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绵的成语
有关绵的成语
有关绵的成语共收录32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绵延不绝 |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延续。 | 巴金《怀念·悼范兄》:“我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我知道生命绵延不绝。” |
连绵不断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连续不止。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缠绵床第 | 缠绵:情意深厚;第:床上的席子。指沉溺于两性之事。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好色。 | 梁启超《新民说》第17节:“弱冠而后,则又缠绵床第,以耗其精力。” |
绵绵缗缗 | 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连绵不断的样子。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清·梅曾亮《盋山余霞阁记》:“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 |
绵延起伏 |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指高低起伏延续不断。 | 作谓语、定语;指高低起伏延续不断。 | 朱自清《<燕知草>序》:“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错落隐现的胜迹,足够教你流连忘反。” |
福寿绵长 | 祝人福多寿高。 | 作谓语;用于祝颂。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4回:“但愿时时敬诵,自然消凶聚庆,福寿绵长。” |
缠绵蕴藉 | 蕴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 作谓语、定语;指作品的风格情调。 | 清 刘熙载《艺概 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
绵力薄材 |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 联合式;作宾语;常用作谦词。 |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
缠绵缱绻 | 缠绵:心绪郁结;缱绻:难舍难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感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以后对饮对唱,缠绵缱绻。” |
绵里针 | 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或软中有硬;也比喻极其珍爱。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 |
绵绵不息 |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息:停止。指连续不断。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 巴金《无题集·做一个战士》:“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 |
绵言细语 | 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 ||
情意绵绵 | 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 作谓语、定语;指情意很深。 | 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
挦绵扯絮 | 形容下大雪。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恰便似粉妆成殿阁楼台,有如那挦绵扯絮随风洒。” |
连绵不绝 | 连续而不中断。 | 作谓语、定语;形容连续不止。 |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缠绵床褥 | 缠绵:纠缠不已,无法解脱。形容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也指沉溺于男女之事。 | 作谓语、宾语;指贪恋女色。 | 《宋史 十八朝演义》第二十回:“偏李妃生起病来,缠绵床褥,一病不起,竟尔去世。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
绵绵不绝 | 指连续不断。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 《逸周书 和寤》:“绵绵不绝,蔓蔓若何?” |
绵里薄材 |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常用作谦词。 | 《汉书·严助传》:“且越人绵里薄材,不能陆战。” | |
连绵起伏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 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
绵绵不断 | 绵绵:延续不绝的样子。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亦作“绵绵不息”、“绵绵不绝”、“绵延不绝”。 | 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天色灰蒙蒙的,弥漫的云雾遮盖着山峦,那种无尽无休的贵州式的细雨绵绵不断。” |
悱恻缠绵 | 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内心。 | 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二折:“宁不愿风肆好,月常圆。乐融融,悱恻缠绵,堪媲美孟和桓。” |
瓜瓞绵绵 | 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 作宾语、定语;用于祝福等。 | 《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
绵延不断 | 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连续不断。 | 《孔子家语 观周》:“涓涓不雍,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
搓绵扯絮 | 搓:手相摩;绵:丝绵;絮:棉絮。搓揉丝绵,撕扯棉絮。形容大雪纷飞。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9回:“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雪,下得将有一尺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 |
黄绵袄子 | 比喻冬天的太阳。 | 作主语、宾语;指太阳。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闾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发泄。 |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
此恨绵绵 | 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 作主语、谓语;指怨恨。 | 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缠绵幽怨 | 缠绵:心绪郁结;幽怨:隐藏内心的怨恨。形容萦绕在内心的怨恨。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感情。 |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不大愿意我有这种缠绵幽怨的调子。” |
绵裹秤锤 | 丝绵里裹着秤锤。比喻深藏不露。 | 作宾语、定语;指为人城府很深。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大沩果禅师法嗣》:“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又作么生?’师曰:‘绵裹秤锤。’” |
福寿绵绵 | 福多寿高。是祝颂之辞。 | 作谓语;用于祝颂。 |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则愿的哥哥福寿绵绵,松柏齐肩者。” |
绵绵瓜瓞 | 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瓞:小瓜。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 | 作宾语、定语;指子孙昌盛。 | 《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