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侮的成语

有关侮的成语

有关侮的成语共收录7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作宾语、分句;形容兄弟。《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启宠纳侮 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作谓语;用于劝诫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元年》:“启宠纳侮,其此之谓也。”
阋墙御侮 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作谓语、定语;用于兄弟。《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内忧外侮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同“内忧外患”。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九回:“霸踞关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内忧外侮侵寻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作宾语、分句;用于兄弟间。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0回:“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角纷争,惟利是务。”
折冲御侮 语本《诗 大雅 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后用以谓抗击敌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本《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
取乱侮亡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