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雁的成语

有关雁的成语

有关雁的成语共收录47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鱼书雁信 见“鱼书雁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燕雁代飞 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作谓语;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雁过拔毛 雁飞过也要拔下毛来。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利用手中权力来攫取利益。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话虽如此,他既没那‘雁过拔毛’的本事,就该悄悄儿走。”
鱼沉雁静 同“鱼沉雁杳”。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作宾语、定语;用于信史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鹰拿雁捉 比喻缉捕时的快速凶猛。联合式;作定语;比喻捉拿毫不费力。《平山冷燕》第五回:“圣旨一下,早有锦衣卫官已将窦国一、宋信鹰拿雁捉的拖了出来。”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沉雁落 典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鱼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鱼贯雁行 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联合式;作宾语;比喻连续而进。清 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水师之鱼贯雁行,即陆军之步伐止齐。”
双凫一雁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凫居雁聚 谓群聚一处。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王安石《上五事书》:“然而天下之人,凫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无禁也者,数千百年矣。”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指雁为羹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元 宋方壶《醉花阴 赶苏卿》:“当初指雁为羹,似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鸣雁直木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作宾语、定语;指贤人。《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
雁逝鱼沉 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音讯断绝。《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
雁泊人户 犹雁户。
雁塔新题 见“雁塔题名”。作谓语、定语;指中进士。宋·林光朝《次韵奉酬赵校子直》:“雁塔新题墨未干,去年灯火向秋阑。”
孤雁出群 出:超出。形容很特殊。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夏世钦《槐轩论诗法》:“盖首句出韵,名为孤雁入群;末句出韵,名为孤雁出群。”
雁断鱼沉 见“雁逝鱼沉”。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音讯断绝。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沉鱼落雁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动人。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落雁沉鱼 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女子貌美。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鱼贯雁比 见“鱼贯雁行”。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鱼尾雁行 谓兵轮行进之队列,一轮居中为首,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状如鱼尾,又如雁阵。
雁过拨毛 大雁从头顶飞过也要拔根羽毛留下来。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去捞取好处。《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他既没那‘雁过拨毛’的本事,就该悄悄儿走,怎么好好儿的把人家拆了个稀烂。”
箭穿雁嘴 比喻不开口说话。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二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颤心寒,不敢出战。问了数声,如箭穿雁嘴,钩搭鱼腮,默默无言,无人敢应。”
雁素鱼笺 指书信。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鱼书雁帛 见“鱼书雁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鱼沉雁渺 见“鱼沉雁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雁影分飞 比喻两相分离。作谓语;用于夫妻或情侣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纷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
鸿雁哀鸣 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雁默先烹 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紧缩式;作谓语;含贬义。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雁杳鱼沉 比喻音信断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音讯断绝。元 刘廷信《折桂令 忆别》:“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作谓语、宾语;指传递书信。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雁过留声 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鹰心雁爪 比喻心灵手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你待要使用金银,打通关节,救拔囚牢,则俺燕青呵!须不是鹰心雁爪,早跳出虎穴狼巢。”
雁塔题名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中进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断雁孤鸿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作宾语、定语;指未成婚的男子。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
雁足留书 大雁脚上系有书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木雁之间 指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比喻才能或水平中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箭穿雁口 箭:弓箭;穿:通过,穿通。比喻闭嘴不出声。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马致远《汉宫秋》:“似箭穿雁口,没个人敢咳嗽。”
雁南燕北 比喻两地分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说岳全传》第三四回:“几载飘零逐转蓬,年来多难与兄同。雁南燕北分飞久,蓦地相逢似梦中。”
衡阳雁断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音信不通。明 高明《琵琶记 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雕心雁爪 比喻心狠手辣。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心狠手辣。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