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八的成语

有关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八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八街九陌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作宾语;指城市。《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七歪八扭 形容歪斜不正。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整齐。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四回:“一路冲浸之处,不可胜数,慢说房屋四分五落,连树木也是七歪八扭。”
十八般武艺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作主语、宾语;指各种技能。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四乡八镇 泛指周围的许多乡村和集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当下统率大队走到乡下,东南西北,四乡八镇。整整兜了一个大圈子。”
八字没见一撇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复句式;作分句;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说七说八 总之,不管怎么说。作分句;用于口语。
三灾八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摆八卦阵 比喻布置疑阵,故弄玄虚。作谓语、宾语;指故弄玄虚。
歪八竖八 杂乱不整的样子。
九江八河 泛指所有的江河。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江河。《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当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龙会,会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
零七碎八 指零零碎碎的东西。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两个新人的衣服被褥和零七碎八下来,三五十块钱根本不顶事。”
七男八婿 同“七子八婿”。作宾语、定语;指子女。
一十八层地狱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作宾语、定语;指最坏的处境。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七窝八代 詈词。指全部眷属家族。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集体。明·吴承恩《西游记》:“却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七窝八代的都来,我就弄他不过。”
七死八活 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形容受尽痛苦。联合式;作状语;形容痛苦不堪或濒临死境。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哄着谁哩,你把这个饿鬼弄的七死八活,却要怎么?”
白话八股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刻板文章。鲁迅《南腔北调 “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七七八八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7回:“说那寄姐的不贤良处,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
七步八叉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才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七高八低 形容道路不平坦。作定语、状语;指路不平。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乌七八糟 肮脏污秽;十分糟糕。单纯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八百姻娇 姻娇:美女。指美女众多。作宾语、定语;指美女众多。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他双瞎,便宜的八百姻娇比并他,也未必强如俺娘娘带破赚丹青画。”
八门五花 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作谓语、定语;指种类多。清·张潮《虞初新志》:“群峰乱峙,四布罗引,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瞎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指乱编瞎说。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说话没根据。丁玲《水》:“大福,你这小子懂什么!菩萨又看不见,你尽瞎说八道……”
七子八婿 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见《旧唐书·郭子仪传》。后因以“七子八婿“形容子、婿众多。作宾语、定语;指子女。《旧唐书·郭子仪传》载: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
八方呼应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应;彼此配合。偏正式;形容彼此呼应。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到底只有较少人数。”
歪七扭八 歪歪扭扭,不直。作定语、状语;指不整齐。老舍《小人物自述》:“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
四邻八舍 指左右邻居。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六回:“那成家一般也动了诸亲百眷、四邻八舍,送人情,斗分子,虽然娶妾,倒也四司六局,一毫不苟。”
七郄八手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七破八补 形容衣物非常破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形状十分瑟缩。”
老八辈子 极为古老、陈旧的。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他啊,那么个麻脸儿,我八辈子也看不上!”
七棱八瓣 比喻四分五裂。作定语、状语;指四分五裂。梁实秋《老年》:“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
八面见光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八面儿见光,包罗万象,把个铁铮铮的十三妹倒寄放在那里为起难来了。”
八九不离十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七断八续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污七八糟 形容十分杂乱。单纯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老舍《四世同堂》:“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四衢八街 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各方面都支援。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七零八乱 形容非常零乱不堪。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迁的七零八乱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七郤八手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五花八门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八拜之交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时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偏正式;作定语;指结义为兄弟姐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七湾八拐 亦作“七弯八拐”。①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作谓语、定语;指曲折不直。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第一场:“好啦,好啦,不要太自负了,被你七湾八拐的几下子,连我都拿不定主意来了。”
七湾八扭 同“七湾八拐”。
四荒八极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白居易《八骏图》诗:“四荒八极蹋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七穿八穴 穿:洞,孔;穴:窟窿。形容窟窿很多。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5卷:“有时十字街头七穿八穴。”
八面玲珑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能讨好各种人物。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八音迭奏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作宾语、定语;形容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晋书 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八面圆通 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八仙过海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各人使出自己的本事。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八砖学士 八砖:八行砖。指懒惰的人。作宾语、定语;指懒人。唐·李肇《翰林志》:“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李程官翰林学士,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
遏密八音 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元首之死。《尚书 舜曲》:“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八字打开 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简单明了。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近日因看《大学》,见得此意甚分明。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七弯八拐 见“七湾八拐”。作谓语、定语;指曲折不直。《十月》1981年第1期:“过了一岗又一岗,一坡又一坡,上上下下,七弯八拐,又走了十多里才真正到了狼牙山脚下、我们要住下的村子。”
二八佳人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年轻女子。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九行八业 指各种行业。作宾语;指各种行业。顾笑言《你在想什么》:“矿山是除了神话中的仙境之外,最令人神往的去处,而三教九流,九行八业之中,矿工是最崇高的职业。”
春山八字 八字:指眉毛。形容眉如春山秀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剪灯余话·江庙泥神记》:“春山八字争妍媚,姨姨妹妹皆殊丽。”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七舌八嘴 同“七嘴八舌”。作宾语、状语;形容人。丁玲《奔》:“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
七嘴八张 形容人多语杂。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众官员一拥而前,七嘴八张的,都问道:‘世子何在?’”
