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并的成语

有关并的成语

有关并的成语共收录87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齐头并进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齐足并驱 谓齐头并进,不分高下。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
连三并四 同“连三接二”。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老舍《赵子曰》第十九:“赵子曰一声不发,只连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马》第四段三:“李子荣拉住马威的手不放,连三并四的说:‘谢谢你!’”
齐镳并驱 同“并驾齐驱”。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其他事物。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刘将军》:“吾尝览《后魏书》,见杨大眼者,武伎绝伦,战功居最,其妻潘氏,颇善骑射,至于攻战游猎之际,潘于戎装,齐镳并驱。”
宽猛并济 见“宽猛相济”。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措施。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六卷:“入闱后,巨细躬亲,宽猛并济,诸事秩然。”
忠孝不并 不并:不能同时并行。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即忠孝不能两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谧》:“姑处事殊,忠孝不并。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为忠臣,不得为孝子。”
公听并观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联合式;作谓语;指公正听取并看待事物。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连镳并轸 犹言并驾齐驱。镳,马勒;轸,车箱底部的横木。作谓语、状语;同“并驾齐驱”。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刘伯温高格,并以高季迪、袁景文诸人各逞才情,连镳并轸。”
肉薄骨并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战斗的激烈。《元史 郝经传》:“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
同时并举 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并蒂莲 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等。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池畔分开并蒂莲,可堪间阻又经年。”
同心并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兼收并容 收:收罗;容:容纳。把不同性质的东西收罗,保存起来。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兼容性大。章炳麟《华国月刊发刊词》:“凡七略所录,分科所肄,以及艺术之微,稗官之说,靡不兼收并容。”
连枝并头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作宾语;用于爱情。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方骖并路 犹并驾齐驱。作谓语;用于书面语。《宋书·王景文传论》:“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倾覆之灾,庶几可免。”
并容遍覆 并:兼;覆:遮盖掩蔽。广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宽广,庇护天下。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仁德。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育齐民;以并容遍覆,扰服异类。”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等。唐 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兼包并畜 同“兼收并蓄”。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兼容性大。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这样便能够兼包并畜以成其大。”
连镳并驾 见“连镳并轸”。作谓语、状语;同“并驾齐驱”。清·蒲松龄《贺两侄曾孙兄弟同时游泮序》:“尚双双奋翼抟扶摇而南,连镳并驾,秋桂齐攀,大吾门,亢吾宗,匪异人任,惟两孙子。”
十日并出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并驱争先 指竞争高下。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竞争。《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芝艾并焚 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和美丑。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虑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
并威偶势 指聚集声威势力。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威势。《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蜂舞并起 蜂舞:群蜂飞舞;并:一齐。像群蜂飞舞一样,一齐聚集。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等。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水、旱、饥、蝝、蛊、螟、蜂舞并起。”
相提并论 相提:相比;相对照;并:一起;并列;论:谈论;对待。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连二并三 同“连三接二”。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见两边铺面排山也似价开着,大小客店也是连二并三。”
贿赂并行 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指行贿受贿的事情到处都有。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官场黑暗。《左传 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予之世,郑其败乎?。”
并肩作战 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作谓语;指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并头莲 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
挨肩并足 形容人群拥挤。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人多拥挤。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竞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
兼容并包 兼、并:同时照顾或包括有关的各方面;容:容纳;包:包含。把相关的东西都容纳、包含进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西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声情并茂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 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图文并茂 指书刊中的文字流畅,插图丰富精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籍等。王朔《修改后发表》:“我始终认为贵刊是国内的一流刊物,图文并茂,趣味高雅,是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性结合的比较突出的好刊物。”
两雄不并立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恩威并用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作谓语、定语;指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口耳并重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作宾语、定语;指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恩威并济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悲喜交并 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作谓语、定语;形容又高兴又难过。《晋书·张轨传》:“奉诏之日,悲喜交并,天恩光被,褒崇辉渥。”
哀喜交并 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作谓语、定语;形容又高兴又难过。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并容徧覆 广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之广。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息齐民;以并容徧覆,扰服异类。”
齐驱并骤 见“齐驱并驾”。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其他事物。宋·王安石《上邵学士书》:“则韩、李、蒋邵之名,各齐驱并骤,与此金石之刻不朽矣。”
