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挺的成语
有关挺的成语
有关挺的成语共收录17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挺胸凸肚 | 凸:凸出。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得意或傲慢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史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
挺鹿走险 | 挺而走险。指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 | 作谓语、定语;指冒险。 | 语出《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荫)’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
挺胸突肚 | 突:凸出。挺起肚皮,形容威武雄壮而傲慢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得意或傲慢的样子。 | |
直而不挺 | 指做事按正直之道而行,但能有变通。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讪。” |
巍然挺立 | 巍然:高大的样子。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 作谓语;指高耸。 | 肖兵《太行青松》:“山上那浓郁葱茏的松柏,巍然挺立,充满生机。” |
挺胸叠肚 | 挺着胸脯,鼓起肚皮。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也可形容仗势傲物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得意或傲慢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史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
傲然挺立 |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 作谓语;形容高大挺拔,意志坚定不移。 | 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
昂头挺胸 |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参见“昂首挺胸”。 | 作谓语、状语;指人的神态。 | 语出欧阳予情《小英姑娘》:“她伸开两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 |
砥锋挺锷 | 磨刀拔剑。谓以武力反抗。 | 作谓语;用于反抗。 | 《宋书·傅隆传》;“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孙,砥锋挺锷,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石碏、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
挺拔不群 | 挺拔:直立高耸。形容特立超群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史·沈辽传》:“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
屹然挺立 | 屹然:高耸的样子。像山峰一样高耸而坚定地直立着 | 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
挺而走险 |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
挺身独出 | 挺:撑直。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 作谓语、定语;指勇敢地站出来。 | 《北齐书·綦连猛传》:“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 |
含章挺生 | 亦作“含章天挺”。谓内怀美质而挺秀。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左思《蜀都赋》:“王褒炜烨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 |
含章天挺 | 见“含章挺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北周·庚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公含章天挺,命世诞生。” |
昂首挺胸 |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人的精神状态。 |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