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暴的成语
有关暴的成语
有关暴的成语共收录91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作谓语、宾语;指抢劫。 |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赏贤罚暴 | 犹赏善罚恶。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
豪干暴取 | 谓恃强夺取。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抢劫等。 | 明·何景明《内篇》:“治储之事,散有聚无,士需将征,豪干暴取,凶不改敛,贫不减费,权利而府怨是难之也。” |
骤雨暴风 | 亦作“骤雨狂风”。亦作“骤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
暴衣露盖 | 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 | 作谓语;用于奔波。 | 《史记·萧相国世家》:“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
鹿驯豕暴 | 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 ||
以众暴寡 | 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
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坏人坏事或社会的黑暗显露出来。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
三尸暴跳 | 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
骄侈暴佚 | 同“骄奢淫逸”。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荒淫无度。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必是后辈儿孙骄侈暴佚,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检。” |
脸红筋暴 | 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 ||
迅风暴雨 | 暴:突然而猛烈。形容声势浩大,来势迅猛。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洪迈《夷坚丙志·舒州刻工》:“至午,黑云倏起西边,罩覆楼上,迅风暴雨随之。” |
飘风暴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大雨。 | 管仲《管子 小匡》:“时雨甘露不将,飘风暴雨数臻。” |
讨恶剪暴 | 讨:征伐;剪:斩断。征伐和铲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讨恶剪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
禁暴正乱 | 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禁非”、“禁暴静乱”。 |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
安良除暴 |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 作谓语、定语;指帮助弱势人士。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
诛暴讨逆 | 讨伐凶暴、叛逆之人。诛:讨伐。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三国 蜀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治军》:“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
疾风暴雨 |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天气、处境等。 |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
急风暴雨 | 急:急促;暴:猛烈。又急又猛的暴风雨。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声势浩大。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暴敛横征 | 指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残酷剥削。 | 清 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一经我设立领事,彼不免喧宾夺主之嫌,以碍其暴敛横征之举,所以始必坚拒,继则宕延。” |
荒时暴月 | 荒:五谷不收;暴:凶。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
凭河暴虎 | 凭:从水中走过去;暴:空手搏斗;暴虎:空手打虎。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也比喻勇猛果敢。 | 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有勇无谋。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洞宾问答>》:“漫夸他陆地行舟,也何用凌空举鼎,凭河暴虎皆亡命,蝇头蜗角纷争。” |
暴戾恣睢 | 暴戾:残暴凶狠;恣睢:横行霸道。形容凶狠残暴;任意妄为。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凶恶残暴,任意干坏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
暴发户 |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
暴殄天物 |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表示不爱惜财物,随意糟蹋。 |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讨恶翦暴 | 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
穷儿暴富 | 穷人骤然发了大财。比喻学问大增。 | 作宾语、定语;用于暴发户。 | 宋·苏轼《答程父推官书》:“儿子比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 |
暴风疾雨 | 暴:急骤,猛烈;疾:迅疾。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 作主语、宾语;形容雨很大。 | 《清史稿 灾异志三》:“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 |
暴殒轻生 | 暴:突然;殒:死亡;轻生:把生命看得很轻。指突然间自杀身亡。 | 作谓语、定语;指突然自杀。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弄出这暴殒轻生的祸来。” |
鸮鸣鼠暴 | 鸮鸟鸣叫,老鼠肆暴。比喻恶人气焰嚣张。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夏完淳《周公论》:“鸮鸣鼠暴,竟为酷祸,所谓犹豫之失也。” |
上嫚下暴 | 同“上慢下暴”。 | ||
疾雨暴风 |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 |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 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
暴虐无道 | 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人很残暴。 | 《晋书 桓彝传》:“遂肆意酒色,暴虐无道,多所残害。” |
禁乱除暴 | 禁:制止;乱:混乱;暴:强暴。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 | 作谓语、宾语;指打击犯罪。 | 清·汪琬《复仇或问》:“诸凡国法所不及加,与有司所不得而执者,不许其复仇,则无以禁乱除暴也,” |
讨逆除暴 | 讨:征伐。征伐和剪除背叛的残暴势力。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书·张轨传》:“所以讨逆除暴,成功济务,宁宗庙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废也。” |
抑暴扶弱 | 抑:遏止,压制。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 作谓语、定语;指帮助弱小。 | 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
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 暴:损害。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
狂饮暴食 | 狂:纵情任性。大吃大喝 | 作主语、宾语;指大吃大喝。 | |
以暴易暴 |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革奸铲暴 | 清除奸佞,铲除暴虐。 | ||
暴风骤雨 |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迅疾而猛烈的风雨或群众运动。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
凌弱暴寡 | 凌:侵犯;暴:欺负、践踏。侵犯弱小的,欺侮孤单的。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欺侮弱小的。 | 《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
禁暴静乱 | 禁:禁止;静:平静。禁除暴行,平静叛乱。 | 作谓语、宾语;指打击犯罪。 | 《隋书·经籍志》:“兵者,所以禁暴静乱者也。” |
暴躁如雷 | 暴:暴烈;躁:急躁。形容大发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情绪。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
救乱除暴 | 救:止。治理混乱局面,清除强暴势力。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公分兵拒袁绍》:“盖救乱除暴,谓之义兵。” |
暴腮龙门 |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 作宾语、定语;指科举落榜。 |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
