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祸的成语
有关祸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祸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祸福相生 |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 作定语、宾语;指祸与福互相转化。 | 《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祸为福先 | 指受尽灾祸之后好运就会降临。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 作宾语;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 南朝·萧统《文选·贞谌(赠刘琨一首)》:“祸为福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越记》曰:“祸为福先,福为祸堂。 |
遭倾遇祸 | 遭逢危亡之世而遇祸害。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王逸注:“言己遭倾危之世而遇患祸,不可复救,故长叹歔欷而涕滂流,不可止也。” |
因祸为福 | 变坏事为好事。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
祸乱滔天 | 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 | 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 《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降:降临。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 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又撞着这般恶魔,他来害我!” |
祸来神昧 | 昧:昏昧。祸患来了,神志昏乱不清。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
焚如之祸 | 焚如:指燃烧或火灾。遭受火烧的灾祸。 | 作宾语;指火灾。 | 晋·陈寿《三国志·明帝纪》:“人神弗右,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 |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丰屋之祸 | 见“丰屋之戒”。 | 陈寿《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 |
祸国殃民 |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
乐祸不悛 | 乐:爱好;悛:悔改。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变。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其间凶残之党,乐祸不悛,则须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
兵连祸接 |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 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持久的战争。 | 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
祸作福阶 | 阶:凭借。祸与福有相互转化的可能,灾祸过后即可能有福的降临。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卢谌《赠刘琨一首》:“福为祸始,祸作福阶。” |
灾梨祸枣 | 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滥刻无用的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 |
无妄之祸 | 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策 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晋书 戴若思传》:”自顷国遭无妄之祸,社稷有缀旒之危。“ |
祸从口出 | 灾祸从讲话中引出。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常与病从口入连用。 | 晋 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祸起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祸不反踵 | 踵:脚跟。形容灾祸很快来临。 | 作谓语;形容灾祸很快来临。 | 《新唐书·许世绪传》:“今揽五郡之兵,据四战之中,苟无奇计,祸不反踵。” |
招灾揽祸 | 招揽灾祸。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
横殃飞祸 | 横: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 作主语、宾语;指灾祸。 |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 |
祸绝福连 | 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 | 作宾语、定语;指转好运。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
被灾蒙祸 | 被:遭,受;蒙:受。比喻遭受到灾难和祸害。 | 作谓语、定语;指人遭难。 | 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灾蒙祸之验也。” |
祸稔恶积 | 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坏人。 | 明·刘基《郁离子·灵丘丈人》:“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阱也。”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
择祸从轻 | 指遇到灾祸或损失不可避免时只好选择轻的,力争减轻灾祸的程度。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 |
好乱乐祸 | 好:喜爱,喜好。爱捣乱,好闯祸。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骠狡锋协,好乱乐祸。” |
祸福相依 |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
惹灾招祸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风波,都自己惹灾招祸。” |
齿牙为祸 | 齿牙:比喻谗言。指谗言拨弄,造成灾祸。 | 作宾语;指祸从口出。 | 《史记 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
兵连祸深 | 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 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持久的战争。 | 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
祸至无日 |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指灾祸很快就会来到。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
飞来横祸 | 意外的灾祸。 | 作宾语;指灾祸。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难保。” |
胡越之祸 | 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因此用“胡越之祸”来比喻战祸。 | 作宾语;比喻战祸。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
兵革之祸 |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 作宾语;指战争。 |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
祸在旦夕 | 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 作宾语、定语;指灾祸马上来临。 | 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舍人、观察亦保终吉,但资政气貌甚恶,祸只在旦夕。” |
无须之祸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
苞藏祸心 | 苞:通“包”,包藏;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主意。 | 作谓语、宾语;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 |
祸生于忽 | 忽:古代长度单位,1尺=10寸,1寸=10分,1分=10000忽。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
幸灾乐祸 |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
祸迫眉睫 | 犹言祸在旦夕。 | 作宾语、定语;指灾祸临门。 |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祸迫眉睫。”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 作宾语、分句;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祸福倚伏 | 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 |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 | 先秦 李耳《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转祸为福 | 把灾祸转变为幸福。 |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
言出祸随 | 见“言出祸从”。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
恶贯祸盈 | 贯:钱串;祸:为害。指罪恶累累像钱串已满,末日来临。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坏。 | 唐 崔融《谏税关市疏》:“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 |
祸与福邻 | 邻:接近。福与祸相距不远。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知其门。” |
直言取祸 |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兵拏祸结 | 见“兵连祸结”。 | 《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 |
谨能胜祸 | 谨:小心慎重;祸:灾难。做事谨慎可避免灾祸。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
