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说的成语

有关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说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指天说地 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自说自话 独自决定,自己说了算。自言自语。作定语、状语;同“自言自语”。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陈世龙心满意足,‘自说自话’地放下诺言:‘我五天以后来接你。’”
说七说八 总之,不管怎么说。作分句;用于口语。
千言万说 犹千言万语。作谓语、宾语;形容说话很多。《鹖冠子·世兵》:“千言万说,卒赏谓何。”
明人不说暗话 明:光明正大。光明正大的人说实在话,不转弯抹角。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明人不说暗话,雪岩的靠山是王抚台,如今已不在人世。”
观眉说眼 指看人家脸色。联合式;作谓语;指看人家脸色。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这丫头绣春,我教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省的观眉说眼在这屋里,教人骂没主子的奴才。”
不容分说 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作分句、状语;指不允许分辩陈说。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9回:“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数下。”
死说活说 一定要作状语;用于口语。从维熙《故乡散记》:“她死说活说把几条鱼放在锅台上。”
谭天说地 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说话没有主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论古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海说神聊 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作谓语、宾语;指胡吹乱谈。王蒙《友人和烟》:“我呢,要请老兄多多恕罪,从此戒烟戒酒,戒牌戒棋,海说神聊,我也再是奉陪不起。”
夸强说会 夸:夸耀;会:能。夸耀自己有才能与本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元·张养浩《寄阅世道人侯和卿·朱履曲》:“休只爱夸强说会,少不得直做的贴骨黏皮。”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逢人只说三分话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盲人说象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作宾语、定语;指看问题以偏概全。元 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
能言快说 见“能言快语”。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口才很好。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见了燕青这表人物,能言快说,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
说雨谈云 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聊天。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瞎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指乱编瞎说。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说话没根据。丁玲《水》:“大福,你这小子懂什么!菩萨又看不见,你尽瞎说八道……”
著书立说 著:写作;撰述;立:建树;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也作“著书立言”。用于褒义;讽刺时含贬义。一般作分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游辞浮说 游:虚浮不实。虚浮不实的议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范汪传》:“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指看人说话与处事。形容人善于说话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道西说东 谓乱加谈论。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个,何用匆匆?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
说东道西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说千说万 说了许许多多的话。作分句、状语;用于口语。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今人解《易》……说千说万,与《易》全不相干。”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双方争执不下。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作谓语、宾语;指白费口舌。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胡说乱道 乱编瞎说,胡说八道。作谓语、宾语;同“胡说八道”。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语来,忍不得你这般胡说乱道。”
说谎调皮 说谎话,不老实。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元·无名氏《度柳翠》楔子:“你这和尚,风张风势,说谎调皮,没些儿至诚的。”
谈情说爱 谈恋爱。作宾语、定语;用于男女之间。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
欲说还休 休:停止。想说又停下来不说。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宋·辛弃疾《丑奴儿》词:“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浮称流说 称:称引。广泛称引,丰博谈论。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西汉·刘安《淮南子·要略》:“故为之浮称流说其所以能听,所以使学者孳孳以自几也。”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废词说。”
说来话长 表示事情很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作谓语、分句;用于口语,指不大愉快的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说来话长。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做生日,妈和我们到那里与老娘拜寿。”
说三道四 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清 崔灏《通俗编 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看人说话 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作谓语、宾语;指因人而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真人面前不说假 指在真诚的人或了解情况的人面前不说假话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
痴儿说梦 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作宾语、定语;用于讥讽人。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
随口乱说 随便乱说的。
说咸道淡 说别人闲话。
说白道绿 说长道短,信口雌黄。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胡说白道 犹言胡说八道。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说话没根据。《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单管只胡说白道的。”
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多方劝说。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
说黑道白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0回:“你这丫头,也跟着他恁张眉瞪眼儿,说黑道白的。将就些儿罢了。”
说梅止渴 同“望梅止渴”。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痴人说梦 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傻子信以为真。现在比喻凭妄想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主谓式;作宾语;用于讥讽人。宋 无名氏《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苏公肯亦效痴人说梦邪?”
论今说古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作谓语、宾语;形容谈话内容广泛。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诡言浮说 虚假不实的话。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一隅之说 片面的说法;偏见。作宾语;指偏见。《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李贤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谈空说有 泛指闲谈、空谈。联合式;作谓语;泛指闲谈、空谈。宋 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打开窗户说亮话 指直率而明白地讲出来。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实话实说不避讳。朱自清《哀互生》:“人是可以互相爱着的,除了一些成见已深,不愿打开窗户说亮话的。”
花说柳说 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作宾语、定语、状语;指骗人的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你看不得这些年轻的小老爷们,花说柳说的,不中用。”
说条念款 指做出多项承诺,多项保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你家汉子说条念款说将来,我趁将你家来了?这也不难的勾当,等他来家,与了我休书,我去就是了。”
说亲道热 说亲切热情的话。用来形容只在口头上亲热。作谓语;指亲密交谈。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6回:“可恨宝姐姐、琴妹妹天天说亲道热。”
不刊之说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说一不二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浮词曲说 浮:空虚不实;曲说:指言语偏激。虚浮不实的词句,偏颇不正的言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语等。《清史稿·张煌言传》:“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说短论长 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随意谈论各种事情。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说是弄非 见“说是谈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解放日报》1943.1.23:“从‘老好人’薛××的眼里,以为大家又在说是弄非了。”
说到做到 言行一致,说过的话一定用行动实现。作谓语、定语;指言行一致。莫应丰《将军吟》第二章:“你看吧!我说到做到。”
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谈圆说通 论说权变之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高攀龙《答叶台山书》:“宁禀前哲之矩,硁硁为乡党自好,而不敢谈圆说通,自陷于无忌惮之中。”
信嘴胡说 信:由。由着嘴胡说八道。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言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
讲是说非 犹言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作谓语、定语;用于评说事物等。元 柯丹邱《荆钗记 受钗》:“这财礼虽是轻微,你为何讲是说非?”
