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进的成语

有关进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进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得寸进尺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齐头并进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翻然改进 翻然:很快而彻底地改变。形容转变很快;很彻底;进步很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快进步。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翻然改进,弃旧图新。”
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作定语、宾语;指得不偿失。《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寸进尺退,卒无所成。”
加官进禄 禄:俸禄;旧社会称官吏的薪水。提升官职;增加俸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晋升官职,增加俸禄。《金史 后妃传下 章宗元妃李氏》:“向外飞则四国来朝,向里飞则加官进禄。”
进退履绳 见“进退中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
退旅进旅 一起进退。
烟不出火不进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慢性子,用于口语。老舍《四世同堂》:“孙七太太是个四十来岁,永远烟不出火不进的,不惹人注意的妇人。”
采擢荐进 擢:选拔,提拔;荐:推荐。指对人才的选拔、举荐和提升。作谓语、宾语;用于选拔人才。唐·韩愈《感二鸟赋》:“乃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害接一害。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颐指进退 颐指:以下巴动向示意。形容指挥人时的傲慢神态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旧唐书·郭子仪传》:“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进退路穷 犹言进退无路。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晋书·苻坚载记》:“丕进退路穷,乃谋于群僚。”
进寸退尺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得不偿失。先秦 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进退消息 增减;变化。作宾语、定语;用于变化。清·魏源《圣武记》叙:“因以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
进利除害 犹言兴利除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夫欲追速致远,不知任王良;欲进利除害,不知任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
旅进旅退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国语 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退亡据 同“进退无据”。作谓语、定语;指陷于困境。《魏书·袁翻传》:“且三雍异所,复乖卢蔡之义;进退亡据,何用经通?”
进退有度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西汉·戴圣《礼记·曲礼》:“进退有度,左右有局。”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作谓语、宾语;指选用人才。《魏书·任城王澄传》:“进贤拔能,重官人之举;标赏忠靖,旌养人之器。”
进退无依 谓前进、后退均无所凭依。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处境。晋·道安《平心露布文》:“师旅困穷,城池陷露,君臣失色,进退无依。”
进贤黜恶 犹言进贤黜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等。明·李东阳《送宪副君提学浙江序》:“进贤黜恶,励勤惩惰,恬退有奖,奔竞有罚,责之周而任之重矣。”
鱼贯而进 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作谓语;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进退无路 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作谓语、定语;指陷于窘困境地。《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进退两难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处境困难。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犯颜进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旧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进退失措 见“进退无措”。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诋诃,进退失措者,莫不群笑,声闻于外。”
进俯退俯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精进勇猛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进进出出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作主语、宾语;指进出。曾朴《孽海花》第五回:“霞芬进进出出,招呼得十二分殷勤。”
鞭擗进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分析透彻。郭沫若《文艺论集 论节奏》:“第三是生理学的假说……这种假说,是把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认为节奏之起源。这觉得很能鞭擗进里了。”
进德脩业 指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
进退中绳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宋·庄周《庄子·达坐》:“车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进:前进;退:退却;守:防守,固守。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凡此数事,果能断自乃心,豫有成算,则用足兵强,形势险固,人心坚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拒狼进虎 见“拒虎进狼”。作宾语、定语;指措施不得力。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作谓语、宾语;指选用人才。汉·刘向《说苑·修文》:“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里出外进 出:突出的一部分;进:凹进的一部分。形容物体的表面排列不整齐;表面凸凹不平或参差不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指物体的表面。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进退有节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作宾语、定语;指人懂法度。唐·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观乎作军政,临武事,进退有节,沿回趋利。”
进可以攻,据可以守 进:前进;退:退却;据:占据。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得好,那是进可以攻,据可以守,游可以击,退可以走。”
进贤屏恶 犹言进贤黜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等。元·解傒斯《吴澄神道碑》:“英宗即位,郓忠宪王拜住丞相,进贤屏恶,天下风动。”
进德修业 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勉励进步。《周易 乾》:“君子进德修业。”
进贤黜奸 犹言进贤黜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等。明·郑晓《今言》第四卷:“优厘大开离照,独运乾刚,进贤黜奸,明令赏罚。”
进退狐疑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作谓语、定语;指处事犹豫。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进退为难 见“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盈科后进 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与工作。《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加官进位 加官:指官阶晋升;进:增加。晋升官职,增加俸禄。作谓语、定语;指晋升官职,增加俸禄。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怎消的加官进位,怎消的荫子封妻。”
进贤退奸 犹言进贤黜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任用人才。宋·苏辙《王安礼知扬州》:“方先帝厉精求治之秋,有大臣进贤退奸之助。”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小人。
竿头日进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学问不断上进。清 无名氏《后会仙记》:“(青青柳)复吟云:‘学问无穷水接天,竿头日进古人言。’”
进退惟咎 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唐·道宣《统论前议优劣并赞》:“披沥丹款,未纡黄道,进退惟咎,投措靡由。”
进退可度 见“进退有度”。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孝经·圣治》:“‘君子’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进退唯谷 见“进退维谷”。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
