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走的成语

有关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走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说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奔走相告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连动式;作谓语、补语;用于互相转告重要消息。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形势发展迅速。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大杖则走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作谓语、定语;指不挨打。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东走西顾 比喻顾虑多。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牛童马走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穿针走线 像穿针走线活动样地表演或行动。作定语、状语;指不停顿。
奔走之友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作宾语;指朋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何嵎》:“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走笔成章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等。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况此妇人走笔成章,吟诗谓赋。”
牛马走 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挺鹿走险 挺而走险。指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作谓语、定语;指冒险。语出《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荫)’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无路可走 处于极限,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作谓语、状语;指绝境。
贩夫走卒 旧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联合式;作宾语;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阿英《吃茶文学论》:“若夫乡曲小子,贩夫走卒,即使在疲乏之余,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
中风狂走 中风:像中了邪一样;狂走:发狂般奔跑。形容举止失常,放纵癫狂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伯通中风狂走,自捐盛时。”
走蚓惊蛇 蚓:蚯蚓。跑着的蚯蚓,惊走的蛇。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回莺舞鹤。”
飞苍走黄 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打猎。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所营也,非荣即利,或飞苍走黄于中原,或留连杯觞以羹沸。”
奔走如市 走:跑。市:集市。形容为某种目的而奔忙、活动的人很多。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多。《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门,皆其心腹牙爪。”
走花溜冰 比喻吹牛,说大话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缠。”
走丸逆坂 走丸:滚弹丸;坂:同“阪”,山坡。逆着山坡滚弹丸。比喻所求与所行相背离,难偿所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旧唐书·李密传》:“芳饵之下,必有悬鱼,惜其重赏,求人死力,走丸逆坂,匹此非难。凡百骁雄,谁不雠怨。”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复句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劝说词。《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走伏无地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容身的地方。《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走漏风声 泄漏机密或消息。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5回:“今愿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万一走漏风声,娘娘与夫人们只道妾等巧诈,以博圣恩眷宠。”
飞檐走壁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武艺高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
鸡飞狗走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你看前两天那种搜索的样子,只就我们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经是闹得鸡飞狗走,鬼哭神号。”
弃车走林 《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
抗尘走俗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联合式;作谓语;形容热中名利而到处奔走钻营。南朝 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走头无路 绝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遇到绝境。《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宁妻子并两个娅嬛,如热鏊子上蚂蚁,走头无路。不茶不饭,慌做一团。”
走过场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应付。《红旗》1984年第7期:“把领导干部要带头的问题突出地加以强调,对于防止对照检查走过场,是十分必要的。”
走马看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走街串巷 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各个角落。作谓语、宾语;指走遍细小的角落。老舍《四世同堂》:“虽说为了生活他得走街串巷,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他从来没跟人动过手。”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作宾语、分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势很猛。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鹿走苏台 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东汉 班固《汉书 伍被传》:“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串街走巷 串:串门;巷:胡同。在大街小巷走来走去。作谓语、宾语;指走动。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这婆子能言快语,况且日逐串街走巷,那一家不认得,须是与他商议,定有道理。”
走漏天机 走漏:泄漏。泄漏秘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这件事,心知腹知。口里言,心中计,休得便走漏天机。”
走遍天涯 天涯:天边,指极边远的地方。哪儿都走过了。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鲜于必仁《折桂令·游玉隆宫》:“笑我尘踪,走遍天涯。”
飞禽走兽 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作宾语、定语;指动物。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释车下走 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作谓语、定语;指人急切的心情。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行数百数,以驹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飞觞走斝 犹言飞觥献斝。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聚饮。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走下坡路 下坡路:由高处通向低处的道路。比喻向衰落或坏的方向发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孙犁《乡里旧闻》:“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
走杀金刚坐杀佛 杀:程度深;金刚:佛的侍从力士;佛:佛教徒对释迎牟尼的简称。比喻劳逸苦乐不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1回:“不然,头里就赖他那两个,正是‘走杀金刚坐杀佛。’”
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大帅连这句俗语还不知道吗。”
走回头路 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作谓语、宾语;指墨守成规。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
东走西撞 同“东奔西撞”。作谓语、状语;指乱撞。《四游记·华光闹东岳庙》:“闻你不是好人,东走西撞,无事不为,今来我东岳庙则甚。”
走火入魔 走火:过头。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后来妙玉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
走石飞砂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气候恶劣。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7回:“走石飞砂势更凶,推云拥雾乱行踪。暗藏妖孽来窥户,又送孤帆过楚峰。”
走马灯 比喻来往穿梭不停的事物。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试看旋转烽烟里,真似元宵走马灯。”
走投没路 没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遇到绝境。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没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讨口饭儿吃咱。”
走南闯北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泛指闯荡。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无胫而走 见“无胫而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白居易《元公墓志铭》:“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
畏影而走 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作谓语、定语;指不明事理。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曰中者也。”
驰声走誉 名声传扬。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传扬。明·袁宏道《钦叔阳秀才》:“三代而下,尽是此一种人,驰声走誉,比善人有恒,更觉完美。”
走笔疾书 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飞砂走石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力迅猛。唐 韩鄂《岁华纪丽 风》:“飞砂走石,风则从箕,月离于毕。”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杖:用棍子打。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对父母的态度。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小菙则待笞,大杖则逃。”
有理走遍天下 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欧阳山《苦斗》:“他惯用的口头禅是:‘有理走遍天下!’”
