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斤的成语

有关斤的成语

有关斤的成语共收录37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千斤重担 比喻重要的工作与任务。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重要的工作。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本是乖巧不过的人,落得把千斤重担卸在他身上。”
运斤如风 见“运斤成风”。作谓语、定语;用于技艺等。金·元好问《续夷坚志·贾叟刻木》:“平阳贾叟,无目而能刻神像……僧说贾初立木胎,先摸索之,意有所会,运斤如风。”
秤砣虽小压千斤 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 吴承恩《西游记》三十一回:“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掂斤估两 犹言掂斤播两。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隋唐演义》第九六回:“一饭之恩,报以千金,岂是掂斤估两的事?”
弄斤操斧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作谓语、宾语;用于修改文章等。宋·张来臣《珊瑚钩诗话》第一卷:“如杨大年西昆体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谓七日而混沌死也。”
掂斤抹两 犹言掂斤播两。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明·朱有燉《小桃红》第一折:“他更有截长补短的钉人钉,掂斤抹两的称人秤。”
争斤论两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作谓语、宾语;指人放不开。
鲁斤燕削 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间亦效之;而鲁斤燕削,迁地不能为良矣。”
颠斤播两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说话,讥刺几句,使如玉知道。”
称斤约两 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抉择。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
缺斤短两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分量不足。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来转转,你们就吆喝着非拉着人家买,人家真买了就缺斤短两坑人家。”
秤斤注两 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朱子语类》:“只看如今秤斤注两,作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称斤注两 称:衡量轻重;注:专注。形容只注意小节而无大的气势。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宋·朱熹《朱子语类·论取士》:“只看如今称斤注两,做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分斤掰两 比喻过分计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过分计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没斤没两 没有大小、份量。指人做事不分轻重。作谓语、定语;用于指责人。
大匠运斤 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以“大匠运斤”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作宾语、定语;用于技艺等。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弹斤估两 形容掂量轻重。作定语、状语;用于估算。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言真道假、弹斤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不住声的有人喝采。”
宋斤鲁削 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周礼 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出。”
称斤掂两 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作谓语、定语;用于抉择。王愿坚《粮食的故事》:“一次搞购粮工作,找全县的干部来布置任务,有个别干部,称斤掂两的,怕任务重了完不成。”
掂斤播两 估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短斤缺两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分量不足。
郢匠挥斤 《庄子·徐无鬼》载,匠石挥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后因以“郢匠挥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庄子·徐无鬼》载,匠石挥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
斤斤计较 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匠石运斤 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形容技艺精湛超群。作宾语、定语;技艺精湛超群。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分斤拨两 见“分斤掰两”。作谓语、定语;比喻过分计较。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郢人斤斧 同“郢匠挥斤”。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辙《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运斤成风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砍下去就是一阵风。比喻技艺熟练高超。补充式;作定语;含褒义。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湍,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分斤较两 比喻为人小气,过分计较。作谓语、定语;比喻过分计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半斤八面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鼻垩挥斤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作谓语、定语;指指正错误。典出《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斤斫 同“郢匠挥斤”。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诗:“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斤斤较量 谓在琐细的小事上过分计较。作谓语、定语;指人气量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至于文理浮泛些,或是用的典故不的当,他老人家却也不甚斤斤较量。”
斤斤自守 斤斤:拘谨的样子。谨小慎微,自求无过。作谓语、宾语;指人谨小慎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锦瑟》:“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蹉)跌。”
拈斤播两 犹言斤斤计较。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过分计较。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昼夜思量心内想,也不索拈斤播两显耀我这英雄猛将。”
搬斤播两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作谓语、定语;指盘剥克扣。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已,搬斤播两,何等肚肠!”
不露斤斧 斤:斧头。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形容精巧自然。作谓语、定语;用于工艺品等。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巧匠施工,不露斤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