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士的成语
有关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士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熊罴之士 | 比喻勇士。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尚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 |
轻车介士 | 轻车:古代的一种战车。古时的战车和甲士。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 |
爱人好士 | 爱护、重视人才。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爱护人才。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
处士横议 | 处士: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横议:随便议论。指不做官的隐士可以无所顾忌妄加评论政治。 | 作宾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
选士厉兵 | 士:军士;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指做好战前准备。 | 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孟秋纪》:“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
名士风流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指名士的风度和气韵。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
折节下士 |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尊重有知识的人。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
高人胜士 | 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 作宾语、定语;指人品清高脱俗。 |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制作楷模》:“或有逸品,皆高人胜士寄兴寓意者,当求之笔墨之外,方为得趣。” |
文人学士 | 泛指文人、文士。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人。 |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昔之文人学士,平生精力,咸萃兹途。” |
求贤下士 | 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每劝圣上诚意正心,求贤下士,圣上为之改容。” |
谦谦下士 | 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态度谦虚。 | 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纵是当朝元宰,也须要谦谦下士为嘉。” |
庄庄其士 | 庄庄:端庄正直的样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春秋·齐·管仲《管子·小问》:“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 |
谦恭下士 |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陈书 始兴王伯茂传》:“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 |
壮士解腕 |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
身先士卒 |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
雅人韵士 | 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又《声容·治服》:“若果如是,则亦艳妆村妇而已矣,乌足动雅人韵士之心哉。” |
熊虎之士 | 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宋 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韩城田益,字迁之。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更之曰友直……何独取诸此?某曰: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礼士亲贤 | 礼:表示敬意。尊敬有知识的人,亲近有才德的人。 | 作谓语、宾语;指爱惜人才。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礼士亲贤急访求,卑辞枉驾会儒流。” |
烈士徇名 |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 作宾语、定语;指人重名声。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
礼贤下士 |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忠臣烈士 | 指忠义刚烈的臣子。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隋书·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
钦贤好士 | 钦:敬。尊敬贤能爱惜人才。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闻王钦贤好士,吐握不倦,苟有一介,莫不毕至。” |
招贤礼士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 宋·陈亮《酌古论·曹公》:“……光辅汉帝,招贤礼士,修明庶政,以宰天下。” |
士饱马腾 |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
高人逸士 | 清高洒脱不慕名利的人。 | 作宾语、定语;指人品清高脱俗。 | 宋·陆九渊《黄氏墓志铭》:“梁君去年尝游庐阜,其谈山水之胜,诵高人逸士之文。” |
椎牛飨士 | 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 作谓语、定语;指犒劳官兵。 | 《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伤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
鹤鸣之士 |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 《周易 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
躬先士卒 | 犹身先士卒。 | 作谓语、定语;指带头。 | 唐·张说《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誓将首冒锋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 |
谦躬下士 | 犹言谦恭下士。 | 作谓语、定语;指态度谦虚。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珍重。” |
有志之士 | 指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 作宾语;指有抱负的人。 |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
方闻之士 | 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
通儒达士 |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
壮士断腕 | 见“壮士解腕”。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事果断。 | 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
纳士招贤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 《战国策 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敬贤爱士 |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 作谓语、宾语;指尊重人才。 | 《晋书·张轨传》:“实字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搢绅之士 | 搢:插;绅:大带;搢绅:宦官的代称。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 | 作主语、宾语;指旧时大官。 | 《晋书·舆服志》:“所谓搢绅之士者,搢芴而垂绅带也。” |
招贤纳士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 复句式;作分句;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 |
招贤下士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于是宣王招贤下士,疏远嬖佞……齐国大治。” |
法家拂士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 作宾语、定语;指忠臣贤士。 |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轻财好士 | 见“轻财重士”。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 《清史稿·苏元春传》:“元春躯干雄硕,不治生产,然轻财好士,能得人死力。” |
八砖学士 | 八砖:八行砖。指懒惰的人。 | 作宾语、定语;指懒人。 | 唐·李肇《翰林志》:“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李程官翰林学士,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 |
枯槁之士 | 枯槁:瘦瘠。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 作主语、宾语;用于隐士。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
文人墨士 | 泛指文人、文士。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人。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那知百花仙子忽然命他把那泣红亭的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去做稗官野史;他捧了这碑记日日寻访,何能凑巧?” |
岩穴之士 | 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 作主语、宾语;指隐士。 |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其君见好岩穴之士,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 |
士农工商 |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
一介之士 | 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 作宾语;指忠心正直的人。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
跅驰之士 | 跅驰:放荡。指行为放荡不受约束的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不受约束的人。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
