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扬的成语

有关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扬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骑鹤扬州 同“骑鹤上扬州”。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妄想贪婪。宋·吴礼之《风入松·江景》词:“恬然云水无贪吝,笑腰缠,骑鹤扬州。”
扬镳分路 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指独树一帜,各行其是。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隋书·高祖记》:“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
骑鹤维扬 同“骑鹤上扬州”。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妄想贪婪。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林卿韵》:“腰钱骑鹤维扬,分表事谁能预测。”
扬扬自得 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得意。语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扬长而去 扬长:大模大样的样子。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也作“徉长而去”。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
狐埋狐扬 见“狐埋狐搰”。作谓语、定语;比喻疑虑过多。梁启超《复古思潮平议》:“而狐埋狐扬,天下其谓政府何?”
奉扬仁风 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旧时用作颂扬德政。作谓语、宾语;用作颂扬德政。《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簸扬糠秕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无才而居前列。作谓语、定语;指位卑而居前列。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书》:“儿曹徼时厚幸,并登仕版,而懋修又邋居文孙之首,簸扬糠秕,殊为惭汗。”
扬风扢雅 品评诗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扢《雅》,而声气所届,希风附响者,如恐不及。”
鼓舌扬唇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作谓语、宾语;用于说唱。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飞扬跋扈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原指骄横放肆;不受约束。现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形容人很骄横。《北史 齐纪上 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明扬仄陋 见“明扬侧陋”。作谓语;指明察举荐并重用出身寒微的贤人。汉·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志高气扬 志气高昂而自得。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史记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飞扬浮躁 轻浮急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性格。《朱子全书 论语一》:“飞扬浮躁,所学安能坚固。”
扬花扢藻 花:比喻文采;藻:辞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顾景星《楝亭诗钞》序:“铸格炼字,扬花扢藻,此可以学得也。”
搜扬仄陋 搜:寻求;扬:举荐,选拔;仄:通“侧”;仄陋:指微贱的人。搜罗和举荐地位卑微的贤人。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晋书·纪瞻传》:“先王身下白屋,搜扬仄陋,使山无扶苏之才,野无《伐檀》之咏。”
掩恶扬美 见“掩恶扬善”。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
阐扬光大 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作谓语;指发扬光大。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
濯污扬清 濯:洗。洗去污垢,激扬清澈。比喻扬善除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史·范泰传》:“臣昔谬得待罪选曹,诚无以濯污扬清。然君子之有智能,犹鵷凤之有文采,俟时而振羽翼。何患不出云霞之上?”
策马扬鞭 本义是举起马鞭驱赶马儿,驱马快速前行。引申义是比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无风扬波 犹言无风起浪。喻无端生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李贽《读<金胜>》:“无风扬波,无事生事,一人好名,毒流万世,卒使管叔流言,新莽藉口。”
扬眉奋髯 髯:颊旁的胡须。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抑恶扬善 抑:遏制。压制坏人坏事,宣扬好人好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汉·刘向《新序》:“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起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扬清激浊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沸沸扬扬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掀动;升腾。开水翻滚;气泡升腾的样子。比喻人声喧扰、议论纷纷。形容熙来攘往;非常热闹的情景。单纯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声喧闹。《山海经 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骑鹤上维扬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妄想贪婪。宋·孙惟信《阮郎归》:“许谁骑鹤上维扬,温柔和醉乡。”
恃才扬己 恃:依靠,凭借。自恃才能,骄矜自负作谓语、定语;指自傲。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恃才扬己,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
眉扬目展 展:伸张。形容神采飞扬,精神振奋。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高兴时。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
发扬蹈厉 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畅叫扬疾 指大吵大闹。“暢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作谓语、宾语;指大吵大闹。元 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痴,不辨个高低,畅叫扬疾。”
欲扬先抑 要发扬、放开但先控制、压抑。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郁达夫《苏州烟雨记》:“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扬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奋武扬威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鹰扬虎视 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作谓语、定语;指人威武。《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
立身扬名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连动式;作谓语;指使修养自身以求名声远扬。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衒才扬己 衒:炫耀;扬:赞扬,传播。显露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显露自己的才能。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高谈王霸,衒才扬己,历抵公卿,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盖养亲之故也。”
扬眉瞬目 ①犹横眉怒目。②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③倾心注目。④沾沾自喜貌。作谓语、定语;指面部表情。《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行如奔电,骤如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
宛转悠扬 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作谓语、定语;多指声音等。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焚尸扬灰 见“焚骨扬灰”。作谓语、宾语;形容非常仇视。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烧坯》:“其母恨礼甚,又诣弄部,请照陶和气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隐恶扬善 隐:隐匿;隐瞒;扬:宣扬。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东扬西荡 谓飘泊无定。作谓语、定语;指不稳定。《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见怜,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不至东扬西荡。”
家丑不外扬 丑:羞耻;扬:宣扬,传播。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向外人宣扬。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玄门偃禅师法嗣》:“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不欲说似人。’曰:‘为甚么却如此?’师曰:‘家丑不外扬。’”
显祖扬名 谓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吴诸顾、陆旧族长者,世有高位,当报汉德,显祖扬名。”