才夸八斗 夸耀才华出众。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七拉八扯 ①谓漫无边际地闲谈。②谓乱拉来一大堆人。作谓语、状语;指随便闲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我便和他七拉八扯的先谈起来,喜得他谈锋极好,和他谈谈,倒大可以解闷。”
四通八达 通、达:畅通无阻。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子华子 晏子问党》:“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七纵八横 形容奔放自如。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性格。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四停八当 见“四亭八当”。作谓语、定语;比喻十分妥贴。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卷:“须要熟看熟思,久久之间,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当。”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八珍玉食 泛指精美的肴馔。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珍美的食品。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四方八面 到处;各个方面。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范围广。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岳禅师》:“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宋·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二:“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威风八面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有气势。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夹七夹八 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联合式;作状语、定语;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朱世远原有怕婆之病,凭他夹七夹八,自骂自止,并不敢开言。”
七足八手 见“七脚八手”。作状语;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七病八痛 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作宾语、定语;指疾病。清 曾朴《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头,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圆儿的。”
长七短八 指事情的头绪。作宾语;指事情的头绪。马烽《吕梁英雄传》第16回:“康顺风一边点头,一边结结巴巴的央求,喉咙里像塞了一团棉花,半天也没说下个长七短八。”
四时八节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季节。唐 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不如意事常八九 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等。《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远得不沾边。作谓语、定语;指相距很远,用于口语。母国政《飘飞的大雪》:“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友,想方设法要出去。”
右传之八章 打了一顿巴掌。作宾语;指挨打。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4回:“左右照管贻安骄傲之脸,放肆之嘴,打了十个‘右传之八章’。”
八面莹澈 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为人很精明。清 昭槤《啸亭杂录 尹文端公》:“年三十馀即任封疆,遇事镜烛犀刻,八面莹澈。”
八抬大轿 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轿,比先前更显荣耀。”
九垓八埏 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坼八埏。”
八花九裂 裂:分裂。形容漏洞百出,缝隙很多。作谓语、定语;指分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慧颙禅师曰:‘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八花九裂。’”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畏惧惊恐到极点。《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八窗玲珑 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处世。唐 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八纮同轨 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作谓语、定语;指统一。《晋书 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
五行八作 泛指各行各业。联合式;作宾语;泛指各行各业。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七上八落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神不定。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正经八板 见“正经八百”。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陆星儿《北大荒人物速写》:“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
八索九丘 古书名。作主语、宾语;指古书。汉·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
七零八落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四平八稳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挥斥八极 挥斥:奔放;八极:八方,极远之处。形容人的气概非凡,能力巨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概。《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丑八怪 相貌丑陋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老舍《我这一辈子》:“一个漂亮小伙子所最怕的恐怕就是娶个丑八怪似的老婆吧。”
乱七八遭 见“乱七八糟”。作定语、补语、状语;指混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零七八碎 形容又零碎又乱。也指零散而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作定语、宾语;指杂碎。老舍《老张的哲学》:“今天买皮鞋,明天买白帽子,书钱花得不多,零七八碎差一点没叫我破产。”
七搭八搭 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爷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说些什么。”
九曲十八弯 曲:曲折;弯:不直。指十分弯曲。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七回:“待我引他到九曲十八弯中,唤我那结义兄弟出来,就好与他算账。”
土八路 八路:八路军。指非正规军,引申为土气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汽车上的敌人,听见山坡上有人叫喊,一看是几个‘土八路’,跳下车来。”
一十八般兵器 泛指各种兵器。作主语、宾语;指兵器。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