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衣的成语
有关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衣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锦衣肉食 | 见“锦衣玉食”。 | 作宾语、定语;指奢华的生活。 | 明·李东阳《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锦衣肉食非吾乐,藁操冰心岂自坚。” |
白衣公卿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联合式;作宾语;指古代读书人。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一 散序进士》:“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布衣疏食 | 疏:通“蔬”,蔬菜。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 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
衣裳楚楚 | 裳:裙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
衣食住行 |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基本需要。 |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
衣不蔽体 |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贫困。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
朝衣东市 | 谓大臣就戮。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 | 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 |
衣不重采 | 重:重叠;采:通“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生活节俭。 | 作谓语、定语;比喻衣着朴素。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
和衣而卧 | 和:连着;卧:躺下。穿着衣服躺下睡觉。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穿着衣服睡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和衣而卧。” |
衣丰食饱 |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富足。 |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
只重衣衫不重人 | 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龙心禅师法嗣》:“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老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
东市朝衣 |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 作宾语、定语;用于朝臣被杀。 | 《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 |
椎髻布衣 | 椎形发髻,布制衣服。指妇女朴素的服饰。 | 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 《后汉书·梁鸿传》:“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
牛衣病卧 | 形容贫病交迫。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 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
衣单食缺 | 衣裳单薄,食物缺少。形容生活困苦。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 |
整衣危坐 | 危坐: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恭敬严肃地坐着。 | |
暴衣露盖 | 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 | 作谓语;用于奔波。 | 《史记·萧相国世家》:“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
和衣而睡 | 和:连着。穿着衣服睡觉。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穿着衣服睡觉。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那老道人自去收拾,关门闭户已了,来房中土榻上和衣而睡。” |
昃食宵衣 | 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务。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
衣租食税 | 租、税: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多少男人,衣租食税,及至事到临头,尚且如此。” |
衣宵食旰 | 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
衣裳盟会 | 衣:穿。穿着礼服聚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 作宾语;用于交往等。 | 南朝·梁·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会,九合一匡,犹惭德斯礼也。” |
乌衣子弟 | 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 |
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苦。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衣紫腰黄 | 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 作谓语、定语;指人有权有势。 | 明 谢谠《四喜记 帝阙辞荣》:“谁不愿衣紫腰黄,还须虑同袍中伤。” |
腰金衣紫 | 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 作宾语、定语;指做了大官。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衣宽带松 | 形容人消瘦。 | 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 |
褒衣博带 |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作宾语、定语;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东汉 班固《汉书 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
蔬食布衣 | 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 《梁书·张嵊传》:“嵊父临青州,为土民所害。嵊感家祸,终身蔬食布衣,手不执刀刃。” |
布衣雄世 | 布衣:平民。一个平民成了世间的英雄。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等。 |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敏慧》:“袁绍称郑玄以布衣雄世。” |
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联合式;作宾语;指儒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鸿衣羽裳 |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 作宾语、定语;用于穿着。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
鲜衣怒马 |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 |
衣单食薄 | 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例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待遇最为菲薄,衣单食薄,弹药不继,医疗不备。” |
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富足。 | 《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
衣锦夜游 | 穿了锦绣衣裳在夜间出行。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显贵。同“衣绣夜行”。 | 作谓语、定语;指爱炫耀的人。 | 《北史 鹿悆传》:“且衣锦夜游,有识不许。” |
衣紫腰金 | 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 作谓语、定语;指人有权有势。 | 宋 无名氏《灯下闲谈 掠剩大夫》:“见一人衣紫腰金,神清貎古。” |
衣香髻影 | 衣香:衣上的香气。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 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有少年观灯夜归,遇少妇甚妍丽,徘徊歧路,若有所待,衣香髻影,楚楚动人。” |
缩衣啬食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节俭。 | 清 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
衣马轻肥 |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 作谓语、定语;形容富贵奢华。 | 语出《论语 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 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
白衣苍狗 | 苍:苍白。浮云像白衣,瞬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作主语、宾语;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 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褒衣缓带 | 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作宾语、定语;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
缺衣少食 | 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 作谓语、定语;指贫困。 | 明李贽《焚书 复李渐老书》:“即此衣食之赐,既深以为喜,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
解衣包火 |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
衣冠辐辏 | 衣冠:古代士人阶层以上戴冠;辐辏:车辐聚集。指聚集一处。比喻达官显宦汇聚一处。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金城北峙,玉关西候,山泽骈罗,衣冠辐辏。” |
天衣无缝 | 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 五代 前蜀 牛峤《灵怪录 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衣锦夜行 | 穿了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比喻身居官位;却未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
解衣槃礴 | 形容行为随便,不拘礼法。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举止。 | 清·施润章《就亭记》:“俗俭讼简,宾客罕至,吏散则闭门,解衣槃礴移日,山水之意未尝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 |
