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怀的成语
有关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怀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投怀送抱 | 指投入别人的怀抱以博取欢心。借指投靠。 |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女性。 |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凡是富春江上‘江山船’中投怀送抱的船娘,一上岸都以阿狗嫂为居停。” |
怀宝迷邦 |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 连动式;作谓语。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
安老怀少 |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处世的美德。 |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
怀土之情 |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 作宾语;指怀念故乡的情感。 | 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
被褐怀宝 | 被:通“披”,散开;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 作谓语、定语;指有才者不外露。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 |
柔远绥怀 | 安抚远方归顺者。怀,归附。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林则徐《喻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虽以天朝柔远绥怀,亦不能任其藐玩,应即遵照新例,一体从重惩创。” |
正中其怀 | 正:恰好;中:投合。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 作谓语、宾语;形容符合心意。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孝公闻‘伯术’二字,正中其怀。” |
有女怀春 | 谓少女爱慕异性。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
被褐怀玉 |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有才者不外露。 | 先秦 李耳《老子》第70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河上公注:“被褐者,薄外;怀玉者,厚内。匿宝藏怀,不以示人也。” |
怀铅握素 | 铅:石墨笔。常带书写工具,以备写作的需要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便宜选陈农之才,采河间之阙,怀铅握素,汗简杀青。” |
睹物怀人 | 睹:看见;怀:想念。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形容深切的怀念。 | 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对故人的怀念。 | 明·汤显祖《还魂记·忆女》:“睹物怀人,人去物华销尽,道的个仙果难成、名花易殒。” |
柔远怀来 |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 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 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
游目骋怀 |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怀觚握椠 | 见“怀铅提椠”。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椠之伦,介景者锵军,祝延者漎萃。” |
饮流怀源 | 指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比喻不能忘本。 | 作谓语、宾语;指不能忘本。 | 北周·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怀珠抱玉 | 见“怀珠韫玉”。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 |
感恩怀德 | 感激别人的恩德。 | 作谓语、定语;指感激别人。 |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
怀柔天下 | 使天下归服。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使之归服。 | ||
闷怀顿释 | |||
免怀之岁 | 谓三岁。《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后因称三岁为“免怀之岁”。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
骋怀游目 | 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游目:远眺。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海怀霞想 |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本托意仙游。后以“海怀霞想”谓远游隐居之思。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
耿耿在怀 | 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 | 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忘怀的事。 | 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 |
穷鸟入怀 |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 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 晋 孙盛《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
怀德畏威 | 畏:害怕,恐惧。对君王或上司既感怀恩德又畏惧其威严。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北齐书·文宣帝纪》:“怀德畏威,向风清顺。” |
怀黄佩紫 | 指怀里揣着金印,腰间佩着紫绶。指身居高官显位。同“佩紫怀黄”。 | 作谓语、定语;指身居高位。 | 《梁书 陈伯之传》:“,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 |
怀铅握椠 | 见“怀铅提椠”。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刘知畿《史通·采撰》:“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
心怀叵测 | 心里藏着难以测度的恶意。形容用心险恶。心怀: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揣测;猜测。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
胸怀大志 |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 作谓语、宾语;指胸中有远大志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怀道迷邦 | 犹言怀宝迷邦。 | 作谓语;指有才德而不为国家所用。 | 《晋书·董京传》:“楚乃贻之书,劝以今尧舜之世,胡为怀道迷邦。” |
怀才抱德 | 抱:胸怀。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楔子:“怕有那山间林下,隐迹埋名,怀才抱德。” |
玉燕投怀 | 见“玉燕投怀”。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玉燕投怀》:“张说母梦有一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说,果为宰相,其至贵之祥也。” |
襟怀坦白 |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
明月入怀 | 比喻人心胸开朗。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比喻人心胸开朗。 | 南朝 宋 鲍照《代淮南王》诗:“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
