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汤的成语
有关汤的成语
有关汤的成语共收录61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重金袭汤 | 谓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 | 作谓语、定语;用于防守。 | 宋·司马光《评项羽诛韩生》:“疏斥忠良,猜忌有功,使臣下皆无亲附之意,推此道理行之,虽重金袭汤,不能以一日守也。” |
如汤沃雪 | 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容易。 | 汉 枚乘《七发》:“小汴大歠,如汤沃雪。” |
蹈赴汤火 | 同“蹈汤赴火”。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
稀汤寡水 | 形容粥稀或汤里油水少。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苦。 | 陈忠实《白鹿原》第26章:“我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全给他搅得稀汤寡水……” |
换汤不换药 | 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而实际不变。 |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而实际不变。 | 马南邨《燕山夜话 文章长短不拘》:“把一大篇改成几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
固若金汤 | 金:指金城;金属铸造的城墙;汤:指汤池开水一样滚烫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形容阵地或所守卫的地方非常牢固。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
连汤带水 | 比喻全部,无遗留。 | 作状语;指全部。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连汤带水地批判开了业已靠边站了的原县委书记杨民高和原公社书记李国香。” |
蹈火赴汤 | 同“蹈汤赴火”。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李瑛《深夜里发生的故事》诗:“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
如蹈汤火 |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 作谓语、定语;指处境危险。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
灌米汤 | 比喻用好话恭维与迷惑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连日统领见了他,着实灌米汤;他亦顺水推船,一天到晚,制造了无数的高帽子给统领戴。” |
汤池铁城 | 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谈无懈可击。 | 作宾语、定语;指十分坚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
入火赴汤 | 喻不避艰险。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
汤里来,水里去 | 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 作宾语、状语;指花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1回:“这正是俗语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
黄汤辣水 | 泛指饮食。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三两夜没睡,头也没梳,脸也还没洗,乱了恁五更,黄汤辣水还没尝着,就是铁人也禁不的。” |
汤去三面 |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
三汤两割 | 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
如汤浇雪 | 同“如汤沃雪”。 | 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容易。 | 《南史·王莹传》:“丈人一旨,如汤浇雪耳。” |
蹈火探汤 | 同“蹈汤赴火”。 | ||
以汤止沸 |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
如汤泼蚁 | 汤:沸水。像用热水去泼蚂蚁,一泼即散,既而又聚。比喻效果不明显。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各处申达表文求救,累次调兵前去征剿交锋,如汤泼蚁。” |
峨峨汤汤 | 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 作状语;用于书面语。 | 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中有琴,徽以玉,峨峨汤汤弹此曲,寄声知音同所欲。” |
以汤沃沸 | 见“以汤止沸”。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处理方式不对。 | 《淮南子·原道训》:“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是故鞭噬狗,策蹄马,而欲教之,虽伊尹、造父弗能化。” |
滚汤泼雪 | 滚:液体沸腾;汤:开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极为容易。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24回:“这一场大战,只杀得天翻地覆,滚汤泼雪,转眼间尸横满地,血水直流。” |
流汤滴水 | 比喻罗罗嗦嗦,不干脆,不痛快。 | 作宾语、定语;方言。 | |
斧钺汤镬 | 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刑罚。 | 《汉书·苏武传》:“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
探汤蹈火 | 犹言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 | 作谓语、状语;比喻奋不顾身。 |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宁南兵变,料无人能将檄传;探汤蹈火咱情愿,也只为文士遭谴。” |
沸沸汤汤 | 水腾涌貌。 | 作谓语、定语;用于水等。 | 《山海经·西山经》:“[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 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
蹈汤赴火 | 比喻不避艰险。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
如汤化雪 | 汤:热水。像热水浇在雪上。形容十分容易。 | 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容易。 | 明·冯梦龙《精忠旗·北朝复地》:“提刀上马,如汤化雪,谁敢争持?” |
赴汤跳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作谓语、状语;比喻奋不顾身。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
金汤之固 | 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 | 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 明·张岱《龙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赖有金汤之固。” |
剩汤腊水 | 吃剩下来的饭菜。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老舍《骆驼祥子》:“做菜做饭全托付给了小福子,自然那些剩汤腊水的就叫小福子拿去给弟弟们吃。” |
浩浩汤汤 | 犹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用于水等。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三汤五割 | 见“三汤两割”。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众人祭毕,陈敬济下来还礼,请去卷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
履汤蹈火 | 身入汤火。喻处苦难之境。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境。 | 《旧五代史·晋书·重俊传》:“复御家不法,其奴仆若履汤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
空心汤圆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
扬汤止沸 |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
赴汤投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作谓语、状语;比喻奋不顾身。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说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
握炭流汤 | 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文选·陆倕<石阙铭>》:“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国枯朽。” |
空心汤团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 作宾语、定语;指空话。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5回:“我勿去哉!空心汤团,吃饱来里,吃勿落哉!” |
如汤灌雪 | 同“如汤沃雪”。 | 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容易。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王言》:“则民之充恶,如汤之灌雪焉。” |
如汤泼雪 | 同“如汤沃雪”。 | 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容易。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如今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汤泼雪。” |
清汤寡水 | 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没有味道。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煮一蒸钵白菜,清汤寡水,看不见一点油星子。” |
金城汤池 | 城:城墙;池:护城河;汤:热水。金属铸造的城墙;沸腾的护城河水。形容城池防守非常坚固。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根据牢固,无懈可击。 |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
黄汤淡水 | 同“黄汤辣水”。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这两日只有口游气儿,黄汤淡水谁尝着来?” |
火山汤海 | 喻艰难危险。 | 作主语、宾语;表示无所畏惧。 | 《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
汤烧火热 | 谓生病发高烧。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病,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 |
落汤螃蟹 | 汤:热水。如同落在热水里的螃蟹一般。形容手忙脚乱的狼狈样子。 | 作宾语、定语;指手忙脚乱。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一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 |
残汤剩水 | 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 | 作宾语、定语;形容残剩的茶饭。 |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我揣巴些残汤剩水,打叠起浪酒闲茶。” |
赴蹈汤火 | 赴:前往;蹈:踩;汤:热水。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 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
不避汤火 | 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 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落汤鸡 | 掉进水里的鸡。形容人浑身水淋淋的狼狈相。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那老妪闻言,好像落汤鸡一般,口不能言。” |
以汤沃雪 |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
残汤剩饭 | 残:剩下的。吃剩下的汤水饭食。 | 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吃剩的食物。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我三个孩儿都下在死牢中,我叫化了些残汤剩饭,送与孩儿每吃去。” |
汤饼之会 | 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宴会。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
残汤冷饭 | 残:剩下。残剩下来的汤水和饭菜。 | 作宾语、定语;形容吃剩的食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两个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残汤冷饭,与卢俊义吃了。” |
石城汤池 | 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 作宾语;形容十分坚固。 |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 |
就汤下面 | 比喻趁机行事。 |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顺势或趁机行事。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63回:“只说是这畜牲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面,奉承他这一番。” |
迷魂汤 | 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 《全元散曲 点绛唇 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猥。” |
滚汤浇雪 | 滚:液体沸腾;汤:开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极为容易,必然成功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0回:“那一肚皮家里怀来的恶意,如滚汤浇雪一般……心中把那恼怒都又变了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