食淡衣粗 |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 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
行不胜衣 | 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 作谓语、定语;指非常虚弱。 | 《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
衣冠甚伟 | 伟:壮美。衣着打扮壮观美好。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
衣冠土枭 | 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苏楷、高贻休、萧闻礼,皆人才寝陋……河朔人士,目苏楷为衣冠土枭。” |
布衣韦带 |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补语;借指穷困的书生。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劳而获。 |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称身裁衣 | 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实事求是。 | 《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
黼衣方领 | 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 ||
解衣磅礴 | 同“解衣般礴”。 | ||
菲衣恶食 | 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
相体裁衣 | 相:视。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而做出计划和行事。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同“量体裁衣”。 | 清·李渔《巧团圆·认母》:“且把他性情伎俩数说一番,看他做得什么事来,然后相体裁衣,把个地位安顿他便了。” |
衣赭关木 | 赭: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刑具。指服刑。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
芒屩布衣 | 屩:麻草鞋。穿着草鞋和粗布衣服。形容衣着朴素。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梁书·儒林传·范缜》:“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不种田却有饭吃,不织布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劳而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
衣冠礼乐 |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
豕食丐衣 |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清·唐甄《潜书·孝功》:“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昔也,豕食丐衣犹昔也。” |
衣香人影 | 衣服上的香气,人的影子。写女性的气息形体。 | 作宾语、定语;用于描写女性。 | 清·王士禛《冶春绝句》:“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
布衣黔首 | 布衣:称呼平民;黔首:战国及秦代称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老百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黔首。” |
绿衣黄里 | 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旧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 | 作宾语;指贵贱颠倒。 | 《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
靡衣偷食 | 靡:华丽;偷:苟且。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 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偷食,倾耳以待命者。” |
食租衣税 |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依靠收取百姓的租税生活。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下》:“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 |
衣不遮体 | 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贫困。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6回:“后来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体,食不充饥。” |
衣不重彩 |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 作谓语、定语;比喻衣着朴素。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吴王闻越王尽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虽有五台之游,未尝一日登玩。” |
弊衣蔬食 |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亦作“弊衣箪食”。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贫困生活。 | 《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
节衣素食 | 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 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节俭。 | 《新华日报》1994.1.8:“节衣素食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
作嫁衣裳 | 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推食解衣 |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对人热情关怀。 | 《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衣食父母 | 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
衣不兼彩 |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 作谓语、定语;比喻衣着朴素。 | 清·汪琬《敕封徐母刘孺人墓志》:“素无铅华甘脆之好,衣不兼彩,食不重味。” |
甘食好衣 | 甘:甜。指吃穿都是好的。形容生活奢华。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振衣濯足 | 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左思《咏史》诗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
颠倒衣裳 | 颠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 《诗经 齐风 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鹑衣鹄面 | 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落魄。 | 清·捧花生《画舫馀谭》:“尝见某者,鹑衣鹄面,行泮宫前。” |
好女不穿嫁时衣 |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
锦衣行昼 | 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富贵须归故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
衣不重帛 | 帛:布帛。不穿多层衣服。形容生活俭朴。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尹文子·大道》:“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异肉。” |
缩衣节食 | 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宋 陆游《剑南诗稿 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牵衣投辖 | 谓拉住客人衣裳,投其车辖于井。形容殷勤留客。辖,古代车上固定车轮的零件。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待客。 |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平生自奉甚约,宾客过从,则牵衣投辖,穷日夕不厌。” |
饭囊衣架 | 囊:口袋。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无用之人。 | 联合式;作补语、补语;含贬义,比喻无用之人。 |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空一带江山,江山如画;止不过饭囊,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 |
衣帛食肉 | 衣:穿。穿锦衣,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恶衣菲食 |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 《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
衣冠绪余 | 绪余:残余。世家大族的后代。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周书·薛善传》:“与兄忝是衣冠绪余,荷国荣宠。” |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惜:爱惜。爱惜衣服,才有衣服穿;爱惜粮食,才有粮食吃。指珍稀财物不浪费。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怎么说福不可享尽?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
衣妆楚楚 | 楚楚:整洁,鲜明。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四卷:“二人夜同步河之西,见一妇人在前,衣妆楚楚,因纵步觇之,常不及焉。” |
锦衣玉食 | 锦衣:精美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饮食。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豪华奢侈。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北齐 魏收《魏书 常景传》:“夫如是,故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
弱不胜衣 | 瘦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了。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
解衣盘磅 | 同“解衣般礴”。 | ||
衮衣以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
杀衣缩食 | 犹节衣缩食。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 明·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党十余丧。” |
褒衣危冠 |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 作宾语、定语;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
衣绣夜行 | 衣:穿。绣:锦绣。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亦作“衣锦夜游”、“衣锦夜行”。 | 作谓语、定语;指爱炫耀的人。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