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沉的成语
有关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沉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沉著痛快 |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 作谓语、宾语;用于作品等。 | 《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 宋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
升沉荣辱 | 升:上升;升沉:指仕途上的得失;荣辱:显荣与耻辱。指宦途上的升迁与降职、荣显与失意。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四折:“下官苏轼,自被谗谮,远贬遐荒,谁想得复天日,我想升沉荣辱,好无定啊!” |
浮石沉木 | 见“浮石沉木”。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汉·陆贾《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 |
沉重少言 |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言语不多。 | 《魏书·道武七王传·河南王曜传》:“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 |
沉浮俯仰 | 形容人、事物、时势的盛衰。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与道貌沉浮俯仰。” 高诱注:“沉浮犹盛衰。” |
鱼沉雁静 | 同“鱼沉雁杳”。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
沉思翰藻 | 沉:深沉;翰藻: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
鱼沉雁杳 |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 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 | 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
死气沉沉 | 形容没有一点生气。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 |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 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
观变沉机 | 沉:沉着;机:形势。仔细观察事物变化的迹象,沉着把握事物发展的契机。 | 作谓语、定语;指观察事物。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九回:“此观变沉机之士,恐不易罗致之。” |
永劫沉轮 | 亦作“永劫沉沦”。谓永远不得超生。 | ||
沉疴宿疾 | 疴:病;宿:长久的。指重病和老病。也比喻积久而成,为害甚大的社会弊端。 | 作宾语、定语;指弊端。 | 清·秋谨《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 |
沉灶生蛙 | 见“沉灶产蛙”。 | 作宾语、定语;形容水患严重。 | 晋·成公绥《阴霖赋》:“百川泛滥,潢潦横流,沉灶生蛙,中庭运舟。” |
鱼沉雁落 | 典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鱼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随世沉浮 | 沉浮:在水面上出没。形容缺乏操守,随俗俯仰。亦作“与世沉浮”、“随俗浮沉”。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零陵先贤传》:“君令子初随世沉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为高士乎?” |
石沉大海 |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
载沉载浮 | 在水中上下沉浮。 | 作谓语、定语;指沉浮。 |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
兔缺乌沉 | 犹兔走乌飞。 | 作宾语;指时光流逝。 | 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
沉声静气 | 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 作宾语、状语;指心平气和。 | 冰心《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
静影沉璧 | 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 ||
语重心沉 | 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康濯《东方红》第五章二:“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哑默了半天,才又脑袋一抬,愣着两只深窝大眼,语重心沉地说。” |
兔起乌沉 | 谓月出日落。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
与世浮沉 | 见“与世沉浮”。 | 作谓语、定语;指随大流。 | 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
浮沉草野 | |||
沉吟不决 | 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 |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迟疑不决。 | 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
郁郁沉沉 | 深广貌。 | 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宋开禧丁柳,权臣韩侂胄诛死,刘淮叔通《咏韩家府》诗云:‘宝莲山下韩家府,郁郁沉沉深几许。’” | |
沉谋重虑 | 见“沉谋研虑”。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阮文达公拟疏》:“是沉谋重虑,制胜万里,师徒不劳,兵矢未折,功莫伟焉。” |
玉石同沉 | 比喻善恶一齐受害。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孟诸焚燎,芝艾俱尽;宣房河决,玉石同沉。” |
雁逝鱼沉 | 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 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 |
沉迷不悟 | 形容不知觉悟 | 作谓语、定语;指坚持错误。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0回:“他是那样劝你,你还多方辩饰,沉迷不悟。” |
沉心静气 | “沉”同“沉”。犹言心平气和。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人处事。 | 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
雁断鱼沉 | 见“雁逝鱼沉”。 | 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
沉鱼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动人。 |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
落雁沉鱼 | 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女子貌美。 |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
