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退的成语

有关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退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趋前退后 趋:趋向。形容犹豫害怕欲进又退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
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作定语、宾语;指得不偿失。《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寸进尺退,卒无所成。”
进退履绳 见“进退中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
退旅进旅 一起进退。
颐指进退 颐指:以下巴动向示意。形容指挥人时的傲慢神态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旧唐书·郭子仪传》:“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进退路穷 犹言进退无路。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晋书·苻坚载记》:“丕进退路穷,乃谋于群僚。”
进寸退尺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得不偿失。先秦 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进退消息 增减;变化。作宾语、定语;用于变化。清·魏源《圣武记》叙:“因以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
旅进旅退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国语 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退亡据 同“进退无据”。作谓语、定语;指陷于困境。《魏书·袁翻传》:“且三雍异所,复乖卢蔡之义;进退亡据,何用经通?”
牛饩退敌 饩:活的牲口。用牛羊击退敌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进退有度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西汉·戴圣《礼记·曲礼》:“进退有度,左右有局。”
进退无依 谓前进、后退均无所凭依。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处境。晋·道安《平心露布文》:“师旅困穷,城池陷露,君臣失色,进退无依。”
引年求退 引年:自陈年老。自陈年老,请求退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金史·完颜守道传》:“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体,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难从。”
退食从容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
进退无路 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作谓语、定语;指陷于窘困境地。《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进退两难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处境困难。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进退失措 见“进退无措”。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诋诃,进退失措者,莫不群笑,声闻于外。”
进俯退俯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功成身退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进退中绳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宋·庄周《庄子·达坐》:“车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进:前进;退:退却;守:防守,固守。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凡此数事,果能断自乃心,豫有成算,则用足兵强,形势险固,人心坚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进退有节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作宾语、定语;指人懂法度。唐·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观乎作军政,临武事,进退有节,沿回趋利。”
退步抽身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进退狐疑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作谓语、定语;指处事犹豫。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进退为难 见“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进贤退奸 犹言进贤黜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任用人才。宋·苏辙《王安礼知扬州》:“方先帝厉精求治之秋,有大臣进贤退奸之助。”
退如山移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进退惟咎 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唐·道宣《统论前议优劣并赞》:“披沥丹款,未纡黄道,进退惟咎,投措靡由。”
进退可度 见“进退有度”。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孝经·圣治》:“‘君子’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进退唯谷 见“进退维谷”。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
进荣退辱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作宾语、定语;指人的仕途观。唐·刘知畿《思慎赋》:“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
进退无门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作谓语、定语;指走投无路。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挥戈退日 见“挥戈反日”。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有雄才大略。朱德《赠友人》诗:“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出处进退 出仕或隐退。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进退应矩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宋书·乐志》:“旄旍指麾,进退应矩。”
进退跋疐 犹言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逶迤退食 从容谦退,公正廉洁。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诗经 召南 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进退迍邅 犹言进退两难。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甘受些饥寒苦楚,怎当的进退迍邅。”
进退出处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作宾语;用于人的仕途。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进退失图 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魏书·傅永传》:“叔业进退失图,于是奔走。”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作分句;指忠心为国。《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进贤退愚 进用贤能,黜退愚懦。作谓语、宾语;用于任用人才。宋·苏轼《贺正表》:“进贤退愚,蛮夷率服。”
进退维艰 见“进退维亟”。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清·江忠源《条陈军务疏》:“欲留则违其归顺之心,欲去则恐膺不测之戮,低回无计,进退维艰。”
进退触篱 见“进退触籓”。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进退狼跋 跋:踩,踏。比喻陷于困境,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进退荣辱 谓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动其心也;而况进退荣辱之累耶?”