日月入怀 | 旧称生贵子的吉兆。形容心胸开阔。也比喻光彩夺目。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
怀瑾握瑜 | 瑾、瑜:美玉。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 |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
暮夜怀金 | 比喻暗中行贿。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后汉书·杨震传》:“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怀:怀藏。胸中怀藏祖国,眼光要放远到全世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张双林《解读北京人》:“上海人过于讲实惠,讲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确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宽大为怀 | 宽大:对人宽宏大量;怀:胸怀。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对犯错的人从宽出来。 |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
怀银纡紫 | 指显贵。银,银印;紫,紫绶。汉制,相国、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绶;秩二千石皆银印。 | 作谓语、定语;指身居高位。 | 汉·王充《论衡·命禄》:“怀银纡紫,未必稷契之才。积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
抱素怀朴 | 抱:胸怀;素:质朴;朴:敦厚。指风俗敦厚,人心质朴。 | 作谓语、定语;指社会风气。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
抱椠怀铅 | 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指勤于写作、校勘。同“握铅抱椠” | 作谓语、定语;指写作。 | 宋 沈遵《谢两府三启》:“然且抱椠怀铅,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
直吐胸怀 | 直率而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明·杨循吉《朱先生诗序》:“余观诗不以格律体裁为论,惟求能直吐胸怀,实叙景象,读之可以喻。” |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 作分句、宾语;指因有才能而受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
怀恨在心 |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 作谓语;指记仇。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叫:‘皮氏,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
触目伤怀 | 见“触目伤心”。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己。” |
怀黄握白 | 谓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 | 作谓语、宾语;指带钱。 | 晋·葛洪《抱朴子·勉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挈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
握瑜怀玉 | 瑜:美玉。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文学才能。 | 作谓语、定语;指人品与才能。 | 《南史·刘虬传》:“是以握瑜怀玉之士,瞻郑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闽乡而叹息。” |
怀冤抱屈 | 心中有冤屈。 | 作谓语;指心中有冤屈。 | 南朝·梁·沈约《上言宜校勘谱籍》:“所欲既多,理无悉当,怀冤抱屈,非止百千。” |
握瑜怀瑾 |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
怀山襄陵 | 谓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 | 作谓语、定语;用于洪水。 |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
遗寝载怀 | 谓心有所念而寝不安席。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李元成《应贤良方正科对策》:“且犹郡邑公选,岩穴敷求,遗寝载怀,比岁临问,伫经术以佐职,相艺能以建官,则古之坐明堂,议衢室,安可以俦清问之深也。” |
怀铅提椠 | 怀:怀藏;铅:铅粉;提:手里拿着;椠:古代书写用的木片。常带书写工具,以备写作的需要。。 | 联合式;作谓语;指常带书写工具,以备写作的需要。 |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杨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
抗怀物外 | 抗:通“亢”,高尚;物:指世俗。胸怀高尚,超出尘俗之外。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洪迈《容斋四笔·王逸少为艺所累》:“以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 |
感物伤怀 | 感:感动;伤怀:伤心。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情感等。 | |
托物感怀 |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
怀恶不悛 | 悛:悔改。心藏奸恶,不思悔改。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坏人。 | 《周书·武帝纪》:“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轶,背言负信,窃邑藏奸。” |
怀真抱素 | 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人品等。 | 《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
关怀备至 | 关心得无微不至。 | 作谓语、定语;指特别关心。 | 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
开怀畅饮 | 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 作谓语、宾语;指饮酒。 | 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们安排酒肴,与众大人每玩赏端阳,开怀畅饮。” |
触景生怀 | 触:接触。看到眼前的景物而产生某种感情。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引起回忆的事物。 |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与人为主气中和,触景生怀变态多。” |
握素怀铅 | 犹言握铅抱椠。 | 作谓语、定语;指写作。 | 《北史·儒林传序》:“握素怀铅,重席解颐之士,间出于朝廷。” |
怀珠韫玉 | 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后因以“怀珠韫玉”比喻怀藏才德。“怀珠韫玉”比喻怀藏才德。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
怀古伤今 | 怀:想念;伤:忧思。怀念过去的时光,哀叹现在。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
怀璧为罪 | 璧:宝玉。身藏宝玉,因此获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 作谓语、定语;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
正中下怀 | 正好对上自己的心意(中:投合;符合;下:在下;自己)。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符合心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 |
