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足的成语

有关足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足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赤绳绾足 赤绳:红绳;绾:系。指男女结成婚姻。作谓语、定语;指男女结成婚姻。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想赤绳绾足再难逃,只愿得同谐到老,历天长地久,永把琴瑟调。”
抵足而眠 脚与脚相触地同睡在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作宾语、分句;指平日积累。《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翘足引领 踮塌郐,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联合式;作谓语;形容盼望殷切。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齐足并驱 谓齐头并进,不分高下。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
情若手足 手足:指兄弟。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作谓语、定语;指感情深厚。《剪灯新话·孙恭人传》:“乃顾视其卒,周其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
皲手茧足 手皲裂,足生茧。形容竭尽全力。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清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凡可以愈愚者,将竭力近气、皲手茧足以求之。”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三分天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燕足系诗 把诗系在燕子的腿上,让它传递给亲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尔海东来,必经湘中……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处于中间位置。《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引手投足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重足屏息 同“重足屏气”。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宋·叶適《法度总论二》:“魏武虽严科条,审律令,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
九鼎不足为重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足不逾户 见“足不出户”。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齐书·高逸传·何求》:“仍住吴,居波若寺,足不逾户,人莫见其面。”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作分句、宾语;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作谓语、定语;指得意或傲慢的样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胼胝手足 见“胼手胝足”。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农民穷苦,胼胝手足以经营之,而终岁之勤,一粒无获。”
救经引足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荀况《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重足累息 同“重足屏气”。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梁书·柳忱传》:“朝迁狂悖,为恶日滋,顷闻京师长者,莫不重足累息。”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于是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何足挂齿 挂齿:放在嘴里说。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带有轻蔑意;现表示客套的话语。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客套话。东汉 班固《汉书 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胝肩茧足 指艰辛劳作。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宋濂《瞿员外墓志铭》:“凡负贩者必多给其直,家人怪问其故,府君曰:‘彼人胝肩茧足以求升合利,吾忍与之较耶?”
胁肩累足 胁肩:耸起肩膀;累足:并着双脚。缩着肩膀,重迭着脚(不敢正立)。形容恐惧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鼎足而居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裂裳裹足 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动宾式;作谓语;形容急切奔走。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骛。”
不足为怪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等很普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事情很小,微不足道。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高足弟子 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偏正式;作宾语;指成绩优异的学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不足为道 足:值得;道:说。不值得一说。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为道。”
鼎足而立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血流没足 足:脚。形容死伤很多,流血淹没了脚面。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辅旧事》:“武帝发兵攻卫太子,连闻五日,白虎门前沟中,血流没足。”
抚膺顿足 抚膺:拍着胸膛;顿足:以脚跺地。形容悲痛或悔恨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展转寻思,抚膺顿足,懊悔不迭。”
乏善足陈 善:良好成绩;陈:陈述,告诉。情况如常,无可称道。作宾语;用于写信自谦。《追求》:“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
户给人足 给:丰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作谓语、分句、定语;指生活富足。《晋书·颜含传》:“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撧耳顿足 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困境。宋·王铚《默记》上卷:“张立于屏风后见之,撧耳顿足。”
自给自足 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给:供给;足:满足。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富足。《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蹑足屏息 蹑足:放轻脚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轻脚步,隐蔽行踪。形容行动小心隐秘。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行动等。老舍《赵子曰》:“赵子曰似乎昏昏的睡去,他蹑足屏息的想往外走。”
敛手屏足 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滇越铁路问题》:“列强自知理屈,亦渐为之敛手屏足。”
不足为法 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学习、效法。作谓语;指不值得学习。清 赵翼《瓯北诗话 李青莲诗》:“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
累足成步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作分句、宾语;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展其骥足 骥:千里马。比喻杰出的人才。舒展骏马的足,任其驰骋。比喻充分发挥才智,毫无约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足履实地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摩顶至足 犹摩顶放踵。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不辞劳苦。南朝·梁·吴均《行路难》:“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
手足失措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作谓语、状语、补语;指慌乱。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搓手顿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焦急的样子。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损有余补不足 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汉书 食货志上》:“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
何足道哉 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作分句;带有轻蔑之意。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语·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
志足意满 犹志得意满。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恒公虽然是个英主,却不道剑老无芒,人老无刚,他做了多年的侯伯,志足意满。”
高才捷足 才:才能;捷:迅速,快捷。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
三分鼎足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作谓语、定语;指三足鼎立。《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椎膺顿足 同“椎胸顿足”。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或痛愤时。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难怪个个中国青年读《女神》,没有不椎膺顿足,同《湘累》里的屈原同声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词!”