沉舟破釜 | 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表示决一死战。 |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做事的决心。 | 《孙子 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羊而往。”《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珠沉玉陨 | 比喻女子丧亡。同“珠沉玉碎”。 | 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清 袁枚《续新齐谐 乩仙》:“鸳侣成方,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
永劫沉沦 | 见“永劫沉轮”。 | ||
神州陆沉 | 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 | 作宾语、定语;指土地沦丧。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
沉潜刚克 | 沉潜:深沉不露;刚克:以刚强见胜。形容深沉不露,内蕴刚强。 | 作谓语、定语;指人深沉。 | 《尚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
沉滓泛起 | 已经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不好的东西。 | 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全国人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所见。” |
玉碎珠沉 | 比喻美女的死亡。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再生缘》第29回:“若非奎璧生谋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间。” |
与时浮沉 | 与世俗潮流一起俯仰。与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独立的处事方针。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晋书·王戎传》:“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户调门选而已。” |
随俗沉浮 | 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晋书 文苑传 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 |
浮瓜沉李 |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 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 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
晕晕沉沉 | 形容眩晕而神志不清。 | ||
珠沉玉碎 | 比喻美女的死亡。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美女的死亡。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便要提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珠沉玉碎。” |
沉静寡言 |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 作谓语、定语;指人话语不多。 | 《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
珠沉沧海 | 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没。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吾邱瑞《运甓记·师阃宾贤》:“珠沉沧海,玉韫荆山,剑秽黄埃,奇韬远略运灵台,长狐封豕谁无赖。” |
珠沉璧碎 | 见“珠沉玉碎”。 | 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讬以省姑,走吊焉;至则珠沉璧碎,玉损花飞,将入木矣。” |
浑浑沉沉 | 广大貌。《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 《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 |
沉郁顿挫 | 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 作谓语、定语;形容诗文抑扬顿挫。 | 唐·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
沉思熟虑 | 深入思索,仔细考虑。 | 作谓语、宾语;指深入考虑。 | 茅盾《虹》:“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梅女士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 |
沉湎淫逸 | 过度沉溺于淫乐之中。沉迷酒色,荒淫无度。 | 作谓语、定语;指贪图安逸。 | 宋·杨万里《宋故龙图阁学士张公神道碑》:“太康败于甘酒,桀败于酒池,厉王败于荒酒,幽王败于沉湎淫逸。” |
鱼沉雁渺 | 见“鱼沉雁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
沉雄古逸 | 沉雄:深沉雄健;逸:超迈。形容书画风格沉毅雄健,古朴飘逸。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画等。 | 《清史稿·王时敏传》:“与时敏砥砺画学,以董源、巨然为宗,沉雄古逸,虽青绿重色,书味盎然。” |
愁潘病沉 | 晋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南朝梁沉约因病而瘦减腰围。因以“愁潘病沉”泛指烦恼和疾病。 | ||
沉谋研虑 | 犹深谋熟虑。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宋·苏舜钦《复辨》:“不亲烦务,而专以沉谋研虑,将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业也。” |
随俗浮沉 |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 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
沉痼自若 | 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
沉思默想 | 静静地深思。 | 作谓语、状语;用于思考问题。 | 魏巍《路标》:“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 |
破釜沉船 | 破:打破;釜:锅;沉:击沉。比喻下定必死的决心,不顾一切地战斗到底。 |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 梁启超《南学会叙》:“震撼精神,致心昄命,破釜沉船,以图自保于万一。” |
云飞泥沉 | ①比喻消失。②比喻悬殊极大。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周书·王褒传》:“云飞泥沉,金铄兰灭。”《隋书·卢思道传》:“云飞泥沉,卑高异等。” |
沉默寡言 |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性格沉稳,不爱说话。 | 《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
破釜沉舟 |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鱼沉鸿断 | 同“鱼沉雁杳”。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
沉默不语 | 指一言不发。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沈从文《沅陵的人》:“这是一群默默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 |
小隙沉舟 | 隙:裂缝。指小小的裂缝可以使整个船只沉没。比喻小差错能酿成大灾害。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关尹子 九药》:“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 |
雁杳鱼沉 | 比喻音信断绝。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 元 刘廷信《折桂令 忆别》:“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 |