兼程并进 兼、并:一倍;加倍。在一定的时间里比平常多走一倍的路。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加速前进。《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并世无两 犹举世无双。作谓语、定语;指独特。鲁迅《集外集拾遗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兼容并蓄 同“兼收并蓄”。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兼容性大。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并赃拿贼 行迹露败,当场人脏俱获。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今日个并赃拿贼更推谁,你地硬抵着头皮儿对。”
并无二致 没有多大区别。作谓语;指没有多大区别。
俱收并蓄 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容量大。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并行不悖 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芙蓉并蒂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作宾语;指夫妻相亲相爱。唐·皇甫松《竹枝词》:“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隔子眼应穿。”
齐足并驰 驰:疾行,驰驱。并行前进,不分先后。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作谓语;指日夜赶路。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连舆并席 见“连舆接席”。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宋·苏籀《答曹机宜启》:“连舆并席,琢磨益友之陪;会弁挥犀,磊落德星之聚。”
势不并立 势:情势,状况;并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作谓语;指混淆。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恩威并著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蜂出并作 蜂出:像群蜂出巢,多而杂乱;作:兴起。形容纷纷兴起,层出叠见作谓语、定语;用于局势。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是以九家之术,蜂出?作。”
齐驱并进 同“齐头并进”。作谓语、定语;指同步进行。沙汀《淘金记》:“在进行当中就又逐渐分化起来,谈话的便变成了好几组了,各不相涉地齐驱并进。”
土洋并举 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作宾语、定语;指土洋结合。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谓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
声色并厉 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的语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恩威并行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主谓式;作谓语;指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多收并畜 谓一律收罗藏蓄。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兼容性大。明·李东阳《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董子称王者以教化为大务,盖天下之人才风俗皆于是关焉,州庠党序多收并畜,不能当百一之选。”
兼包并容 见“兼容并包”。作谓语、定语、分句;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章炳麟《讨满洲檄文》:“苟无大害于我军事者,一切均当兼包并容,有违节制,悉以军律治罪。”
兼收并录 把不同的说法都一并载录下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记事等。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传闻异辞,记载别出,不能兼收并录以待作者之抉择,而私作聪明,自定去取,则此次之业难于凭藉者四矣。”
并辔齐驱 辔:驾驭牲口的缰绳;齐驱:一齐快跑。几匹马并排拉着车一齐奔跑。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高低。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其他事物。郭沫若《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墨家差不多完全扬弃了神鬼的尊崇,而和名家并辔齐驱地突入于辨论的明察与客观世界的解剖。”
白头相并 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作谓语、定语;同“白头偕老”。明 冯梦龙《挂枝儿 木梳》:“木梳儿,我爱你齿牙干净……向妆台设个誓:愿得白头相并!”
齐驱并驾 同“并驾齐驱”。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其他事物。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下卷:“气象廓然,可与《两都》、《三京》齐驱并驾矣。”
兼收并蓄 兼收:多方面吸收;并蓄:一并保存。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来。指吸收、招拢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把不同性质东西收存起。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齐心并力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共同努力。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并日而食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紧缩式;作谓语;形容是非贫穷。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郑玄注:“二日用一日食也。”
恩荣并济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作宾语、定语;指管理手段。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并存不悖 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或物。巴金《家》九:“但是风雅的事又怎幺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
兼收并采 亦作“兼收并采”。广泛收罗采用。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术等。宋·曾巩《谢章学士书》:“兼收并采,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无弃材也。”
比肩并起 比:并列,紧靠。肩并肩地一齐起来。形容接连不断到来。作谓语;比喻同时相随而起。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兼收并畜 同“兼收并蓄”。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兼容性大。清·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古来藏书者,亦不乏兼收并畜。”
交颈并头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作定语、状语;用于人多的场合。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明并日月 明:光明,明亮。光辉灿烂与日月同辉。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君王等。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数罪并罚 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法律文书。
并疆兼巷 形容屋宅广大。作宾语、定语;指建筑物等。明 王志坚《表异录 宫室》:“宅大曰连里竟街,又曰并疆兼巷。”
齐名并价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作谓语、定语;指同等。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恩威并重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作谓语、定语;指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齐趋并驾 犹言并驾齐驱。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其他事物。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1回:“甲寅以后为文明华敷之世,虽灿烂可观,尚不足与他国齐趋并驾。”
情文并茂 形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字都很美。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二汤》:“桐邑杨米人曾为二姬作《双珠记传奇》,情文并茂。惜尚秘之枕函,余未得而读之。”
并驾齐驱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指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联合式;作谓语;用于人或其它事物。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附会》:“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福。”
钟漏并歇 比喻年老衰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沈既济《枕中记》:“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
椿萱并茂 椿:一种乔木;传说长寿;喻父亲;萱:萱草;传说能使人忘忧;喻母亲。大椿和萱草都很茂盛。指双亲健在。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与兰桂齐芳连用。庄周《庄子 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