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协的成语
有关协的成语
有关协的成语共收录15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协力同心 |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作谓语、状语;指齐心协力。 |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凤协鸾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
协心戮力 |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共同努力。 | 《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
协力齐心 |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共同努力。 | 清·林则徐《密陈以重赏鼓励定海民众诛灭敌军片》:“吾民协力齐心,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
同心协德 | 同“同心同德”。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统一。 | 唐·颜真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
同心协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
同德协力 |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白山之兽,追还我黄帝之魂。” |
君子协定 |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他事先征求了资产阶级的意见,和资产阶级订了君子协定,却没有向中央报告。” |
协私罔上 | 怀抱私情,欺骗君上。协,通“挟”。 | ||
协心同力 | 见“协心戮力”。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共同努力。 | 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
同心协济 | 见“同心共济”。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故仁宗皇帝时,虽有西夏元吴之叛,而晏然若无事者,以韩琦、范仲淹同心协济也。” |
同心协契 | 契:投合。齐心协力。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南史·宋纪·武帝》:“同心协契,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
辑志协力 | 指同心合力。 | ||
齐心协力 |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同力协契 | 犹言同心协力。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