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单的成语

有关单的成语

有关单的成语共收录51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单丝不线 一根丝纺不成线。①比喻单身,没有配偶。亦作“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影只形单 犹形单影只。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孤独。元·高明《琵琶记》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单,我出去有谁看管。”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降:降临。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又撞着这般恶魔,他来害我!”
寡凫单鹄 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作宾语、定语;指丧偶的人。《西京杂记》卷五:“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鹄寡凫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
跑单帮 指以经商为职业的个人往来各地贩卖货物牟利或指个人全权处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张爱玲《小艾》:“小艾听他们说起来,大概有根是跑单帮发财的。”
衣单食缺 衣裳单薄,食物缺少。形容生活困苦。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
只手单拳 只:单。比喻一个人力量弱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沈璟《义侠记·委嘱》:“我不在家呵,你是只手单拳,若被人欺压遭人骗,我回来后将他消遣。”
衣单食薄 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例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待遇最为菲薄,衣单食薄,弹药不继,医疗不备。”
只鸾单凤 只:独,单;鸾:传说中风凰一类的鸟。没有配偶,孤零的一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王子一《误人桃源》第二折:“他年不骑鹤,何日可登鳌,今夜恰乘龙,说甚的只鸾单凤,天与配雌雄。”
单孑独立 单孑:单身一人。只身一人,独立自持。
古调单弹 比喻言行不合时宜。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单忧极瘁 谓极尽忧虑辛劳之苦。单,通“殚”。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清·曾国藩《陈岱云易安人墓志铭》:“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余日。”
形单影双 形容人无亲无友、孤独无依
匹马单枪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独自行动,没有人帮助。宋 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汝州南院和尚》:“问:‘匹马单枪来时如何?’师曰:‘待我斫棒。’”
单文孤证 仅有的证据。意谓不足凭信。作宾语、定语;指不足为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
形只影单 同“形单影只”。作谓语、定语;指孤独。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但臣亲老鬓发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单,无兄弟,谁奉侍?”
单复之术 术:手段、策略。指军事上的正规作战及出奇制胜的战术。作宾语;用于战争。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臣知无古人单复之术,加卒奉大略。”
单刀赴会 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匹马单鎗 见“匹马单枪”。
单人匹马 单枪匹马,单独行动。作定语、状语;指单独行动。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初次单人匹马的出门,就遇了这等事,以后见了萍水相逢的人,倒要留心呢。”
孤孤单单 单身无靠,感到寂寞。作谓语、定语;指单一。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孤孤单单,寂寞的可怜。”
单见浅闻 见识短浅。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见识。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四:“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
祸不单行 祸:灾难;行:到来。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常与福无双至连用。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单夫只妇 单:单独;只:独。指仅有夫妻二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夫妻。北朝·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花蓝花栀子》:“当有小儿童女百十余群,自来分摘,正须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单夫只妇,亦得多种。”
单根独苗 比喻独生子或唯一的子孙。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人。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从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北史·吐谷浑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单步负笈 单步:徒步;笈:书箱。形容不怕辛苦个人独自背着书箱去求学。作谓语;指只身求学。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单步负笈,苦身持力。”
照单全收 指按照礼单的数目全部接受。作谓语;指全部接受。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语说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与他较量,照单全收了罢。”
十世单传 连续十代独子相传。形容极其宝贵。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等。鲁迅《呐喊·药》:“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形单影只 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形:身体;单:孤单;影:身影;只:指单独。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单刀直入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主谓式;作主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单刀趣入 单:单独。佛教语,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作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灵佑禅师》:“单刀趣入,则凡圣情尽,休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形单影单 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作谓语、定语;指孤独。明·高濂《玉簪记·追别》:“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
只影单形 只:单。形容孤单一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又见辛环已死,只影单形。”
身单力薄 人少力量不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单势孤。柯云路《衰与荣》:“嗳,年轻人,你们怎幺瞎挤?夏平站在后面护他,身单力薄,也护不住。”
单门独户 一个院里只住一户,也指一院一户的住宅。作宾语、定语;指一院一户的住宅。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他首先找来后勤处的同志,下令腾出这座单门独户的喇嘛住宅(喇嘛已还俗离去)。”
单丝不成线 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复句式;作分句;指力量单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只是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
单家独户 指单独一家一户。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他们还是单家独户,住在上边茅屋子里的时候。”
鸾只凤单 孤独的鸾凤。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后的孤单情形。作谓语、定语;指夫妻离异。明 高濂《玉簪记 合庆》:“恨当初鸾只凤单,喜今日夫荣妻显。”
孤形单影 孤:单独;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作谓语、定语;形容孤单无亲。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牧羊记·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单影,静恍恍没一个人来至。”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一根丝不能织成线,一棵树不能形成林。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
影单形只 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作谓语、定语;指孤独。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影单形只,备极凄凉。”
单枪匹马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联合式;作主语、定语、状语;指独立作战。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门单户薄 指家道衰微,人口不昌盛。作宾语;指家道衰微。克非《春潮急》:“但她自觉门单户薄,惹不起人家,便忍气吞声躲进屋去,把门关了,假装没听见。”
单人独马 单枪匹马,单独行动。作定语、状语;指单独行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你这等单人独马,又无个伴侣,又无个徒弟,你如何去得!”
单枪独马 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作主语、定语、状语;指独立作战。清 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人单势孤 人数少,力量单薄。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的处境等。京剧《猎虎记》第十场:“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马杀来,我等人单势孤,只怕寡不敌众。”
单相思 相思:想念。单恋,男女间仅一方爱慕另一方。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单恋。明·高濂《玉簪记·村郎闹会》:“只见些花落东风点绿苔,佩环声,归仙宅,单相思今空害。”
单鹄寡凫 鹄:天鹅;凫:罢鸭。孤单的天鹅,独居的野鸭。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作宾语、定语;指丧偶的人。《西京杂记》卷五:“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鹄寡凫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
单兵孤城 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等。《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