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疾的成语

有关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疾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不徐不疾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处事掌握适度。《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振笔疾书 振:挥动;疾:迅速。挥动笔杆,急速地写起来。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的速度很快。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清朝野史大观·学使以快短明衡文》:“题纸一下,不可构思,振笔疾书,奔往交卷。”
犬马之疾 谦称自己的疾病。作宾语;指有病。汉·张衡《东京赋》:“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眼疾手快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处事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快不慢。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讳疾忌医 讳:忌讳;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行疾如飞 疾:急速。行进的速度非常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无名氏《邺侯外传》:“于是龙輴行疾如飞,都人睹之,莫不感涕。”
疾首蹙頞 疾首:头痛;蹙:皱。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疾裘妒枕
悼心疾首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作谓语;指十分悲痛。《旧唐书·田布传》:“况其临命须臾,处之不挠,载形章表,益深衷悃,问使发缄,悼心疾首。”
亟疾苛察 指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作谓语;用于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
癣疥之疾 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或为害尚轻的小祸害。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直谏》:“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痛心疾首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对某事的痛恨。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河鱼之疾 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指腹泻。作宾语;指腹泻。《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疲癃残疾 疲癃:年老多病。老弱病残。作宾语、定语;同“老弱病残”。宋·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疾言倨色 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已德行不足,不能化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
疾恶如雠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明史 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雠。”
疾如旋踵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作谓语、状语;形容事情变化很快。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疾风劲草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作宾语、定语;比喻立场坚定,忠贞可靠。《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疾之若仇 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晋书·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疾雷不及塞耳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负薪之疾 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作宾语;借指生病。唐·韩愈《复志赋并序》:“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居。”
疾言厉气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作谓语、宾语;指人发怒。明 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沉疴宿疾 疴:病;宿:长久的。指重病和老病。也比喻积久而成,为害甚大的社会弊端。作宾语、定语;指弊端。清·秋谨《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
膏肓之疾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作宾语;指绝症。《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疾雷不及掩耳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复句式;作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高材疾足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畅叫扬疾 指大吵大闹。“暢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作谓语、宾语;指大吵大闹。元 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痴,不辨个高低,畅叫扬疾。”
疾风暴雨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攻疾防患 匡正过失,防止祸患。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疾风彰劲草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的节操坚定。《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愤世疾俗 见“愤世嫉俗”。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憎恨世俗。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纳污藏疾 纳:接受;疾:弊病,缺点。包藏容纳罪过缺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疾雷不暇掩耳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晋 傅玄《傅子 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走笔疾书 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疾风扫落叶 疾:急速,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所向无阻。作宾语;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疾恶好善 憎恨丑恶,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线清楚。作谓语、定语;指人爱憎分明。《新唐书·王珪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疢如疾首 疢:热病;疾首:头痛。内心烦热得头痛脑胀。形容忧伤成疾或心神不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心情。《诗经·小雅·小弁》:“疢如疾首。”
疾恶若仇 疾:憎恨;恶: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暴风疾雨 暴:急骤,猛烈;疾:迅疾。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作主语、宾语;形容雨很大。《清史稿 灾异志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
疚心疾首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作谓语;指痛心。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疾霆不暇掩目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积劳致疾 积:积之而成的。因劳苦过度而致害病。作谓语、宾语;指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积劳而致疾,突发未能痊。”
手疾眼快 疾:快。眼到手也到;指手和眼睛的动作都很快。形容动作机灵;眼光敏捷。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明 吴承恩《西游记》:“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愤世疾邪 犹愤世嫉俗。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憎恨世俗。唐·韩愈《杂说》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愤时疾俗 同“愤世嫉俗”。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憎恨世俗。《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疾雨暴风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掩瑕藏疾 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至于掩瑕藏疾,涤除疵垢,朝为寇仇,夕委心膂,虽未足希准古人,粗亦无负于新旧。”
疾言厉色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霜露之疾 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作宾语;指感冒。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出丑扬疾 暴露丑恶。作谓语、宾语;指暴露丑行。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这一场出丑扬疾,安排下佯小心,妆大胆,丹方一味。”
剽疾轻悍 剽:轻捷;悍:勇敢。作战勇猛,动作迅捷,而性格急躁轻敌。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讯》:“剽疾轻悍,勇敢轻敌。”
