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躲的成语

有关躲的成语

有关躲的成语共收录17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东躲西逃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作谓语、状语;指惊慌。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2回:“这公子左冲右突,那番兵东躲西逃,直杀透番营。”
左躲右闪 向左和向右躲闪,不敢正面面对。作谓语、状语;指不敢正面面对。
东藏西躲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作谓语、状语;指逃避。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躲躲藏藏 躲:避开,隐藏。指遮遮掩掩,不敢正面面对。作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用于口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那小芸二爷也有些鬼鬼头头的。什么时候又要看人,什么时候又躲躲藏藏的,可知也是个心术不正的货。”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复句式;作分句、宾语;含贬义。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躲躲闪闪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作谓语、宾语;指不敢正面面对。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寺:寺庙。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你不愿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
躲灾避难 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东躲西跑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作谓语、状语;指惊慌。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
东闪西躲 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去,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
逃灾躲难 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三折:“颇奈李密无礼,你逃灾躲难,到于此处,倒毁骂吾神。”
东躲西藏 指到处躲避藏匿。作谓语、状语;指藏匿。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亦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好躲,暗箭难防”。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明·周楫《西湖二集·觉阇黎一念错投胎》:“‘定要废了他,教他这太子做不成……’这是: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场是非,叫他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偷闲躲静 指偷懒。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偷懒。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