲游洞府,赏异卉奇花;闷绕清溪,玩青松桧柏。”
七步奇才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作宾语;比喻人才思敏捷。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搜奇抉怪 搜:搜索。抉:抉择,挑选。奇、怪:奇异的,罕见的。搜索新奇的,挑选罕见的。多指诗文刻意求新求奇。亦作“搜奇检怪”。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唐·韩愈《荆谭唱和诗序》:“志存乎《诗》、《书》、寓辞乎咏歌,往复循环,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镂文字。”
逞怪披奇 炫耀奇异。作谓语;用于写作。明·方孝孺《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备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异宝奇珍 珍异难得的宝物。作主语、定语、宾语;指难得的宝物。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异宝,乏识者耳。”
炫奇争胜 炫:夸耀。夸耀新奇,竞争胜负。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火神庙中玉器摊,尤炫奇争胜,贵族妇女及富商外贾多趋之。”
诡形奇制 奇特、怪异的形体。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若钟鼎所采,自是春秋、战国时各国书体,故诡形奇制,与《苍颉篇》不同也。”
逞奇眩异 炫耀奇异。作谓语、宾语;用于卖弄。明·归有光《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虽然,圣贤固非逞奇眩异,苟为制作以骇于天下,则其始之为象也,将谓其足以该道也。”
拘奇抉异 指搜求奇异的文句。作谓语、定语;指搜求奇异的文句。唐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晋 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今古奇观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作宾语、定语;指奇异的景象。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囤积居奇 把稀有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卖;牟取暴利。囤:积存;居:储藏;奇:紧俏或稀有的货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谈<憩园>》:“头脑灵敏点的或者更贪心的老爷们还要干点囤积居奇的生意。”
离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见作谓语、定语;指奇特的东西。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臭腐化神奇 腐败臭恶的转化为神奇美好的。比喻坏事变为好事,无用变有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作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诈谋奇计 指狡诈的谋划,出人意料的计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王懋《野客丛书·韩信之幸》:“有报成安君不用诈谋奇计,而广武君之说不行,信于是欣然大喜。”
奇谈怪论 非常古怪又不合情理的谈论、文章。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清 钱泳《履园丛话 春旧 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华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异物,无一人与言者。”
甄奇录异 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千古奇逢 千古:长久。千年才遇到的事情。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惊人的事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2卷:“若是个真侍者,岂不是千古奇逢,万分欢喜。”
忠言奇谋 谋:计谋。忠诚的进盲,出众的谋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良传》:“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
出奇不穷 见“出奇无穷”。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有僧游交河苏吏部次公家,善幻术,出奇不穷,云与吕道同师。”
奇离古怪 犹言希奇古怪。
奇形异状 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海外奇谈 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出奇致胜 见“出奇制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或其他。《老残游记》第七回:“[刘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学拳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致胜处,于是奔走江湖,将近十年。”
好奇尚异 好:喜欢。尚:注重,喜爱。喜欢和注重奇怪特别的事物。
异草奇花 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难得的花草。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
天缘奇遇 缘:缘分。天赐机缘,使男女奇巧遇合婚配,天然巧合的缘分。作宾语;指天然巧合的缘分。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卷:“宗保听罢,默然自思,此真天缘奇遇。”
矫激奇诡 矫激:矫异激切;奇诡:奇特怪异。故作矫异激切、奇特怪异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林希《孙少述传》:“侔志节刚果,不为矫激奇诡之行,而气貌足以动人。”
奇庞福艾 庞:脸盘;艾:美好。相貌奇特的人多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新唐书·李勣传》:“临事选将,必訾相其奇庞福艾者遣之。”
奇风异俗 奇特的习惯和风俗。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风土人情。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十二日》:“街头每见奇风异俗。每有女子头顶一件大罩袍,脸前垂一黑色厚纱幔。”
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作谓语、定语;用于“令人”后。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奇珍异宝 非常难得的珍奇宝物。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旧唐书 张柬之传》:“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
化腐成奇 谓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语本《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变坏为好。语出《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操其奇赢 操纵市场上货物奇缺以及过剩情况,以获暴利。