月落星沉 | 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将亮时。 | 作宾语、定语;指凌晨。 | 五代蜀·韦庄《酒泉子》词:“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 |
鸿毳沉舟 | 毳:鸟兽的细毛。鸿雁细毛虽轻,堆积过多也能使船沉没。比喻小问题不解决,积累多了就要出大问题。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新论·慎隙》:“鸿毳性轻,积之沉舟。” |
沉厚寡言 |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言语不多。 | 《旧五代史 梁书 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
鸿断鱼沉 |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 ||
暮气沉沉 |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 作谓语、补语;指缺乏朝气。 |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
沉冤莫白 |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不白之冤。 | 宋 张商英《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诉。” |
与世沉浮 | 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 作谓语、定语;指随大流。 | 《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
沉密寡言 | 犹沉默寡言。 |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性格沉稳。 | 《宋书·徐羡之传》:“[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
沉湎酒色 | 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毫无节制。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 《尚书·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
沉沉稳稳 | 指稳重不浮躁或指安稳。 | 作定语、状语;指稳当。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9回:“上皇看饮了,只道其胎即堕,不意腹中全无发动,竟沉沉稳稳的直睡至天明。” |
珠沉玉磒 | 见“珠沉玉碎”。 | ||
沉吟不语 |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 作谓语、定语;指沉默。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
沉毅寡言 | 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 《资治通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得众心。” | |
沉烽静柝 |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 作宾语、定语;指无战事。 | 唐·玄宗《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宁。” |
沉渐刚克 | 渐:通“潜”,潜伏;刚克:以刚强见胜。形容深沉不外露,内里刚强。 | 作谓语、定语;指人深沉。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五年》:“及温而还,其妻问之,赢曰:‘以刚。’商书曰:‘沉渐刚克,高明柔克。’” |
沉不住气 | 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 | 作谓语、定语;指不冷静。 | 老舍《正红旗下》:“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
黯晦消沉 | 指湮没消失。 | 作谓语、定语;指消失。 | 蒋智由《<中国之武士道>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 |
沉灶产蛙 |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 作宾语、定语;形容水患严重。 | 《国语·晋语九》:“晋师围而灌之,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战国策·赵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升蛙,人马相食。” |
珠沉玉没 | 比喻女子殒没死亡。 | 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唐·秦贯《唐故荥阳郑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柑墓志铭》,“珠沉玉没兮,人谁靡份,桂殒兰凋兮,共泣摧香。” |
香销玉沉 | 香、玉:美女;销:通“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 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死亡等。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盆记》:“他怨悠悠香销玉沉,乱纷纷碎滴珠囊逬,我难主凭萧萧两鬓星。” |
沉雄悲壮 | 沉雄:深沉雄健。指深沉雄健,悲壮有力。 | 作宾语、定语;用于作品等。 | 王国维《人间词话》:“白仁甫秋夜语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瓶沉簪折 | 瓶沉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 | 作宾语、定语;指男女分离。 |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
折戟沉沙 |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戟被折断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 | 主谓式;作主语、分句;含贬义。 | 唐 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沉几观变 | 沉:沉着;几:事物变化前的前兆。冷静观察事物,随机应变。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沉几观变,前事可师。” |
沉着痛快 |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 作谓语、宾语;用于作品等。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辩》:“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
积羽沉舟 | 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积小患可致大灾。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
城府深沉 | 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深远用心。形容待人处事的心机深沉,使人难以揣测。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晋书·愍帝纪论》:“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
宦海浮沉 | 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 作宾语、定语;指官场曲折。 | 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
沉冤莫雪 |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 作谓语、定语;指不白之冤。 | 唐 于逖《灵应传》:“潜遁幽岩,沉冤莫雪。 |
昏昏沉沉 | 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 作状语、补语;指人的头脑。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