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斧的成语
有关斧的成语
有关斧的成语共收录32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斧破斨缺 | 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作宾语、状语、定语;指兵器破烂。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运斧般门 | 犹言班门弄斧。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套曲:“向管中窥豹那知外,坐井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 |
资斧困竭 | 资斧:旅费,盘缠。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易经·旅》:“旅于处,得其资斧。” |
弄斤操斧 |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 作谓语、宾语;用于修改文章等。 | 宋·张来臣《珊瑚钩诗话》第一卷:“如杨大年西昆体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谓七日而混沌死也。” |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孔子家语 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
班门弄斧 | 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猬锋螗斧 | 猬锋:刺猬的毛;螗斧:螳螂的前腿。比喻微弱的力量。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猬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以哉!” |
郢人运斧 | 同“郢匠挥斤”。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人民日报》1957.5.10:“这真不亚于郢人运斧的本领,也不弱于西医开肠破肚所需要的准确与细心。” |
操斧伐柯 | 执斧砍伐斧柄。比喻可就近取法。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语出《诗 豳风 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 |
斧钺之诛 |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 作宾语;泛指死刑。 | 《庄子 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
斧钺汤镬 | 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刑罚。 | 《汉书·苏武传》:“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
大刀阔斧 |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 联合式;作状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
横刀揭斧 | 持刀执斧。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
双斧伐孤树 | 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元史·阿沙不花传》:“而惟曲蘖是耽,妃姬是好,是犹双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 |
鬼斧神工 | 像是鬼神所为。形容技艺精湛高超;几乎不为人力所及。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技艺非常精巧。 | 清 屈大均《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岩底采无余,鬼斧神工多得髓。” |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史记 苏秦列传》:“《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将有大患,将奈之何?’” |
不辟斧钺 |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汉书 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 |
萧斧之诛 | 萧斧:行刑的斧钺;诛:杀戮。受到斧钺的诛杀。形容人罪大恶极 | 作宾语;用于处罚。 | 唐·孔颍达《春秋正义序》:“一字之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 |
弄斧班门 |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作宾语、定语;同“班门弄斧”。 | 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疑邻盗斧 |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疑心重。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
斧钺之人 | 斧钺:古代杀人的斧子,泛指刑戮。指因犯罪而应受到刑罚的人。 | 作主语、宾语;用于罪犯等。 | 春秋·齐·管仲《管子·小匡》:“桓公大说,于是斋戒五日,将相管仲。管仲曰:‘斧钺之人也,幸以获生……若知国政,非臣之任也。’” |
刀锯斧钺 | 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 作宾语、定语;指酷刑。 |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 |
不避斧钺 |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伐性之斧 |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
郢人斤斧 | 同“郢匠挥斤”。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苏辙《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
神工鬼斧 |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艺术技艺高超。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六卷:“二树画梅,题七古一篇,叠‘须’字韵八十余首,神工鬼斧,愈出愈奇。” |
自备资斧 | 资斧:旅费、盘缠。指自己准备旅费。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 |
鬼工雷斧 | 同“鬼斧神工”。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宋濂《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
班门调斧 | 班: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调:耍弄。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表示能力不如人。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庸碌小巫,怎敢在班门调斧,然老先生台命殷殷,又不敢违,却将奈何?” |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逸周书 观周》:“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孔晁注:“此言防患在微也。” |
破斧缺斨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不露斤斧 | 斤:斧头。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形容精巧自然。 | 作谓语、定语;用于工艺品等。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