祸稔恶盈 | 稔:成熟;盈:满。指罪恶累累。 | 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 宋·王懋《野客丛书·宣帝待霍氏》:“今霍氏祸稔恶盈,帝岂不能治之哉?” |
祸发齿牙 | 说话不谨慎会招来灾祸。 | 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 |
亡猿祸木 |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 |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指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周易·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孔颍达疏:“先儒云: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妻贤夫祸少 | 祸:灾难。妻子贤惠丈夫在外灾祸就少。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以古人说得好,道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宽心。” |
福善祸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 《尚书 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孔传:“政善,天福之;淫过,天祸之。” |
恶积祸盈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
祸乱相寻 | 寻:连续不断而来。祸患战乱接连不断地发生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河日下,武人专横,政客捣乱,而无法收拾也。” |
市怨结祸 | 市:买,换取;祸:灾祸。换取怨恨,结下祸根。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己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
祸枣灾梨 | 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 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未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 |
泼天大祸 | 泼天:形容极大。极大的祸害。 | 作宾语、定语;指极大的祸害。 |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那些人见已经撞下了泼天大祸,口里叫了一声不好,就舍了袁伯珍,争门夺路的奔出房间,直至大门之外,一哄而散。” |
祸福同门 | 谓祸福皆人自取。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 门:门径;召:招致,导致。灾祸与幸福没什么定数,全由人自身招引。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祸从天上来 | 祸:祸害,灾难。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作宾语;指意外飞来的灾祸。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陈氏见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祸起隐微 | 隐微:隐蔽细小的地方。指灾祸往往萌发于隐蔽细小的地方。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于未形。祸起隐微,危生安逸。” |
祸生不测 | 测:估计,猜度。灾祸的产生不可揣测。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6回:“倘若迟延,祸生不测,悔之晚矣。” |
祸稔萧墙 | 稔:酝酿;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 唐·刘贲《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策》:“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景复生于今日。” |
祸兴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 唐·鲍溶《长城作》:“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 |
福倚祸伏 |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祸生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5回:“岂知祸生萧墙,元旦灾来,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 |
殃国祸家 | 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
祸因恶积 | 积:积聚。灾祸产生是因为坏事做多了。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 |
遗祸无穷 | 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 作谓语、定语;指留下祸根。 | 宋·张元幹《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里祖述,遗祸无穷。” |
祸生肘腋 |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 作宾语、定语;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不测之祸 | 测:估计。估计不到的灾祸,多指死亡。 | 作宾语;多指死亡。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秦始皇九年》:“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 |
祸不单行 | 祸:灾难;行:到来。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 |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常与福无双至连用。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惹祸招殃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数遍到此,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怕惹祸招殃。” |
大祸临门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作宾语、定语;指面临危机。 | 浩然《艳阳天》第139章:“大祸临身了。他们日夜害怕的事情,落在头上了。”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作宾语、分句;指祸福相生。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大祸临头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作宾语、定语;指面临危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 |
祸在朝夕 | 夕:晚上;朝夕:比喻短时间。指祸患来临在即。 | 作宾语、定语;指灾祸马上来临。 | 《旧五代史·晋书·杨光远传》:“承勋虑祸在朝夕,与诸弟同谋,杀节度判官邱涛。” |
招灾惹祸 | 招引灾祸。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闯祸。 | 清·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
祸结衅深 | 衅:事端。祸患和事故接连不断,灾难深重。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书·东海王越传》:“州郡携贰,上下崩离,祸结衅深,遂忧惧成疾。” |
杀身之祸 | 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 作宾语;指危险的灾祸。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那知轻举妄动,却有杀身之祸!” |
妄谈祸福 | 无根据地预言祸福之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至于那一种妄谈祸福的,就要不得。” |
吉凶祸福 | 吉祥、不幸、灾祸、幸福。 |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各种境遇。 | 《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 |
直言贾祸 |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
要宠召祸 | 要:通“邀”,求取。想求取宠信,反招致祸患。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史·刘吉传》:“幸门一开,争言祈祷,要宠召祸,实基于此,祝文不敢奉诏。”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
言发祸随 | 同“言出祸从”。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
罪魁祸首 |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
祸在眼前 | 灾祸就在眼前。指灾祸马上要发生 | 作宾语、定语;指灾祸临门。 | |
祸从天降 | 祸:祸害;灾难;降:落下来。灾祸从天上落下来。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主谓式;作宾语;指意外飞来的灾祸。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则为那窈窕娘,不招你个俊俏郎,弄出这一番祸从天降。” |
潜身远祸 | 潜:深藏。隐藏起来远避祸害。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逃避。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再让她就妙手空空儿一般报了仇,竟有那本领潜身远祸,她又是女孩儿家,难道还披发入山不成?” |
毋望之祸 |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 |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
惹祸招愆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 关汉卿《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曲:“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 |
以德追祸 |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 《韩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 |
萧墙之祸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 作宾语;指内部发生祸乱。 | 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