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果的成语

有关果的成语

有关果的成语共收录42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互为因果 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作谓语、定语;指相辅相成。韩振波《多余的人》:“老师教得十分尽力,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再攀艺术高峰;学生非常刻苦,进步之快超出教师的逆料。于是,二者互为因果。”
言行信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倒因为果 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作谓语、宾语;指颠倒了因果关系。
忠果正直 忠诚果断,持正刚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雪。”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复句式;作谓语、主语、分句;含褒义。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言言善果
倒果为因 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连动式;作谓语;指颠倒了因果关系。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因果报应 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唐 慧立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七卷:“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自食其果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南货斋果 南货:南方的食品;斋果:供品。南方产的食品和上供的果品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北史·魏收传》:“尚书右仆射高隆之,求南货于昕、收。”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先花后果 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先生女后生男。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生下三女一男:儿子名承祖,长女名玉英,次女名桃英,三女名月英。元来是先花后果的,倒是玉英居长,次即承祖。”
果刑信赏 谓赏罚严明。
果行育德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兰因絮果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联合式;作宾语;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清 龚自珍《丑奴儿令》:“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
收因结果 谓了却前缘,得到结果。旧有因果报应之说,谓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宋·晁瑞礼《柳初新》:“共伊合下,深盟厚约,比望收因结果。”
收因种果 见“收因结果”。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当日要一文钱没处求,今日享千种粟飞嫌薄……权做个收因种果。”
掷果潘郎 见“掷果潘安”。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果出所料 果:果真,诚然。指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判断准确,果真和预料一致。作分句;用于口语。
言信行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开花结果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方下种,还没有发芽哩。再隔五、六年,开花结果,才到得你口。”
因果不爽 爽:失。佛教认为事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因果报应从来不会违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果不其然 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紧缩式;作谓语、分句;指果然不出所料。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今日果不其然。”
英明果断 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作谓语、定语;指决策等。
掷果盈车 盈:充满。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梅鼎祚《玉合记·炯约》:“其人如玉,空教掷果盈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
果如所料 果:果真。事实果真和所预料到的一样。形容料事如神。作谓语、分句;指料事如神。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圣俞》:“始,上怒未已,两府窃以曰:‘必重贬介,则彦博不安;彦博去,即吾属递迁矣。’既而,果如所料。”
收园结果 见“收因结果”。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想着他开疆土将君王佐,这的是收园结果。”
果如其言 果:果真,诚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果然像所说的那样。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果如其言,吕后德之,而逼令强食之,故令其道不成耳。”
果然如此 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作谓语、分句;指不出所料。《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然如此。”
果于自信 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作谓语;指过分自信。《列子·汤问》:“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来因去果 指事情的来龙去脉。作宾语;指事情的原委。谢觉哉《不惑集 领会》:“领会是‘心领神会’,不仅懂得文件的意义,而且懂得文件的来因去果。”
收缘结果 见“收因结果”。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见后面偈文后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
造因结果 谓无论制造何种因缘,必得相应之后果。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世人造因结果的这场公案,原是上天给众生开得一个公共道场。”
果熟蒂落 谓果实成熟,果蒂自然脱落。亦以比喻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作谓语、宾语;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冰心《悼念茅公》:“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朵朵怒放的奇花,花褪残红后,结了硕大深红的果子,果熟蒂落,他们一个个地自己贡献出来。”
硕果仅存 大的树上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主谓式;作定语;用于书面语。清 候方域《彭容园文序》:“今则曾未须臾,而生死聚散,升沉显晦之变不可胜穷,而彭子获以硕果独存,岂非天哉。”
杀敌致果 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前因后果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线索。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勇猛果敢 形容处事勇敢决断。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处世方式。《汉书 翟方进传》:“勇猛果敢,处事不疑。”
絮果兰因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
掷果潘安 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爱慕美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造因得果 见“造因结果”。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可见造因得果,虽有人为,也是上天暗中安排定的。”
开华结果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作谓语、宾语;指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食不果腹 果:充实。吃不饱肚子。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艰难。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