探奇访胜 探:寻求;访:访问。探寻奇迹,访求胜地。指游览和寻访山水名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朱自清《经典常谈·诗》:“最爱游山玩水,常常领了一群人到处探奇访胜。”
魁梧奇伟 魁梧:壮实高大的样子;奇伟:非常高大。身材健壮高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身材。《史记 留侯世家》:“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奇正相生 正面作战与奇袭相结合。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平澹无奇 见“平淡无奇”。
异木奇花 珍奇的花草树木。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异木奇花烈几层,一池常见绿澄澄。”
奇冤极枉 奇:罕见的。罕见的冤屈。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罕见的冤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四老爹道:‘小弟此番大概是奇冤极枉了。’”
抅奇抉异 抉:排出,挖出。指搜求奇异的文句。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唐·皮日休《郢卅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抅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千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六出奇计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作宾语、定语;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纳奇录异 纳:接纳;录:录用。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作谓语、定语;用于选拔人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
平淡无奇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文章、说话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称奇道绝 觉得奇怪难得。作谓语、宾语;用于奇特的事物。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这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绝。”
归奇顾怪 归:清代归庄。顾:清代顾炎武。归庄奇特,顾炎武怪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绝不与世人交,独与里中归庄善,同游复社,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
奇耻大辱 奇:罕见的。极大的耻辱;罕见的耻辱。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清 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
正复为奇 正:正常;奇:奇特。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正常可变为奇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正复为奇,善复为袄。”
碌碌无奇 平凡,无特殊才能。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人。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毛遂讥众,碌碌无奇。”
无奇不有 什么稀奇古怪的事物都有。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奇异的现象。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上海地方,无奇不有,倘能在那里多盘桓些日子,新闻还多着呢。”
翻空出奇 形容诗文、字画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独特的想象取胜。联合式;作定语、补语;指文章构思奇特。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意翻空而易奇。”
奇光异彩 奇妙的光亮和色彩。作谓语、宾语;指光亮和色彩。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一回:“向里一望,只见是个窈窕洞房,满室奇光异彩,也不辨是金是玉,是花是绣,但觉眼光缭乱而已。”
旷世奇才 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作宾语;指才能出众的人。明 屠隆《彩毫记 祖饯都门》:“李公旷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蕴奇待价 蕴:积聚,藏蓄。积聚珍奇的宝物,等待适当的价钱。比喻怀藏奇才,等待施展的机会。作谓语、定语;指人有才待施展。《梁书·武帝纪》:“若怀宝迷邦,蕴奇待价,蓄响藏真,不求闻达。”
饰怪装奇 谓故为怪异。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调》:“今之梨园,购得一新本,则因其新而愈新之,饰怪装奇,不遗余力。”
稀奇古怪 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作谓语、定语;指奇特的东西。清邵梅臣《画耕偶录》:“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钱不值,万钱不卖。”
数奇不偶 奇:单数;数奇:命运不好;不偶:不遇。指遭遇不顺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汪琬《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官止于协领,年止于下寿,抑何数奇不偶也?”
奇想天开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作状语、谓语、定语;含讽刺意味。清·周春《红楼梦约评》:“宝玉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一论,奇想天开。”
百怪千奇 形容花样繁多。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稀奇古怪的事物。清 李渔《闲情偶寄 饮馔 蔬食》:“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
出奇无穷 谓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史记·田单列传论》:“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
奇花异草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搜奇选妙 搜:寻求,搜罗。搜罗和挑选奇妙的东西。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晋·张载《扇赋》:“若乃搜奇选妙,绝色寡双……修短虽异,而光彩齐同。”
拍案称奇 奇:特殊的。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作谓语、定语;用于“令人”后。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7回:“妙在机关线索,俱于前文布置已定,若读至此处,始为拍案称奇,便非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