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慎的成语

有关慎的成语

有关慎的成语共收录43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作宾语、分句;指要慎重其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修身慎行 提高自身修养,小心谨慎行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东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明德慎罚 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罚。作宾语、定语;用于施政。《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畏口慎事 慎:谨慎。说话谨慎,做事小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苏轼《答吴子野书》:“近日始畏口慎事,虽已迟,犹胜不悛也。”
敬终慎始 为人处事小心谨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处世始终小心谨慎。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事君慎始而敬终。”
慎终思远 终:人死;慎终:居丧能遵守礼法;远:指祖先。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作谓语、宾语;指旧的礼法。唐·张说《太原王公神道碑》:“有子故光禄少卿玙,今秘书监询,皆笃行纯孝,慎终思远。”
谦虚敬慎 见“谦虚谨慎”。作谓语、定语;指人虚心。《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衣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小心谨慎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说话或做事。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慎终如始 慎:谨慎;如:象。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作谓语、定语;指始终要谨慎从事。《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身修永 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尚书 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
勤慎肃恭 肃:严肃;恭:谦逊。勤劳、谨慎、恭敬、谦虚。指做人的美德。作宾语、定语;指人的美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更祈自加珍爱,惟勤慎肃恭以侍上,庶不负上眷顾隆恩也。”
谨谨慎慎 细心慎重。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如今进来了,老姑嫂两个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动。”
明赏慎罚 慎:谨慎。奖赏严明,处罚慎重。作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等。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兴利除害,明赏慎罚,直言极谏,补主之过。”
尚慎旃哉 尚:还;旃:之。还要谨慎小心啊。作谓语;用于劝诫人。《诗经·魏风》:“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论语 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敬小慎微 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作谓语、宾语;指非常慎重。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
克己慎行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追远慎终 犹言慎终追远。作谓语、宾语;指旧的礼法。《陈书·南康愍王昙郎传》:“夫追远慎终,抑闻前诰。”
小心敬慎 敬:慎。指说话做事非常慎重。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说话或做事。《周书·王懋传》:“懋性温和,小心敬慎。宿卫宫禁,十年有余,勤恪当官,未尝有过。”
慎小事微 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谨慎从事 细心慎重地处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邓小平《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
审慎从事 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作谓语、宾语;指人说话与做事。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
慎小谨微 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史·章懋传》:“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
修德慎罚 修:实行。实行德政,慎用刑罚。作谓语、定语;用于治政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且劝吴主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
慎终若始 慎:谨慎。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作谓语、定语;指始终要谨慎从事。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将德》:“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
谨言慎行 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言行小心谨慎。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谨慎小心 非常小心地进行,谨言慎行。作谓语、定语;指非常小心。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他是兢兢业业谨慎小心的东西,不敢轻易离寺,恐惹出是非。”
慎终承始 见“慎终如始”。作谓语、定语;指始终要谨慎从事。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以治外者善谋也,慎终以承始者道也。”
慎防杜渐 慎:谨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或坏事刚萌芽时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事前预防。《明史·王邦瑞传》:“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
杜微慎防 杜:杜绝,断绝;慎:谨慎。杜绝细微,谨慎防备萌芽。即消灭祸患难与共于萌芽状态之中。作谓语、定语;指防微杜渐。《明史·胡松传》:“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武库仗内也而外之,非所以重肘腋,杜微慎防也,执弗许。
详刑慎罚 详:审慎。审慎地量刑和处罚。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详刑审罚,明察单辞。”
慎始敬终 敬:慎。自始自终都谨慎。《礼记 表记》:“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汉 贾谊《新书 胎教》:“易曰:‘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终云尔。”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作谓语、宾语;指旧的礼法。《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重其事 谓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某观察却慎重其事的说道:‘这是兄弟始创的一个大公司。’”
慎终于始 谓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尚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谨小慎微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谨终慎始 见“谨终如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解缙《瑞应歌辞序》:“谦恭抑畏,谨终慎始,巍巍蔼蔼,不可悉记。”
以慎为键 用谨慎作锁。表示处事十分小心,不以言惹祸。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谦虚谨慎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审慎行事 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作谓语、宾语;指人说话与做事。
日慎一日 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作谓语、状语;用于为人。《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慎言慎行 言行都十分小心注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慎终如初 慎:谨慎;如:像。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作谓语、定语;指始终要谨慎从事。晋·卢谨《赠刘琨》:“温温恭人,慎终如初。”

描写四季的成语

十二生肖的成语

描写数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