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木的成语

有关木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木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浮石沉木 见“浮石沉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汉·陆贾《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
竹头木屑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宋 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晋书 隐逸传 夏统》:“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木猴而冠 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面兽心的人。明·沈采《千金记·会宴》:“项王乃是木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身将就木 将:快要;就:趋,进;木;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作谓语、定语;指快要死亡。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礼义廉耻,直至身将就木,还遗命叫儿子薄殡殓,勿治丧,勿礼忏。”
蚍蜉撼大木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作宾语、定语;指不自量力。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蚍蜉撼大木,多见不知量也。”
枯木发荣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作宾语、定语;用于垂死的事物得新生。三国·魏·曹植《七启》:“夫辩言之艳,能使穷泽生流,枯木发荣。”
蠢若木鸡 形容神貌呆笨。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愚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蠹众木折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作宾语、定语;指不利因素多了造成灾祸。《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风木之思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作宾语;指父母亡故的思念。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作宾语;形容威势极大。《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草衣木食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苦。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乔木世家 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作宾语、定语;用于树木。《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作主语、宾语;指人心肠硬。清 洪楝园《后南柯 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蠹:蛀虫;折:断;隙:缝隙。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为害太多,必定造成灾祸,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战国·卫·商鞅《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关尹子 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木石鹿豕 豕:猪。如同木头、石头、鹿和猪一样。形容愚笨无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冤哉!谓我木石鹿豕耶!具有口鼻,岂有触香臭而不知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朽木难彫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木朽蛀生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意志坚定。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轺,木干鸟栖,袒肉暴骸。”
故家乔木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池鱼林木 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无辜的人、物。《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木石为徒 徒:同类。与树木石头为伴。指寄情山水,不问世事。作宾语、定语;用于隐士。《新唐书·柳宗元传》:“用是更乐暗默,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连理之木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晋书 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与草木俱朽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山颓木坏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作宾语、定语;比喻重要人物逝世。《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呆如木鸡 见“呆若木鸡”。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呆板。《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枯株朽木 比喻无用的人或物。作宾语;指无用的人或物。宋 陈亮《又癸卯秋书》:“如亮已为枯株朽木,与一世并无所关涉,惟于秘书,不敢不致其区区耳。”
心如槁木 犹心若死灰。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那个夸说李家小姐标致,说的心如槁木的一位太史公,心中活泼起来。”
朽木枯株 株:树根。朽烂的树根,枯干的树木。比喻老朽无能之辈。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俺道您琼材玉树,却元是朽木枯株。”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木心石腹 犹木人石心。作主语、宾语;指人心肠硬。宋·张邦基《墨庄漫录》第五卷:“而君介然,不蒙顾盼,亦木心石腹之人也。”
枯木死灰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极其消极悲观。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依丱附木 见“依草附木”。
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教唆坏人干坏事。《诗经 小雅 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山木自寇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作定语;指因有用而不免于祸。《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与草木同腐 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身非木石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作宾语、分句;常与“孰能无情”连用。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朽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不加修饰的本来面目。《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衣赭关木 赭: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刑具。指服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穷猿失木 猿猴失去了栖身的树木。比喻人漂泊流浪。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唐·杜甫《寄杜位》:“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
亡猿祸木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
逢场竿木 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语本《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作宾语、定语;指凑热闹的人。语出《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事物的根源。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独木不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作宾语、定语;比喻势力单薄,做不成大事。汉 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古木参天 参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作谓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1回:“但见碧峰叠翠,古木参天,千红万紫,遍满幽谷。”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作宾语;指没有基础的事物。《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草木愚夫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作宾语、定语;指村民。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作宾语、定语;指丧父母的悲痛。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木形灰心 形:形体。比喻不受外物干扰,意志坚定。作谓语、宾语;指人意志坚定。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己,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作宾语、定语;用于比较。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联合式;作谓语;指十分嫉恨狱吏。《梁书 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榆木疙瘩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疙瘩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
直木先伐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钻木取火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原始生活。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盘木朽株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后汉书 循史传 孟尝》:“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
冢木已拱 比喻老死多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毂梁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泰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范宁注:“子之辈皆已老死矣……言其老无知。”
鸣雁直木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作宾语、定语;指贤人。《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
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个人的力量单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拉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杖头木偶 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方法不对头。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常与孰能无情连用。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
朽木生花 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清·李渔《比目鱼·假神》:“朽木生花,白骨生肌,都亏你再把鸿钧铸。”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作宾语;用于比喻句。语出《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断木掘地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呆若木鸡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墓木已拱 拱:两手合围。坟墓旁的树已有合抱粗了。形容人已死去多年。主谓式;作谓语;中性词。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一草一木 一棵草;一棵树。比喻细小或平常的东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细小平常的东西。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被赭贯木 赭:赭衣,古代囚衣;木:指“三木”。加在手足上的刑具。穿囚衣,戴刑具。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李绂、孙嘉琻之无过,犹一切被赭贯木以挫辱之。”
朽木之才 朽木:腐烂的木头。像烂木头的人才。比喻不堪造就或无用的人。作宾语;用于比喻句。元·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量你何足道哉,斗筲之器,粪土之墙,朽木之才,精狗儿之人。”
木牛流马 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运输工具。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枯木朽株 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朽的树木。比喻老弱无用的人或衰微的力量。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含贬义。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木讷寡言 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晋书·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畏惧惊恐到极点。《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呆似木鸡 见“呆若木鸡”。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呆板。《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榆木圪垯 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
一木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与草木俱腐 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新唐书·高俭窦威传赞》:“古来贤豪,不遭兴运,埋光铲采,与草木俱腐,可胜咤哉!”
再实之木根必伤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
青黄沟木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作宾语、定语;指又获得生机。宋 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榆木脑袋 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思想顽固。谷峪《新事新办》:“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娶亲不坐轿,这年头净这幺办,俺也赞成。”
大兴土木 兴:创办、兴起。大规模地兴建土木工程。多指兴建宫殿、住宅或园林等。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大量盖房。《旧五代史 汉书 李守贞传》:“以广其第,大兴土木,治之岁余,为京师之甲。”
杜口木舌 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作谓语、宾语;指无言以对。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
依草附木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草木荣枯 荣枯: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作宾语、定语;用于自然现象。《大自然的语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风木之悲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作宾语;指父母亡故的悲伤。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榆木脑壳 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铸木镂冰 谓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中》:“卖浆贩麦,利辄失时,铸木镂冰,初无成日。”
心非木石 木石:木头和石头。指人有思想感情,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作宾语、分句;多用于感慨等。《周书·文帝纪》:“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
投木报琼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诽谤之木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作宾语;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史记 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择木而栖 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4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