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凿的成语
有关凿的成语
有关凿的成语共收录44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量凿正枘 | 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旈。” |
凿凿有据 | 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 偏正式;作谓语;指有确实的证据。 | 清 朱之瑜《答野传问》:“陶氏《辍耕录》云:‘蒙古入中国,中国方有木棉。’是凿凿有据也。” |
方凿圆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 作宾语、定语;指不相投合。 | 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
凿空立论 | 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 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
丁公凿井 | 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语言传来传去而失真。 |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枘圆凿方 |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 | 作宾语、定语;指两不投合。 | 《好逑传》第十五回:“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
凿空取办 | 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 |
穿文凿句 | 穿:凿。指推敲文字,雕琢词句。写文章牵强附会。 | 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 |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耶?” |
凿饮耕食 | 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汉 王充《论衡 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
凿圆枘方 | 凿:榫卯;枘:榫头。榫眼是圆的,榫头却是方的。比喻双方龃龉不合。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战国·楚·屈原《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
量枘制凿 | 见“量凿正枘”。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
方枘圜凿 | 见“方枘圆凿”。 | 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
凿龟数策 | 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占卜。 | 《韩非子·饰邪》:“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将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
附会穿凿 |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 | 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
凿柱取书 |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
方枘圆凿 | 枘:榫头;圆凿:圆榫眼;卯眼。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
凿空指鹿 | 凿空:凭空;指鹿:指鹿为马。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指鹿为马。’” |
证据确凿 | 确凿:确实。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尸场检验,证据确凿。且并未用刑,尔兄自认斗杀,招供在案。今尔远来,并非目睹,何得捏词妄控。理应治罪,姑念为兄情切,且恕。不准。” |
凿凿可据 | 凿凿:确实。指确实无误,可以作为依据。亦作“凿凿有据”。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
凿坯而遁 | 见“凿坏以遁”。 | ||
穿凿附会 | 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强生硬解释;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同牵强附会。 | 宋 洪迈《容斋续笔》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
妄生穿凿 | 妄:胡乱地。指胡乱地去穿凿附会。 | 作谓语、宾语;指望文生义。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 |
凿隧入井 | 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 作宾语、定语;指收效甚微。 | 《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
炳炳凿凿 | 炳炳:光明的样子;凿凿:确实,明确。形容所述明确有据。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作文。 | 《明史·海瑞等人传赞》:“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 |
凿坏以遁 | 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 《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 |
匡衡凿壁 |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 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枘凿方圆 | 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
凿破浑沌 | 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
枘凿冰炭 |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
凿穴为居 | 凿:打孔,挖洞。开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士生活。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台佟传》:“佟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
凿壁偷光 |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架谎凿空 | 扯谎作假。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这杨大朗名唤杨光彦,绰号铁指甲,专一粜风卖雨,架谎凿空,挝着人家本钱就使。” |
凿空之论 | 空泛而没有根据的言论。 | ||
确凿不移 | 不能变动。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
凿坏而遁 | 见“凿坏以遁”。 | 《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 |
穿凿傅会 | 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 明·王廷相《答许廷纶》:“与夫五行之学,皆出于异端穿凿傅会之私,儒者不宜据以解经。” |
凿楹纳书 |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勤学。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凿骨捣髓 | 形容十分刻毒。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6回:“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 |
磨牙凿齿 | 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 作定语、状语;同“咬牙切齿”。 | 清·钱谦益《刻<邹忠介公奏议>序》:“呜呼!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而谗夫小人磨牙凿齿者,相仍而未艾。” |
凿空投隙 | 谓寻找时机、捏造罪名。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
言之凿凿 | 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形容说话有根有据。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
凿壁悬梁 | 凿:打孔,挖洞;悬:吊挂。形容刻苦读书。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展夕不休。乃至睡眠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