进退无所 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作谓语、定语;指走投无路。明·孔迩《云蕉馆纪谈》:“妇怀孕十月已足,适至万山之门首而产,时将夜半矣,进退无所,不得已就于门下,以手扳门环生一女子。”
进退有常 常:规律。前进和后退都有规律。作谓语、宾语;前进和后退都有规律。《鹖冠子 泰鸿十》:“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度之稽也,月信死信生,进退有常。数之稽也。”
进退触籓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
进退裕如 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作谓语、宾语;指进退自如。宋·陈鹄《耆旧续闻》第三卷:“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须鞭勒,无不当人意。”
车无退表 兵车无后退的标志。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作宾语;指决不退却。《国语·晋语上》:“张侯御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
退徙三舍 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作谓语、定语;指退让。汉·王充《论衡·变虚篇》:“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进退双难 见“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身退功成 谓功业成就,退隐家园。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春秋·楚·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以退为进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用退让作为手段求得前进。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扬雄《法言 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有进无退 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作谓语、定语;指没有退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军中无戏言!吾二人当亲冒矢石,昼夜攻之,有进无退。”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作宾语、分句;指人凭自己喜好待人。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进贤退佞 犹言进贤黜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任用人才。郑观应《论普国中只事略》:“凡不能进贤退佞,安内攘外,而徒以小康谨安常习故者,皆耻也。”
进退两端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进退可否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进退存亡 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作主语、宾语;指各种处境。《周易 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退避三舍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进退惟谷 见“进退维谷”。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晋书·殷仲堪传》:“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惟谷。’”
功遂身退 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作谓语、定语;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进旅退旅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队列进退如一而不杂乱。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
退避贤路 贤路:贤人出任的路。指辞去职位,让贤人接替。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8章:“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退避贤路’。”
乐退安贫 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作谓语、宾语;指没有竞争意识。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进善退恶 进用贤善,黜退奸恶。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进善退恶。”
进退维谷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诗经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形容处境非常困难。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动不能动,转不能转,成为死地。”
一退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作谓语、宾语;指推卸责任,用于口语。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知难而退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进退无途 同“进退无路”。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处境。《魏书·郦范传》:“腹背受敌,进退无途,虽有韩白,恐无全理。”
难进易退 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作谓语、定语;指重视根本。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进退失据 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进退两难。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打退堂鼓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动宾式;作宾语;比喻遇到困难就中途退缩。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退思补过 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作谓语、宾语;指事后反省自己的过错。《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勇退急流 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隐退,以明哲保身。作谓语、宾语;指及时引退。宋·陆游《福州请仁王坚老疏》:“勇退急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进退无据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指陷于困境。《后汉书 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退有后言 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两面三刀。《尚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进退失所 见“进退无所”。作谓语、定语;指走投无路。清·唐才常《辨惑》:“然则漠视君民,孤身遁世,进退失所,首鼠两旁,其与存者几何?”
急流勇退 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进退维亟 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明·何景明《中林之棘》诗:“岂不是思,进退维亟。”
退食自公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脱袍退位 喻去职。作谓语、宾语;指辞职。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拥护张主任,请郭主任脱袍退位。”
退让贤路 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进退触藩 触:碰撞;藩:屏障,篱笆。前进后退都碰到障碍。形容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激流勇退 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及时引退。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五章:“田福军一回来,他就激流勇退,也许会给省委造成一种他尊重上级决定,并且已改变对田福军的看法,支持和信任他放手工作的印象。”
进退损益 增减变动。作谓语、宾语;指上下变化。南朝·宋·慧琳《武丘法纲法师诔》:“来不濡足,去不绝……进退损益。”
进退消长 见“进退消息”。作宾语、定语;用于变化。清·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君在乾隆末,与大学士和珅同朝,郁郁不合,故与《诗》《易》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往往发愤慷慨,流连太息,读其书可以悲其志云。”
不进则退 不向前进就向后退。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思想、学习等。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鹏抟鹢退 鹏抟,本《庄子·逍遥游》;鹢退,出《左传·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进退。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钱谦益《陈昌箕日记诗叙》:“余以余生颓景,尸居假息,亦不复知海内故人鹏抟鹢退,近作何状。”
节节败退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作谓语;指连败。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长江要塞节节失守。”
退藏于密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进锐退速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其进锐者,其退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