横赋暴敛 | 横、暴:残暴,强横,凶狠;赋、敛:征税,聚财。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 作谓语、宾语;指残酷剥削。 | 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国家财用皆出人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阙,则横赋暴敛必将有及于民,虽有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 |
止暴禁非 | 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制止种种坏事。 | 作谓语、定语;指制止种种坏事。 | 《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
不忙不暴 | 态度纵容,不忙乱,不急躁。 | 《董西厢》卷二:“不紧不慌,不惊不怕,不忙不暴。” | |
暴衣露冠 | 日晒衣裳,露湿冠冕。形容奔波劳碌。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 | 《汉书·燕刺王刘旦传》:“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禁暴止乱 | 禁:制止;暴:强暴;止:制止,平息;乱:混乱。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 | 作谓语、宾语;指打击犯罪。 | 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乱,非兵,未之闻也。” |
横征暴赋 | 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残酷剥削。 | 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征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
冯河暴虎 | 犹言暴虎冯河。 | 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有勇无谋。 | 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
横征暴敛 | 横:蛮横;征:征发;征税;敛:搜刮。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吴趼人《痛史》:“名目是规划钱粮,措置财赋,其实是横征暴敛,剥削脂膏。” |
暴虎冯河 | 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冯”同“凭”。徒手和虎搏斗;蹚水过大河。比喻勇猛果敢。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自暴自弃 |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乞儿暴富 | 乞儿:乞丐。乞丐骤然发了大财。比喻学问大增。 | 作宾语、定语;用于暴发户。 | 明·袁宏道《瓶史·器具》:“然寒微之士,无从致此,但得宣、成等窑磁瓶各一二枚,亦可谓乞儿暴富矣。” |
自弃自暴 | 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 《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凡为血气所移者,皆是自弃自暴之人耳。” |
拨乱诛暴 | 拨:治理;诛:杀戮。平定乱世,诛杀强暴,使天下太平。 | 作谓语、定语;指使天下安定。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
粗风暴雨 |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大风雨。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
横科暴敛 | 同“横征暴赋”。 | 作谓语、宾语;指残酷剥削。 |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佥议司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州县疆界,本国横科暴敛,民少官多,刑罚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实难抚治。” |
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
十寒一暴 | 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没有恒心。 | 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织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才得安床置铛釜。” |
暴厉恣睢 | 暴:残暴;恣睢:横行霸道,任意妄为。形容残暴凶狠,恣意横行。 | 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凶恶残暴。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
暴跳如雷 |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盛怒时的样子。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
残暴不仁 |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残酷。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
除残祛暴 | 除:去掉;祛:除去;暴:凶暴。铲除残暴。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除暴。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专一除残祛暴,济困扶危。” |
陵弱暴寡 | 谓欺凌弱小者和少数。语出《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欺侮弱小的。 | 语出《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
擒奸讨暴 | 暴:豪强。指捕捉奸人,讨伐强暴。 | 作谓语、定语;指讨伐坏人。 | 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 |
助桀为暴 | 同“助桀为虐”。 | 作谓语、定语;指为虎作伥。 | 《史记·田单列传》:“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有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 |
一暴十寒 |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盲风暴雨 | 指非常急骤的风雨。 | 作宾语;形容风雨。 | 苏曼殊《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 |
虽有搞暴 | 即使因干枯而变形。 | ||
暴饮暴食 | 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体失调。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注意饮食卫生。 | 王朔《我是你爸爸》:“长得单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即使从现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饮暴食,换出一身牛力气也得寒暑几载。” |
窃时肆暴 | 老鼠放肆地偷吃东西。比喻得势时胡作非为,横行霸道。 | 作宾语、定语;指肆无忌惮。 | |
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 犯:侵犯;暴:损害。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 |
上慢下暴 | 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 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 《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
除暴安良 | 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维持好的社会风尚。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
穷凶极暴 | 穷:极。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极端残暴。 | 宋·陆游《上殿札子》:“故自金虏猖獗以来,靖康、建炎之间,穷凶极暴,则有绍兴之和。” |
以暴易乱 | 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 作谓语、定语;指残暴统治。 | 南朝·宋·范晔《宦者传论》:“虽袁绍龚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
暴内陵外 | 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 作谓语、定语;指非常霸道。 | 《周礼 夏官 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 |
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
急敛暴征 | 严急而苛猛的赋税。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吏等。 | 唐·白居易《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
铩羽暴鳞 | 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
自甘暴弃 | 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 章炳麟《演说录》:“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 |
骤风暴雨 | 见“骤雨暴风”。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
逆天暴物 | 违反天意,残害万物。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文子·精诚》:“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
鼓睛暴眼 | 眼睛突出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
禁暴诛乱 | 禁除暴行,诛杀叛乱。 | 作谓语、宾语;指打击犯罪。 | 汉 贾谊《过秦论》:“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 |
无寇暴死 | 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