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量的成语
有关量的成语
有关量的成语共收录78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量凿正枘 | 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旈。” |
衡石量书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 作谓语、定语;指勤于政事。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较瘦量肥 | 比较肥瘦。喻评论姿容。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评论等。 | 清·李渔《风筝误·贺岁》:“何曾见侯门娇丽,肯容人较瘦量肥。” |
宽宏大量 | 宽宏:度量大。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宽洪大量”。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元 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
量力而为 |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 《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宽洪海量 | 同“宽宏大量”。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大。 |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主人家宽洪海量醉何妨,直吃的卷帘邀皓月,再谁想开宴出红妆。” |
量枘制凿 | 见“量凿正枘”。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
称薪量水 | 称:衡量轻重;薪:柴;量:测量。比喻持家节俭或过于吝啬。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安老爷虽是研究铸史的通品,却是个称薪量水的外行。” |
功德无量 | 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
量才录用 | 量:估量;衡量;录用:收录任用。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凡所擘划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
量才而为 |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连动式;作谓语;指衡量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相应的官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今陛下躬行大孝,鉴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 |
铢量寸度 | 同“铢称寸量”。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八》:“铢量寸度,石丈必差,操券责偿,曷以见天地之大哉。” |
量入为出 |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
上下打量 | 对某人估量,揣度。 | ||
寿元无量 | 寿元:寿命;无量:没有限度。祝人长寿的颂辞。 | 作谓语;用于祝寿。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爇龙涎一炷透苍穹,祝吾生寿元无量。” |
雅量豁然 | 雅量:宽宏的度量;豁然:开阔,通达。度量宽宏,品性豁达。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晋书·李寿载记》:“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
不可估量 | 难以估计。 | 作定语;指难以估计。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前途无量 | 指一个人的前途没有限量。 | 作谓语、定语;指前途看好。 | 钱钟书《围城》:“鸿渐还低头不响——‘我只希望方先生前途无量。’” |
斗量车载 |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 作谓语、定语;形容数量很多。 | 《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
斗量筲计 | 用斗量,用筲计。形容数量很多。 | 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 | 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南渡后,江湖流派,斗量筲计,风轨荡然矣。” |
雅量高致 | 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
较时量力 | 较:比较;量:估量。衡量时机和实力。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又须审度彼己,较时量力,定为几年之规,若孟子,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说。” |
量小力微 | 数量很少,力量微薄。 | 作谓语、定语;指势单力薄。 | 鲁迅《华盖集·通讯》:“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量小力微,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 |
东量西折 | 量:称量。折:亏损。指量入量出的谷物总难免有折耗。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东量西折’,难教小人赔偿。” |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 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事。” |
铢称寸量 | 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唐顺之《与王龙溪郎中书》:“以尹之所乐者,尧舜之道也,而袛铢称寸量于一介取予之间。若硁硁小人然者,何也?” |
铢铢较量 | 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陈确《原教》:“荀告韩杨,各是所见,铢铢较量,可谓愚甚。” |
化悲痛为力量 | 化:变。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 作谓语、宾语;用于吊唁等。 | 赵朴初《永难忘(自度曲)》:“闻号召,意深长:‘化悲痛为力量!’” |
有生力量 | ①原指军队中的兵员和马匹。亦泛指有战斗力的部队。②指充满活力的力量。 | 作主语、宾语;泛指军队。 | 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
锱铢较量 | 同“锱铢必较”。 | 作谓语、宾语;指气量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况你学业日进,发达有时,何苦锱铢较量,讨人便宜怎的。” |
量力而行 | 量:估量;估计;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 偏正式;作谓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目量意营 | 以目测量,用心经营。形容精心勘测设计。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 《明史·宦官传·阮安》:“阮安有巧思,奉成祖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营,悉中规划,工部奉行而已。” |
不自量力 |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比量齐观 | 观:看。指同等看待。 | 作谓语、宾语;指同等看待。 | 廖仲恺《中国的实业的现状及产业落后的原因》:“因此我们的输出,必不能和输入比量齐观。” |
寸量铢称 | 论寸来量,论铢来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用。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心胸狭隘。 | 宋 苏洵《史论下》:“又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 |
量出为入 | 量:衡量。根据支出来决定征收的数量。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个人或国家等。 | 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我们实行的是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配合,既照顾人民的负担能力,又照顾抗战的需要。” |
