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履的成语

有关履的成语

有关履的成语共收录94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涉艰履危 涉:经历;履:踩踏。身涉危难,经历险阻。形容闯过重重困难。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南朝·齐·虞玩之《上表告退》:“经昏践乱,涉艰履危,仰圣德以求全,凭贤辅以申节。”
冠袍带履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作主语、宾语;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
进退履绳 见“进退中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
不衫不履 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截趾适履 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珠履三千 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作宾语、定语;指人很富有。唐·李白《江上赠窦长史》:“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唐 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刖趾适履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三国 魏 鱼豢《魏略》:“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如履平地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作谓语、定语;指人生活在天地间。《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履机乘变 犹随机应变。作谓语、宾语;同“随机应变”。唐·韦应物《弹棋歌》:“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死地翻取强。”
黄冠草履 见“黄冠草服”。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衣着。曹亚伯《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州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
履信思顺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足履实地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冠履倒易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东观汉记 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戴玄履黄 犹戴天履地。作谓语、宾语;指人活在天地间。《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戴圆履方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联合式;作谓语;同戴天履地。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
屣履造门 屣履:拖着鞋子走路;造:往。拖着未穿好的鞋登门拜访。形容急于会见的匆忙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步履维艰 步履:行走;维:文言句首中助词;无实义;艰:困难。行走十分困难。也作“步履艰难”。主谓式;作谓语;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行动不便。清 刘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间,时患腰痛,两腿无力,步履维艰。”
临深履尾 比喻处于危险恐惧的环境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晋·鲍敬言《元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戴高履厚 戴:顶着;履:踩着。头顶天脚踩地。指人活在天地之间。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第六卷:“夫念臣一介庸愚,遭逢圣代,荷两朝之恩遇,浃体沦肌;际累世之昌隆,戴高履厚。”
足不履影 比喻循规蹈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如履如临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孤履危行 谓行为孤高独特。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履霜知冰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分香卖履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联合式;作谓语;指临死不忘妻妾。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西装革履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穿着。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履霜之戒 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偏正式;作宾语;指灾祸将临当知所以戒慎。清 何琇《樵香小记》:“乱臣既得兵权,遂肇弑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
安常履顺 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习惯于安逸的生活。清 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杖履纵横 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削足适履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适:适应;履:鞋。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卖履分香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履足差肩 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南朝·梁·王道孺《与何炯书》:“岂复得与二三士友,抱接膝之欢,履足差肩,摛绮糓之清文,谈希微之道德。”
席丰履厚 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优裕。清 张英《聪训斋语》:“王谢子弟,席丰履厚,田庐仆役,无一不具。”
践冰履炭 践:踩;履:踏。踩冰踏炭。形容寒热同感,休戚与共。作谓语、宾语;指关系密切。晋·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
遗簪坠履 见“遗簪坠屦”。作宾语、定语;比喻旧物或故情。《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作谓语、宾语;用于生活。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临危履冰 临:面临;履:踩,踏。面临危境,走在冰上。比喻处境艰危,应时时戒惧谨慎。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0卷:“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
冠履倒施 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颠倒,尊卑不分。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履险如夷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狱囚》:“而从此周道坦坦,履险如夷矣。”
履薄临深 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联合式;作谓语;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承星履草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作定语、状语;指人的辛劳。晋·葛洪《<抱朴子>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衣敝履空 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东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又以历遗公卿,被虚伪名。”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作宾语、定语;用于避嫌。《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涉危履险 涉:经历;履:踩踏。身涉危难,经历险阻。形容闯过重重困难。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度尚传》:“磐身婴甲胄,涉危履险,讨击凶患,斩駗渠帅,余尽鸟窜冒遁,还奔荆州。”
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步履如飞 形容行进很快。作谓语、状语;指速度快。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飞,一直往西去了。”
葛屦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衣弊履穿 弊:坏。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西汉·刘向《说苑·善说》:“君将掘君之偶钱,发君之庾粟以补士,则衣弊履穿而不赡耳。”
整冠纳履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以“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临深履薄 履:践;踏。面临深渊;脚踩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唯恐稍一不慎就出问题。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
纳履踵决 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作定语;指生活贫困。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履汤蹈火 身入汤火。喻处苦难之境。作宾语、定语;用于处境。《旧五代史·晋书·重俊传》:“复御家不法,其奴仆若履汤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文选 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步履蹒跚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作谓语、定语;指人走路缓慢。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步履安详 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步态。《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纳履决踵 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明 程登吉《幼学琼林 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履穿踵决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庄子 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监市履狶 比喻善于体察事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庄子 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狶难肥处,故知豕肥耳。”
据义履方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作谓语、定语;指为人正直。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以冠补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以贵重物品配贱物。《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如履薄冰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情的危机。《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履霜坚冰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看到事物苗头就对其发展有所警戒。《周易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三国·魏·应璩《荐和虑则笺》:“质性纯粹,体度贞正,履仁蹈义,动循轨礼。”
杖履相从 指追随左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正冠纳履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展之嫌,终始不蹈。”
戴清履浊 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作谓语、宾语;指人活在天地间。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伏念戴清履浊,寓世立身,事主奉亲,自家刑国,虽忠贞励节,勤瘁在公,而休祉难臻,愆违易集。”
郑人实履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贵冠履轻头足 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作谓语、定语;指轻重颠倒。《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剑履上殿 剑:刀剑;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许功臣带刀剑与穿鞋上殿作为恩宠。形容待遇优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郑人买履 履:鞋。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三千珠履 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作宾语、定语;指人很富有。西汉·司马迁《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登高履危 比喻诚惶诚恐。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淮南子 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登锋履刃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作谓语;指人勇敢。《后汉书 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跋履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作谓语、宾语;指长途旅行。《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鸣玉曳履 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新唐书·马周传》:“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
遗簪弊履 同“遗簪坠屦”。作宾语、定语;比喻旧物或故情。《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复句式;作分句;比喻避嫌。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临深履冰 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谨慎戒惧。作谓语、定语;指处境艰难。晋·葛洪《抱朴子·君道》:“诚能事过乎俭,临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处存不废虑亡之惧。”
剑及履及 见“剑及屦及”。作谓语、定语;形容行动坚决迅速。《新华日报》1943.1.31:“社会上各界领袖,能以身作则,剑及履及的来做,则移风易俗,也绝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难事。”
遗簪堕履 同“遗簪坠屦”。作宾语、定语;比喻旧物或故情。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志之德。”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履舄交错 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主谓式;作宾语;形容宾客很多。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洁。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截趾適履 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履盈蹈满 谓荣显至极。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史·邵经邦传》:“如徒加以非分之任,使之履盈蹈满,犯天人之怒,亦非璁等福也。”
曝骨履肠 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
席履丰厚 见“席丰履厚”。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优裕。清·冯桂芬《薄斐君遗文序》:“君少颖悟,美风仪,席履丰厚。”
如履春冰 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唐·刘禹锡《让同平章事表》:“退思尘忝,如履春冰。”
履丝曳缟 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履险若夷 见“履险如夷”。作谓语、定语;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履险蹈危 谓经历危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史·外国传·日本》:“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来远,所费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