偕生之疾 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作宾语;指先天性的疾病。《列子·汤问》:“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
心腹之疾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作宾语;多用于比喻句。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二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疾风迅雷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事情的迅速发生和发展。西汉 戴圣《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疾恶若雠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汉 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积劳成疾 劳:劳累;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连动式;作谓语、分句;指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疾痛惨怛 疾:病;惨怛:忧伤,痛悼。痛苦的情怀与悲惨的惦念。作谓语、定语;指痛苦的情怀。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无疾而终 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作谓语;指死。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岁,忽对人说:‘玉帝命我为江涛之神,三日后,必当赴任。’至期无疾而终。”
采薪之疾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作主语、宾语;有病的婉称。见“采薪之忧”。
疾之如仇 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晋书·秦秀传》:“秀性忌谗佞,疾之如仇。”
疾恶如仇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疥癞之疾 疥癞:疥疮与癞痢,两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作主语、宾语;指无关紧要的东西。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疥癞之疾,何足挂意!闻某不才,来日愿决一阵,务要全胜。”
疾风横雨 疾:急速猛烈。形容声势浩大,来势迅猛。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华叶蓊郁,而必归于槁亡,遇疾风横雨,则摧落更速焉。”
疾如雷电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作谓语、状语;形容事情发展很迅速。汉·荀悦《汉纪·高祖纪》:“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纤芥之疾 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苟无系于社稷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亦以为纤芥之疾也。”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疾首蹙额 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疾风甚雨 指大风急雨。作宾语、定语;用于自然现象。语出《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奋笔疾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作谓语;指写文章。宋 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妒贤疾能 见“妒贤嫉能”。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妒忌。《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至林甫,[帝]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疾足先得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行动迅速的人先达到目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腹心之疾 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要害处的祸患。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
含垢藏疾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宽仁大度。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千夫所指,无疾将死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迨于身无襦,妇无袴,千夫所指,无疾将死,穷败之念无时不萦于心。”
大声疾呼 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引起人们注意。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马迟枚疾 见“马工枚速”。作宾语;用于称赞各有长处。清·陈祖范《寄沈归愚》诗:“鹤怨猿惊怀故地,马迟枚疾斗新篇。”
疾声大呼 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作谓语;指大叫。《宋史·辛弃疾传》:“咸淳间史馆校勘谢坊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呼其不平。”
积忧成疾 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作谓语、宾语;指长久忧虑就会得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崔发驱曳中人,诚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疾言怒色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作谓语、宾语;指人发怒。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疾不可为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作宾语、分句;指已陷入绝境。《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高才疾足 同“高才捷足”。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才能出众。宋·陈杰《金石客》诗:“高才疾足长叹息,御卿无权挽无力。”
疾风骤雨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风雨来势猛。《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轻重疾徐 疾徐:快慢。指弹奏器乐的方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弹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9回:“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
深恶痛疾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对人或事不满。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吊死问疾 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汉 晁错《论贵粟疏》:“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河鱼腹疾 指腹泻。偏正式;作谓语;指腹泻。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烟霞痼疾 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爱好山水成癖。《旧唐书 隐逸传 田游岩》:“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
忧愤成疾 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五代史平话 晋史》:“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责备),晋主忧愤成疾。”
寡人之疾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作宾语;指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衔枚疾走 衔:用嘴含;枚:像筷子的东西,两头有带,可系于颈上;疾走:快走。形容夜晚秘密急行军。作谓语、定语;用于行军等。宋 欧阳修《秋声赋》:“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疮疥之疾 疮:疮疖;疥:疥疮;疾:疾病。比喻轻微的祸患。作主语、宾语;指小毛病。明·梁辰鱼《浣纱记·死忠》:“齐不过疮疥之疾,幸而胜之,不过小喜。”
疾首痛心 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对某事的痛恨。《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曹海凝墓志》:“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 虞寄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泣尽继之以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疾恶如风 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后汉书 陈蕃传》:“震(朱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
伤心疾首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吾民伤心疾首之事,孰有过于是耶!”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5月5日电》:“语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愿诸公深思熟虑之。”
疾走先得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汉 焦赣《易林 损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疾风知劲草 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劲:有力量。动宾式;作主语、状语;含褒义。《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恫心疾首 恫:疼痛。形容极端仇恨。作谓语、宾语;指十分仇恨。《新唐书·萧锐传》:“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