量力度德 |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 连动式;作谓语;指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德行。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
宽洪大量 | 见“宽宏大量”。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肚量大。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 |
以升量石 | 升、石: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
量入计出 | 见“量入为出”。 | 作谓语、定语;指根据收入来决定开支。 | 《新唐书·苏颋传》:“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并置炉,量入计出。” |
齐量等观 | 同“等量齐观”。 | 作谓语;多用于否定句。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清·何守奇评:“齐量等观,则词林诸公,安非出于造物之戏也?” |
七次量衣一次裁 | 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 作宾语、分句;指事先准备。 | |
校短量长 | 亦作“校短推长”。谓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 作谓语;用于人。 | 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
陂湖禀量 | 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人的气量很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
量体裁衣 | 量:计量。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 《南齐书 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
志大量小 | 志:志向;量:度量,胸襟。抱负很大,而胸襟狭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宋·苏轼《贾谊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
量出制入 | 量:估量;制:规定。估量支出情况再定其收入之道。 | 作谓语;用于管理。 | 《新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 |
计功量罪 | 谓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 ||
胡思乱量 | 犹胡思乱想。 |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毫无收益的思想。 |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
自不量力 |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
量金买赋 |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量金买赋”谓文章价值之高。 | 作宾语、定语;指文章值钱。 |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
铢铢校量 | 铢铢:分量极轻。指斤斤计较。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不着此意,是岂能真忘之者哉!”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
比权量力 | 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 | 作谓语、定语;指权衡轻重得失。 | 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海水难量 | 海水是不可以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 | 作定语、宾语;指不能低估别人。 | 《淮南子 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量如江海 | 比喻度量非常大。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度。 | 元·董君瑞《般涉调·哨遍》:“你是多少人称赞,道你量如江海,器若丘山。” |
量材录用 | 见“量才录用”。 | 作谓语、宾语;指按才能授职。 | 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尔等果能悔悟来归,定然量材录用。” |
等量齐观 | 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 | 联合式;作谓语;用于否定句。 |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
车载斗量 | 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事物数量很多。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
宇量深广 | 宇量:器宇度量。形容人的度量宏远。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 | 晋·潘岳《司空密陵侯郑袤碑铭》:“弘操岳峻,宇量深广。” |
量才器使 | 谓量才使用。 | 作谓语、宾语;用于选用人才。 | 邹鲁《中国同盟会》:“军到即降者,保护其身家,愿留营者,量才器使;愿还乡者,厚给资斧,护送归乡。” |
后福无量 | 量:限度,限量。将来的幸福无穷。 | 作谓语、定语;用于祝福等。 | 《后汉书·左雄传》:“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 |
车量斗数 | 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 作谓语、定语;表示事物数量很多。 | 清·秋瑾《精卫石》第一回:“这真是……车量斗数的功德,为什么倒无人肯做呢?” |
较短量长 | 指比较长短,评论优劣。 | 作谓语、宾语;用于比较。 | 唐 韩愈《进学解》:“较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
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回:“人无貌相,水无斗量,西子向业浣纱,飞燕曾充婢役,我虽一贫家女,将来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
以泽量尸 | 谓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
不可限量 |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 作谓语;指没有止境。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鲍文卿向知府着实赞这季少爷将来不可限量。” |
量己审分 | 估量自己,省察本分。 | 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南齐书·刘献传》:“量己审分,不敢期荣。” |
不知自量 | 形容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
斤斤较量 | 谓在琐细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 作谓语、定语;指人气量小。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至于文理浮泛些,或是用的典故不的当,他老人家却也不甚斤斤较量。” |
数米量柴 | 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
量时度力 | 衡量时势,估计力量。 | 作谓语;同“审时度势”。 | 《元史·太宗本纪》:“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 |
唱筹量沙 | 把沙当做米,计量时高呼数字。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迷惑敌人。 | 联合式;作谓语;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 | 《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 | 《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庙堂之量 | 庙堂:帝王之宗庙,比喻宏大。形容人的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 | 作宾语;指人的气量大。 | 唐·房玄龄《晋书·谢安传》:“谢有庙堂之量。” |
玉尺量才 |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 作宾语、定语;指高标准。 | 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