空口说白话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光说不做事。《旧唐书 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秕言谬说 秕:坏,不良的;谬:错误。错误的言论。作主语、宾语;指错误的言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说时迟,那时快 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作分句;旧小说用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敦诗说礼 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作谓语、定语;指注重精神等。许地山《在费总理的客厅里》:“假使人来查办,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捐册、帐本、褒奖状……他们还能指摘什么?”
家至人说 传到每一家,人人都知道。作宾语;指每家每户都知道。《汉书 匡衡传》:“臣闻教化之流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
左说右说 反复地说。作谓语、状语;指反复地说。王松《老游击队员》:“李科长跟他左说右说,他怎么也听不进。”
说嘴郎中 比喻喜欢说空话、大话而没有本事的人。作宾语、定语;指说大话的人。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11章:“原来全是些靠不住的说嘴郎中!”
说东谈西 见“说东道西”。作谓语、宾语;指随意谈论各种事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指桑说槐 见“指桑骂槐”。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与作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瞎说白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指乱编瞎说。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1回:“李氏听了,啐道:‘呸!没的瞎说白道的了。’”
善为说辞 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作谓语;指替人说好话。《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说黄道黑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
讲经说法 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作谓语、宾语;指引经据典的谈说议论。《西游记·南游记》第一回:“到今日来,灵山兴旺,今十大弟子,讲经说法。”
为人说项 为:替;项:唐朝项斯,字子迁,为杨敬之所器重。指替人说好话。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替人说好话。唐·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枝词蔓说 指繁冗芜杂的言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孔平仲《续世说 言语》:“元宗问昊筠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余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
从何说起 从哪里开始说。作谓语;常用于疑问句。曾朴《孽海花》第20回:“这一席话,不觉把雯青说得呆了半晌,方挣出一句道:‘这从何说起呢?’”
丑话说在前头 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作谓语、分句;用于口语。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3章:“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说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负。”
懦词怪说 荒诞无稽之谈。作主语、宾语;指荒诞的言论。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洪范>洛书义》:“《易经大全》、《书经大全》言九圈十圈之河图洛书,懦词怪说布满篇章。”
谈古说今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作谓语、宾语;形容谈话内容广泛。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说短道长 同“说长道短”。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嘴多。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无知妄说 妄说:胡说。缺乏知识,随意瞎说。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谈空说幻 谓谈说佛理。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赵南星《答周元孚书》:“兄数罹骨肉之变,乃嫂复中捐,何以自遣,谈空说幻,何足以解。”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作宾语、定语;指高人指点。《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说是道非 见“说是谈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我的父母没眼睛,把我嫁在这里,没来由教他来望,却教别人说是道非。”
一家之说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旧唐书·陆贽传》:“听一家之说则例理可征;考历代所行,则成败异效。”
说好嫌歹 说这个好,嫌那个坏。泛指批评,褒贬。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雪岩外传》第11回:“所演的戏,却是里外一样的,里面演什么,外面也演什么,以免那些人说好嫌歹的吵闹。”
说古谈今 谈说古今事。形容话题广泛。作谓语、宾语;形容谈话内容广泛。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说长说短 同“说长道短”。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嘴多。宋·叶适《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词语甚工,然犹说长说短,说人说我,未能尽抱滕之意也。”
说地谈天 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形容话题广泛或巧于言辞。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说话没有主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搅海人。”
管窥之说 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作宾语;多为自谦之辞。鲁迅《集外集·<穷人>小引》:“陀思妥夫斯基的人和他的作品,本是一时研究不尽的,统论全般,决非我的能力所及,所以这只好算作管窥之说。”
能说会道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口才很好。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代为说项 替别人说好话。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替人说情。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项斯》:“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说长道短 长、短:是非;好坏。说长处;讲短处。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说长论短 同“说长道短”。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嘴多。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稗官小说 即野史小说,街谈巷说之言。作主语、宾语、定语;旧时小说、杂史的统称。明 唐顺之《仪宾立公墓志铭》:“盖自诸史百家星官堪舆道书释经,下至稗官小说,皆能陟其津涯而发之诗歌。”
说千道万 道:说。指各种各样的说法。后用来形容话说的很多。亦作“说一千道一万”。作分句、状语;用于口语。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我不管别人说千道万,大主意我自己拿,哪怕只活一天,这一天,是我的。”
众说纷纭 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说法多而杂。主谓式;作谓语;常与莫衷一是连用。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当纯公既没,众说纷纭,卒能坚忍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