发扬光大 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多用于讲话。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斗志昂扬 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的精神。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鹰扬虎噬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骑上扬州鹤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扬名四海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作定语、分句;用于自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飞沙扬砾 见“飞沙走砾”。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势很猛。《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
闻风远扬 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吐气扬眉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心情。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掩过扬善 同“掩恶扬善”。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书·丙吉传》:“[丙吉]于官属掾吏,务掩过扬善。”
慷慨激扬 激扬: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语气。《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播土扬尘 播:扬。指尘土飞扬。形容飞奔。作宾语、定语;指尘土飞扬。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扬尘,又无个过性的人。”
出丑扬疾 暴露丑恶。作谓语、宾语;指暴露丑行。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这一场出丑扬疾,安排下佯小心,妆大胆,丹方一味。”
扬幡招魂 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1回:“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
扬清厉俗 发扬清操,激励世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梁书·处士传·诸葛璩》:“璩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斗挹箕扬 比喻无实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为名。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作宾语、定语;指无用的东西。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骑鹤上扬州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妄想贪婪。南朝梁 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显姓扬名 谓显耀门第,传扬名声。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使小姐振厥家声,又何须悬头刺股,积雪囊萤,那里也齐家治国,显姓扬名。”
神飞气扬 精神振奋,意气昂扬。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等。清·李渔《蜃中楼·义举》:“大丈夫见义即为,还拣甚么日子,叫左右带马过来,我神飞气扬,这叫做当仁见义无谦让。”
扬砂走石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力迅猛。《春秋纬》:“风从箕星,扬砂走石。”
丑事外扬 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处传扬。作宾语、定语;指出丑。
敷张扬厉 敷:通“铺”;敷张:铺陈渲染;扬厉:发扬光大。形容过分讲究排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文之敷张而扬厉者赋之变体。”
蹈厉发扬 蹈厉:踏地猛厉;发扬:奋发。比喻奋勇直前。作谓语;指人的行动。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挹斗扬箕 《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因以“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浆。”
海不扬波 比喻太平无事。作宾语、定语;比喻太平无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掩恶扬善 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汉·班固《白虎通·谥》:“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掩恶扬善者也。”
抑扬顿挫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扬名显姓 扬名天下,为父母增光。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赍发呵与那个薄弱书生,兀的不扬名显姓,光明动朝廷。”
名扬天下 形容名声极大。作谓语、定语;比喻全国闻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大将王文德么?”
神采飞扬 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形容人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人。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扬扬得意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隋炀帝逸游召谴》:“独杨素残忍深刻,扬扬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
扬威耀武 见“扬威曜武”。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扬厉铺张 夸大渲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王韬《英但自守》:“而载笔者扬厉铺张,若临大敌,赏功之典,至再至三。”
扬锣捣鼓 扬:摇。比喻大声张扬,喧哗吵闹。作谓语;指大肆张扬。曾朴《孽海花》第23回:“料想雯青这回必然要扬锣捣鼓的大闹,所以张夫人身虽在这边,心却在那边。”
其貌不扬 其:他的;不扬:不出众。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唐 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
跋扈飞扬 指骄横放肆。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很骄横。宋 王安石《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扬清抑浊 犹扬清激浊。作谓语、定语;指扬善斥恶。《梁书·武帝纪》:“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骑扬州鹤 同“骑鹤上扬州”。
挫骨扬灰 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作谓语、定语;指人罪孽深重。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扬名后世 名声传扬到后世。作谓语、定语;指好的名声。《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纷纷扬扬 纷纷: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单纯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雪、花、传闻等。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时遇冬初,纷纷扬扬下着这一天大雪。”
树功扬名 树:建立;扬:称颂。建立功业,流芳于世。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扬眉眴目 横眉怒目。作谓语、定语;指面部表情。《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黑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
优贤扬历 亦作“优贤飏历”。谓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遂兴无为之治,优贤扬历,表善绌恶,遵九德以绥民,崇晏晏之惠康。”
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赫赫扬扬 赫赫:显赫的样子。①光明盛大的样子。②形容兴旺显赫。作谓语、定语;用于势头等。明 汤显祖《牡丹亭 诊崇》:“赫赫扬扬,日出东方。”
意气扬扬 意气:意志;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我武惟扬 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作谓语;指奋发向上的样子。《尚书·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
显祖扬宗 谓使祖宗的名声显耀传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明·无名氏《魏征改诏》第一折:“博得个官高禄重,都则要敬于事上要摅忠,咱人要立身行道,显祖扬宗。”
骑鹤上扬 同“骑鹤上扬州”。
明扬侧陋 侧陋: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备的贤人。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动宾式;作谓语;指明察举荐并重用出身寒微的贤人。《尚书 尧典》:“明明扬侧陋。”
得意扬扬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补充式;作状语;指因成功而沾沾自喜。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趾高气扬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扬武耀威 见“扬威曜武”。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扬葩振藻 葩:华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北史·文苑传序》:“汉自孝武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马、王、扬为之杰。东京之朝,兹道愈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班、傅、张、蔡为之雄。”
分道扬镳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饥附饱扬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比喻人贪婪自私,没有情义。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势利。唐·房玄龄《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神彩飞扬 飞扬:精神焕发。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精神面目。曹禺《胆剑篇》第五幕:“夫差年已五旬以上,面染风霜,多了皱纹,但还是神彩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