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粗的成语

有关粗的成语

有关粗的成语共收录45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粗心大意 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考虑事情或做事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粝食粗餐 粝:粗米;餐:饭食。指食物粗糙。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饮食。《东观汉记·桓鸾传》:“常著大布缊袍,粝食粗餐。”
财大气粗 气:气势;粗:粗大。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也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作谓语、定语;指有钱人。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花婶子的这项收入十分可观。财大气粗,盖起这座青堂瓦舍的大宅院。”
粗有眉目 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刚刚有点头绪。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办事等。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心粗胆壮 粗:粗疏,粗略。心思粗疏,胆量很大。形容野心勃勃,肆无忌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5回:“这会有银子在手里,更是心粗胆壮。”
心粗胆大 心地粗疏,胆子很大。形容野心勃勃,肆无忌惮。亦作“心粗胆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四折:“这厮便倚强凌弱,心粗胆大,怎敢来俺庄上。不由的忿气夯胸膛。”
胆壮气粗 见“胆粗气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胆大。袁静《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有他指挥我们打仗,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胆壮气粗。”
食淡衣粗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才短气粗 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作谓语、定语;指庸人。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禄山才短气粗,当此大镇,深不能胜任。”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工作等方面。鲁迅《花边文学 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粗声粗气 指人说话嗓门很粗。作状语;用于人说话。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1回:“用枪指着他,粗声粗气地说:‘狗汉奸,你糟害老百姓,杀咱八路军,咱们县上批准了,今天执行你。’”
胆粗气壮 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胆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
拿粗挟细 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粗茶淡饭 粗:粗糙;淡饭:指没有多少下饭的菜。指粗糙简单的饭食;形容生活俭朴清苦。也作“淡饭粗茶”。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饭食简单生活清苦。宋 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
粗俗之辈 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作宾语、定语;指没有文化的人。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加修饰。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面粗率,实际却很细致。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沙僧听说,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恶衣粗食 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
粗袍粝食 同“粗衣恶食”。作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
粝食粗衣 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作宾语、定语;指生活贫困。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奴供备粝食粗衣。”
拿粗夹细 比喻惹事生非。
粗具梗概 粗:粗略;梗概:大概,大略。粗略地具有一个大概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或事物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14篇:“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
粗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作定语、宾语;指生活艰苦。《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心浮气粗 见“心粗气浮”。作谓语、定语;指人性情浮躁。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粗株大叶 粗:粗疏,粗略。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作风草率。明·文征明《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小景》:“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叶,草草而成。”
粗风暴雨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大风雨。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粗衣淡饭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作宾语、定语;指生活简朴。宋 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粗心浮气 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办事急躁不细心。宋 陆九渊《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粗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
去粗取精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连动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粗枝大叶 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又比喻不周密、不详细或比喻粗略的轮廓。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作风草率,不精细。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8卷:“《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五短三粗 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
粗粗笨笨 指物体笨重或人不灵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9章:“登云虽然表面上看来粗粗笨笨,但这人有心计,办事能下手!”
乱头粗服 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联合式;作宾语、补语、定语;形容不修仪容服饰。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粗心大气 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考虑事情或做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读书法》:“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粗衣粝食 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清苦。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
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文化水平。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执粗井灶 谓操持家务。喻为人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女笑曰:‘身既无托,愿执粗井灶。’王申即日赁衣贳礼为新妇。”
气壮胆粗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胆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气粗胆壮 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九首:“然枚独气粗胆壮,而奋然治具者,恰别有说焉。”
浊醪粗饭 浊醪:浊酒。指简单粗糙的饮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杜甫《清明二首》诗:“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胆大心粗 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作谓语、定语;指做事不周全。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挟细拿粗 挟:挟制;拿:刁难。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倚仗着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
面红脖子粗 脸红脖子变粗。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高阳《玉座珠帘》:“皇帝面红脖子粗地大骂言官沽名钓誉,恭王与醇王自恃长亲,渺视皇帝,话越说越多,也越离谱了。”
心粗气浮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