濯缨濯足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己决定。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
不足为奇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事情等很普遍。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翘首企足 仰起头,踮起脚。形容盼望殷切。作谓语、状语;用于期盼。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内响应。”
顿足搓手 着急惋惜的样子。作谓语、状语;指着急的样子。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何足为奇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作谓语、宾语;指不值得奇怪。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孙先生,恰才你摆的阵势,都是可破的,何足为奇。”
胁肩絫足 同“胁肩累足”。
泥足巨人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作宾语、定语;指笨大东西。郭沫若《忆秦娥·歌剧<白毛女>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过街老鼠。”
披头跣足 跣足:光脚。头发散乱,打着赤脚。形容十分狼狈或穷困潦倒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军士曰:‘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伙百姓妇女,投南而走。’”
椎胸跌足 犹言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或痛愤时。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蚩蚩蚩碎俺姻缘簿,忽刺八掘断俺前程路,空没乱椎胸跌足,揉腮瞪目。”
高材疾足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卑不足道 道:说,讲。指卑下得不值一提。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绍剧《龙虎斗》第三场:“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贼心存异志,宋室难安。”
微不足录 微:小;录:记录。渺小得不值得记上一笔。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新五代史·唐庄宗纪》:“而夷狄无文字传记,朱邪又微不足录,故其后世自失其传。”
足不履影 比喻循规蹈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方足圆颅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作宾语、定语;指人类。《陈书 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
家给民足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定语;含褒义。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未足为道 足:值得。不值得一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长髭旷禅师法嗣》:“若与他作对,即是心境两法能所双行,便有种种见解,亦是狂慧,未足为道。”
惟日不足 惟:只;足:够。只觉时日不够。作谓语;指只觉时日不够。《尚书·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品头评足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众情颠倒,品头论足,纷纷如狂。”
家给人足 给:丰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饱暖。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定语;含褒义。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金无足赤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不足为据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动宾式;作谓语;指事情或言论不能成为凭据。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托足无门 托足:立足。指没有落脚安身之处。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跣足科头 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作谓语、定语;指形象不整。《史记 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 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复句式;作主语、分句;表婉约拒绝的意思。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一夔已足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作谓语;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一个足够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覆公折足 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不足为意 足:值得。不值得介意。作谓语、定语;指不值得介意。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高材捷足 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才能出众。《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心满原足 见“心满意足”。
如足如手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亲密无间。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学而后知不足 只有经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江泽民《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不知,就要学习,学而后知不足。”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作宾语、分句;指事情越来越糟。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举足轻重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指人的地位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抵足谈心 抵足:指同床安睡。谓抵足而眠,彻夜长谈。形容亲切深厚的情谊。作谓语、定语;指深厚的情谊。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此荒港又不知离城多远……不如竟在弟船过夜,抵足谈心。”
头足异所 见“头足异处”。作谓语、定语;指被杀头。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抵足而卧 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作谓语、定语;指双方情谊深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恬然自足 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足音空谷 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汤显祖《答王相如书》:“足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锷《粲如到问偕隐内子目疾代赋以谢之》诗:“眼底浮云成变幻,足音空谷到沈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甘居中游的思想。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不足为凭 不足:不值得;凭:凭据;根据。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也作“不足为据”。动宾式;作谓语;指事情或言论不能成为凭据。宋 刘安世《尽言集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削足适履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适:适应;履:鞋。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先天不足 先天:中医指人或动物在母腹中的孕育时期;与“后天”相对。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用于人或物。清 李汝珍《镜花缘》:“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