毫不介怀 | 毫:丝毫;介:进入。指丝毫不往心里去。 | 作谓语;指丝毫不往心里去。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2章:“对此不惟毫不介怀,且愿趁此为陛下举荐贤材,为国效力。” |
怀安败名 | 怀安:贪图安逸。贪图安逸会败坏自己的名声。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 |
畏威怀德 |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国语 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
抱宝怀珍 | 怀:藏有。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能。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品德。 | 汉·蔡邕《陈寔碑》:“于皇先生,抱宝怀珍,如何昊穹,既丧斯文。” |
感今怀昔 |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容易伤感。 | 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
身怀六甲 | 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 作谓语;指妇女怀孕。 | 《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
远怀近集 | 谓远近的人都来归附。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德盛业广则宅心者众,舍瑕录用则远怀近集。” |
襟怀洒落 | 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 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 | 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三·跋唐子西贴》:“不妄与人交,而襟怀洒落,人自受之。” |
怀着鬼胎 | 比喻藏着不可告人的心事。 | 作谓语;指居心不良。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这刘太公怀着鬼胎,庄家们都捏着两把汗。” |
怀材抱器 | 犹言德才兼备。材,才能;器,器度。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匦使》:“东曰延恩匦,怀材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 |
偏怀浅戆 | 偏怀:胸怀狭窄;戆:愚拙。胸怀狭窄,见识浅陋愚拙。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投石。” |
胸怀坦白 | 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待人诚恳,光明正大。 |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地纯洁。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到任之后,会见大先生胸怀坦白,言语爽利,这些秀才们,本不来会的,也要来会会,人人自以为得明师。” |
含仁怀义 | 谓有仁义之德。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
讬物感怀 |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 ||
柔远怀迩 | 怀柔远方,安抚内地。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诛利口》:“岂谓蜀国皇帝,柔远怀迩,居安虑危?” |
触景伤怀 | 见“触景伤情”。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伤感。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夜来皓魄当空,澄波万里,上下一碧,灿若独自无聊,触景伤怀,遂尔口占一曲。” |
不怀好意 | 怀:包藏。没安好心。 | 作谓语、定语;指动机不纯。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闳识孤怀 | 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 | 作宾语;指人的情操。 | 清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 |
怀刺漫灭 | 刺:名帖,名片。身藏名片太久,以致名片字迹模糊消失。形容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
触物兴怀 |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 | 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等。 |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月泉吟社》:“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 |
怀敌附远 | 怀:来,使亲近。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之人来归附。 | 作定语;指安抚政策。 | 汉·贾谊《论积贮疏》:“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
怀才不遇 | 怀:怀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郁郁不得志。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
佩紫怀黄 | 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怀黄”指身居高官。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 作谓语、定语;指身居高位。 | 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於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
心怀忐忑 | 心神不宁的样子。指因心虛或忧虑而不能安心。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巧娘》:“听松声谡谡,宵虫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烧。” | |
褚小怀大 | 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 作谓语、定语;指力不能及。 | 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
宽怀大度 | 胸怀宽阔,度量大。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大。 | 郭澄清《大刀记》第五章:“他怎能不对主子的‘宽怀大度’感激涕零?” |
怀才抱器 | 见“怀材抱器”。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唐彦谦《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
怀质抱真 | 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人品等。 | 《梁书 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 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回:“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 |
怀材抱德 | 抱:胸怀。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因为山间林下,多有怀材抱德之人,不肯进取功名,今着小官五路采访。” |
十月怀胎 | 比喻事情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母亲。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
蜂虿作于怀袖 | 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 作定语、分句;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 《晋书·刘毅传》:“蜂虿作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外故也。” |
虚怀若谷 |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