绿林豪士 | 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 作宾语、定语;指强盗头目。 | 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四章第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 |
二桃杀三士 |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 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
众人国士 | 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 联合式;作宾语;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
饱学之士 |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 作主语、宾语;指学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
养贤纳士 | 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 | 作谓语、宾语;指爱惜人才。 |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养贤纳士,修德治民。” |
能士匿谋 | 匿:藏匿。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计谋。 | 作宾语、定语;指人才不能发挥。 | 《孔丛子·对魏王》:“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 |
端人正士 | 指端庄正直的人。 | 作宾语、定语;指端庄正直的人。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0卷:“他好放肆,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却恐他来检点。” |
斗酒学士 |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 作宾语;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官员的称谓。 | 《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
求贤用士 | 访求并任用贤能的人才。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贤用士哩,你依着师父出去。” |
志士仁人 |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博士买驴 |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动宾式;作谓语;补语;形容文字表达不得要领。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
筑台募士 | 募:招寡。比喻广泛招纳贤士。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论》:“汤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吕望,周公握发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郑武公好贤而诗雅歌之,燕昭王筑台募士而智者归之。” |
不栉进士 |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女性。 | 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
达士通人 |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等。 | 宋·陆游《雍煕请机老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果胜缘。” |
江海士 |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隐士。 | 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
推贤进士 | 推:举荐。推荐贤人,引进学者。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姚崇《答张九龄书》:“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 |
绳枢之士 | 枢:门上的转轴;绳枢:用绳子系枢轴。形容生活贫穷的人或指贫苦人家子弟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则有穷巷之宾,绳枢之士。” |
士死知己 |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缀辞之士 | 缀辞:写书作文。指著书立说的人。 | 作主语、宾语;指著作家。 | 晋·潘岳《马开督玮》:“慷慨非死而死者,缀辞之士,未之或遗也。” |
缙绅之士 | 绅:大带。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 | 作主语、宾语;指旧时大官。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若其不事异姓,躬自引决,缙绅之士,殆无一人焉。” |
士绅名流 | 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名人等。 |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特别对于中间分子士绅名流,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同志对进步分子都团结不好,对他们更差了。” |
过江名士多如鲗 | 鲗:乌贼,墨鱼。形容多而纷乱。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清·吴趼人《俏皮话·乌龟雅名》:“古人有言曰:‘过江名士多如鲗’,我就叫过江名士罢。” |
青藜学士 | 指博学之士。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
二桃殺三士 | 主谓式;作分句。 | ||
白衣秀士 |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 作宾语;指没有发迹的书生。 |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休道是他,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
敬贤重士 | 见“敬贤爱士”。 | 作谓语、定语;指尊重人才。 |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四折:“元帅宽仁厚德,敬贤重士,岂肯记旧仇,并不挟冤。” |
息军养士 | 息:休息,修整。修整军队,积蓄力量,准备再战。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作战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 |
贫士市瓜 | 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北齐书·杨愔传》:“然取士多以言貌,时致谤言,以为愔之用人,似贫士市瓜,取其大者。” |
谦以下士 | 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态度谦虚。 |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 |
争先士卒 | 士卒:士兵。指作战勇敢,都争先在前。 | 作谓语、定语;指带头。 | 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开科取士 | 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科举选拔人才。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 |
文人雅士 | 有学问和处事修养的孤高的人。 | 作宾语、定语;指文人。 | |
名士夙儒 | 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名学者。 | 《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
礼贤接士 | 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 | 作谓语、定语;指爱惜人才。 |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三年为蜀帅,惠化大行,不事威仪,礼贤接士。” |
缀文之士 | 缀文:连缀辞句成为文章。称著述者。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自孔子后,缀文之士众矣。” |
轻财敬士 | 见“轻财重士”。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
方外之士 |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 作宾语;指僧道。 | 《晋书·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
士为知己者死 |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海岱清士 | 海岱: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引申为海内。海内的清廉之士。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
二桃三士 |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 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
高人雅士 |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 作宾语、定语;多指隐士。 | |
一目之士 |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
嫉贤傲士 | 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人妒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独据梁山志可羞,嫉贤傲士少宽柔。” |
骚人墨士 | 同“骚人墨客”。 | 作宾语、定语;指文人。 | 明·李介《天香阁随笔》第一卷:“未尝有横画舫于烟波,负奚囊于邱壑者,今世之骚人墨士,不过侈谈西湖耳。” |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史记 商君列传》:“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高斋学士 |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 ||
皮相之士 | 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鄙视。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 |
敬贤礼士 |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尊重人才。 |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雪中高士 | 梅花。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梅花。 | 明·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解甲休士 |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铭》:“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 |
狷介之士 | 狷介:孤僻高傲,洁身自好。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 作主语、宾语;指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 《晋书 向秀传》:“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