铤鹿走险 ①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同“铤而走险”。②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作谓语、定语;指冒险。《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诚恐川人骤见兵威,妄思自卫,铤鹿走险,风鹤皆惊。”
走后门 比喻通过托情或利用职权等不正当的途径谋取通融或利益。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肥私。”
死诸葛走生仲达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用死人吓唬活人。作宾语、分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奔走呼号 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作谓语;指引起人们的注意。清 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时奔走呼号,哭声遍野,扶老携幼,弃业抛家,都往内地乱窜。”
走马之任 骑着马去上任。指官员出任新的职位。作谓语;同“走马上任”。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目今主上图治心切,不尚浮藻,将某左迁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
走壁飞檐 在墙壁上走,在屋雄上飞。形容武艺高强。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虽不会长枪大戟,不知走壁飞檐,也颇颇有些肝胆。”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人虽然走了,家却无法搬走。比喻难以逃脱。作谓语、分句;指难以逃脱。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溜了你就别回来!走了和尚走不了庙,看你有本事守得住那点地。”
走花溜水 比喻吹牛,说大话。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说大话。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水的胡缠。”
扬砂走石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力迅猛。《春秋纬》:“风从箕星,扬砂走石。”
走马到任 指新委官员急速到任。后亦泛指接任新职。同“走马上任”。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当官。清 孔尚任《桃花扇 入道》:“今奉上帝之命封为游天使者,走马到任去也。”
飞檐走脊 同“飞檐走壁”。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武艺高强。《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学过飞檐走脊的本事,还能飞石打人,百发百中。”
山走石泣 泣:哭泣。山在移动,石头也哭泣。比喻暴政将要灭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桀时泰山,山走石泣。”
高飞远走 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彻底离开某地。"""《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横行直走 见“横行直撞”。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肆意行动。清·陈天华《警世钟》:“当初金鞑子、元鞑子,在中国横行直走,没有一个敢挡住他。”
小受大走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斗鸡走马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书·宣帝纪》:“[宣帝]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乌飞兔走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光阴过得很快。元 不忽木《点绛唇 辞朝》套曲:“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走着瞧 等着瞧。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再见分晓。作谓语;用于口语。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三章:“骑驴看书,走着瞧吧!”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复句式;作补语、分句;指不能承受。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远走高飞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飞针走线 飞:使飞动;走:迅跑。针飞动;使线迅跑。形容缝补刺绣技巧熟练;动作敏捷;速度很快。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江湖上人称他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弛声走誉 指名声传扬。明袁宏道《钦叔阳秀才》:“三代而下,尽是此一种人,弛声走誉,比善人有恒,更觉完美。”
走乡随乡 走到哪里就顺随哪里的民情习俗。作谓语、宾语、定语;同“入乡随俗”。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是呀!应该走乡随乡才是。”
兔走鹘落 见“兔起鹘落”。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挺而走险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紧缩式;作谓语、状语;比喻不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走鸾飞凤 莺: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见楼台三四重,势磋峨走鸾飞凤,晃分明金碧玲珑。”
且战且走 且:指两件事同时并进;走:逃跑。一边作战,一边逃跑。作谓语、定语;指边打边退。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如来日魏兵到,锐气正盛,不可便迎,且战且走。”
飞鹰走马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作宾语、定语;指打猎。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走身无路 无路可走。比喻身陷绝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无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见你了。’”
循墙而走 循:沿着。沿着墙走。形容恭谨顺从。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
走马赴任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去当官。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下阪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儿童走卒 走卒:差役。比喻见闻最为浅陋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宋 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唐·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飞觥走斝 指宴饮的酒器。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聚饮。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则为你诛夷了俺主公夺了天下,锯的他死尸骸做飞觥走斝。”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 蠹:蛀虫;剖:破开;虻:蚊虫。蛀虫能毁坏梁柱,蚊虻可以赶走牛羊。比喻忽视微小的有害因素就会产生大的祸患。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闯南走北 奔走四方。作谓语、定语;形容阅历丰富。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1章:“一个女子会几手武艺不难,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
东奔西走 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到处奔波。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行尸走骨 见“行尸走肉”。作宾语、定语;指没有思想的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0卷:“枯木不复生,其牙叶纵遇阳和之春,长为阴冥下鬼,毕于朽腐,可谓愍嗟,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风驰云走 形容奔驰疾速。作宾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唐 牛僧孺《玄怪录 岑顺》:“三奏金革,四门出兵,连旗万计,风驰云走,两皆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