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裂的成语

有关裂的成语

有关裂的成语共收录44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残编裂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经籍会通三》:“古书历世兵革洊更,间有残编裂简,仅以空名,寓于载籍。辑录之家,存而不论。”
瞋目裂眦 愤怒地睁大眼睛,显出盛怒的模样。作谓语、宾语;指十分愤怒。西汉·刘安《淮南子·秦族训》:“高渐离为之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直穿冠。”
心胆俱裂 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俱:都;裂:破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身废名裂 见“身败名裂”。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彻底失败。朱自清《史记·汉书第九》:“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
裂裳裹足 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动宾式;作谓语;形容急切奔走。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骛。”
卤莽灭裂 形容做事草率粗疏。作谓语;指人草率。先秦 庄周《庄子 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肝心若裂 比喻极痛心。作谓语;指极痛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身败名裂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裂石穿云 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作谓语、定语;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宋 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心惊胆裂 同“心惊胆战”。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九回:“先锋将魄散魂飞,合后兵心惊胆裂。”
天崩地裂 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变化巨大。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堕指裂肤 堕:落下;裂:分裂。手指冻掉,皮肤冻裂。形容天气严寒。作宾语、定语;用于天气寒冷。明·袁宏道《瓶花斋集·答王百谷》:“一室之内,堕指裂肤,谇语漫骂,不肖若不闻也者。”
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愤怒时。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裂土分茅 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联合式;作谓语;指分封土地。《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地裂山崩 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声势巨大。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
轰天裂地 见“轰天烈地”。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梁启超《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克林威尔,其声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克林威尔又何以称焉。”
鲁莽灭裂 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作谓语、定语;指人草率。《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联合式;作谓语;指分封诸侯。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官封极品禄千钟,分茅裂土人堪羡。腰金衣紫作朝臣,箫韶乐奏排筵宴。”
魂飞胆裂 同“魂飞魄散”。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岛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刘铁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关山一群保护着小岛狂跑猛窜!”
碎心裂胆 形容异常恐惧。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四游记·萧后吕客谈兵》:“仗臣平生所学,排上南天七十二阵,宋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将碎心裂胆,无计所出矣。”
穿云裂石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声音之激越。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云扰幅裂 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谓天宝离乱,四方云扰幅裂,人物岁岁俱灾。”
海沸山裂 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明 张凤翼《红拂记 髯客海归》:“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
八花九裂 裂:分裂。形容漏洞百出,缝隙很多。作谓语、定语;指分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慧颙禅师曰:‘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八花九裂。’”
毁冠裂裳 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后汉书 周燮传》:[冯良]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冠裂裳,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目眦尽裂 目眦: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山崩地裂 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声势巨大。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发指眦裂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非常愤怒。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撑霆裂月 形容声气惊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气势等。唐·司空图《与王驾评诗》:“吾适又自编《一鸣集》,且云撑霆裂月,劫作者之肝脾,亦当吾言之无怍也。”
刺心裂肝 谓悲痛至极。作谓语、定语;用于心痛。明·张居正《答参军高梅庵》:“三十年生死之交,一旦遂成永隔,刺心裂肝,痛何可言。”
裂眦嚼齿 眦:眼眶。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愤怒时。宋·陆游《跋傅给事帖》:“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龇牙裂嘴 见“龇牙咧嘴”。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
胆裂魂飞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作状语;指害怕。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裂冠毁冕 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作谓语、宾语;指不愿当官。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裂裳衣疮 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民的疮伤。
肝肠寸裂 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25节:“王英玛努埃闻之,肝肠寸裂,痛哭不食者三日。”
裂裳裹膝 裂:裁,扯;裳:下衣。撕裂衣服包裹受伤的膝盖。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辛。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赵晔《吴赵春秋·阖闾内传》:“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昼驰夜趋,足踵墌劈,裂裳裹膝,鹤倚哭于秦庭,七天七夜不绝声。”
裂石流云 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作谓语、定语;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眦裂发指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作谓语、状语;指十分愤怒。《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裂地分茅 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作谓语、定语;指分封土地。宋·叶适《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击搏挽裂 攻打撕裂。形容争斗激烈。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陆龟蒙《五歌·水鸟》:“则有觜铍爪戟劲立直视者,击搏挽裂图膻腥。”
惊心裂胆 见“惊心破胆”。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恐惧时。茅盾《子夜》:“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犹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