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趋的成语
有关趋的成语
有关趋的成语共收录49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趋前退后 | 趋:趋向。形容犹豫害怕欲进又退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 |
凫趋雀跃 | 象野鸭那样快跑,象鸟雀那样跳跃。形容十分欢欣的样子。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欢欣鼓舞。 | 唐 卢照邻《穷鱼赋》:“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 |
逐新趋异 | 逐:追逐。指追求新奇。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趋异,故喉唇纠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 |
趋炎赶热 | 趋: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 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稍觉冷落,却便别处去趋炎赶热,把那穷交故友撇在脑后。” |
蜂趋蚁附 | 比喻很多人迎合投靠。 | 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联升社学和钟镛社学》:“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
大势所趋 |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判断语句。 |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趋之若鹜 | 趋:奔赴;旧附快走。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 |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
尧趋舜步 | ①谓如尧舜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②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史·乐志》:“皇帝降席,流云四开,尧趋舜步,下蹑天堦。” |
随声趋和 | 见“随声附和”。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没有主见。 | 宋·孔炜《文安谥议》:“其学务穷本原,不为章句训话,其持论雄杰卓立,不苟随声趋和。” |
绳趋尺步 |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宋史 道学传三 朱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
趋吉逃凶 | 趋:趋向。趋向吉祥避开灾难。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张凤翼《灌园记·田单铁笼》:“即墨近城东,不须忧恐,趋吉逃凶,仗剑当陪奉,管取平安保我宗。” |
画地而趋 | 趋:疾走。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比喻不知变通。 |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不知变通。 | 庄周《庄子 人世间》:“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
群蚁趋膻 | 膻:羊臊气。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 | 作宾语、定语;用于臭味相投的人。 | 梁启超《说国风》:“国人之慕西风,若群蚁之趋膻。” |
避难趋易 | 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 作谓语、定语;指回避困难。 | 见“避难就易”。 |
去本趋末 | 见“去本就末”。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选择。 | 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高诱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
逐名趋势 | 追求名声和权势。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热来冷去,见过不改,视迷不救。” |
趋势附热 | 趋: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 |
趋炎附势 | 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
亦步亦趋 | 亦:也;步:行走;趋:快走。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人。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
巧伪趋利 |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
趋炎慕势 | 趋:奔走,投靠;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至于冷祝夫妻、都飙母子,一味不过利其所有,趋炎慕势,奴颜婢膝,昏夜乞怜,与那街坊上的花子何异?” |
亦趋亦步 | 见“亦步亦趋”。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主见。 |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作谓语、定语;指人赶时髦。 | 叶圣陶《未厌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
趋之如鹜 | 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 | 作谓语、定语;指竞相追逐。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1卷:“毕尚书宏奖风流,一时学士文人趋之如鹜。” |
蚁附蝇趋 | |||
趋炎奉势 | 趋:奔走,投靠。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且说外面这些趋炎奉势的朋友,先前贾宅有事都远避不来,今儿贾政袭职,知圣眷尚好,大家都来贺喜。” |
趋权附势 | 趋:奔走;权: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 宋 李觏《名公手书 萧注》:“注鄙人,然而有志于圣贤之术,心铭足下之道,故发此书以闻,非今之趋炎附势辈,闻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足下其以为是非。”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迎合世俗和时尚。 | 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
避凶趋吉 | 避:避开;趋:奔赴。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 作谓语、定语;指人避开祸害。 | 宋 王观国《学林 祠卜》:“以此知曾参不入胜母,汉祖不留柏人,避凶趋吉,所不可废。” |
背本趋末 |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联合式;作谓语;同舍本求末。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
云趋鹜赴 | 比喻从四方奔赴而至。 | 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清·魏源《淮北票盐志叙》:“夫票盐售价不及纲盐之半,而纲商岸悬课绌,票商云趋鹜赴者,何哉?” |
褪后趋前 | 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献殷勤。 | ||
禹行舜趋 |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原谓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 作定语;指模仿。 |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 |
趋炎附热 | 趋:奔走;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 《宋史 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
趋时附势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如此人趋时附势以得富贵而自为乐者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 经史二》:“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于薄俗哉?” |
趋之若骛 | 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
趋时奉势 |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
行合趋同 | 行为志趣相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
附炎趋热 | 比喻趋附时贵权势。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 明·王錂《春芜忘·宴赏》:“下官楚大夫登徒履便是,附炎趋热,色厉内茬。” |
惟利是趋 | 见“惟利是图”。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 |
东趋西步 | 谓相背而行。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焦赣《易林·比之损》:“二人异路,东趋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处。” |
齐趋并驾 | 犹言并驾齐驱。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其他事物。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1回:“甲寅以后为文明华敷之世,虽灿烂可观,尚不足与他国齐趋并驾。” |
附势趋炎 | 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 明·无名氏《赠书记·奚妈辨本》:“朝庭一时无公道,我难道附势趋炎,把是非颠倒。” |
趋利避害 | 趋:奔向。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
趋舍异路 | 趋舍:同“趣舍”,趋向和舍弃。选择和遵循的道路不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仆与李陵趋舍异路,素非相善也。” |
一步一趋 |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主见。 | 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
尺步绳趋 | 谓行有准绳,循法度。 | 作谓语、定语;指循规蹈矩。 | 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侍乎否否乎?” |
趋吉避凶 | 趋: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开凶祸灾难。亦作“趋吉逃凶”、“避凶趋吉”。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趋吉避凶,儒者之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
追趋逐耆 | 谓追逐时尚。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试为之施《咸池》,揄《六茎》,发《萧韶》,咏《九成》,则莫有和也。”颜师古注:“追趋逐耆,随所趋向爱耆而追逐之也。趋,读趣,耆,读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