招财进宝 旧时迷信指招引财神进门来发家致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祝贺语。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财进宝臻佳瑞,合家无虑保安存。”
进荣退辱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作宾语、定语;指人的仕途观。唐·刘知畿《思慎赋》:“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
进退无门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作谓语、定语;指走投无路。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精进不休 精进:专心努力上进;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进步。作谓语、定语;指人追求进步。《追求》:“刻苦,沉着,精进不休。”
步步进逼 一步一步地逼进。作谓语、定语;指一步一步地逼进。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8回:“他俩见凌、通二妖步步进逼,心中也是大怒,忙使手中兵器上前敌住。”
出处进退 出仕或隐退。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作谓语;形容加快速度前进。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进退应矩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宋书·乐志》:“旄旍指麾,进退应矩。”
得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作谓语、定语;指人贪心不足。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进退跋疐 犹言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急流勇进 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宋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知难而进 指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上。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进退迍邅 犹言进退两难。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甘受些饥寒苦楚,怎当的进退迍邅。”
进退出处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作宾语;用于人的仕途。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进退失图 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魏书·傅永传》:“叔业进退失图,于是奔走。”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作分句;指忠心为国。《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进道若蜷 见“进道若退”。
进贤退愚 进用贤能,黜退愚懦。作谓语、宾语;用于任用人才。宋·苏轼《贺正表》:“进贤退愚,蛮夷率服。”
进退维艰 见“进退维亟”。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清·江忠源《条陈军务疏》:“欲留则违其归顺之心,欲去则恐膺不测之戮,低回无计,进退维艰。”
不栉进士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作主语、宾语;用于女性。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进退触篱 见“进退触籓”。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进退狼跋 跋:踩,踏。比喻陷于困境,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进退荣辱 谓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动其心也;而况进退荣辱之累耶?”
进退无所 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作谓语、定语;指走投无路。明·孔迩《云蕉馆纪谈》:“妇怀孕十月已足,适至万山之门首而产,时将夜半矣,进退无所,不得已就于门下,以手扳门环生一女子。”
推贤进士 推:举荐。推荐贤人,引进学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姚崇《答张九龄书》:“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
鼓噪而进 鼓噪:擂鼓和呐喊。擂鼓呐喊,大张声势地向前冲去。作谓语;用于战争等。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举,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
进退有常 常:规律。前进和后退都有规律。作谓语、宾语;前进和后退都有规律。《鹖冠子 泰鸿十》:“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度之稽也,月信死信生,进退有常。数之稽也。”
兼程而进 兼:两倍的。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作谓语、宾语;形容加快步伐。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我今兼程而进,先到那里取回,却不是我之功?”
进退触籓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
裹足不进 裹足:包缠住脚。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保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0回:“奈奉阳君妒才嫉能,是以游士裹足而不进,卷口而不言。”
进退裕如 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作谓语、宾语;指进退自如。宋·陈鹄《耆旧续闻》第三卷:“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须鞭勒,无不当人意。”
进退双难 见“进退两难”。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奋勇前进 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作谓语;指人勇敢向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以退为进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用退让作为手段求得前进。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扬雄《法言 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有进无退 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作谓语、定语;指没有退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军中无戏言!吾二人当亲冒矢石,昼夜攻之,有进无退。”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作宾语、分句;指人凭自己喜好待人。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依流平进 流:品级;依流:依照品级;平进:循序渐进。指做官按照资历一步步提升。作谓语;用于仕途。《南史·王骞传》:“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
进贤退佞 犹言进贤黜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任用人才。郑观应《论普国中只事略》:“凡不能进贤退佞,安内攘外,而徒以小康谨安常习故者,皆耻也。”
进退两端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处境困难。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进退可否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日进不衰 衰:减。一天天有增无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汉·刘桓《赐南奥王赵佗传》:“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悖暴乎治。”
进退存亡 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作主语、宾语;指各种处境。《周易 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行凶。"""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稳步前进 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大家要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使我们的国家稳步前进。”
进可替否 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复句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宋 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进退惟谷 见“进退维谷”。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晋书·殷仲堪传》:“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惟谷。’”
诱掖后进 诱掖:诱导扶持。引导帮助后辈上进。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元史·张翥传》:“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以学者乐亲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