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生的成语

有关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生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应运而生 原意是顺应天命而产生的人或事物;后多指顺应适当的时机或时代要求而出现的人或事物。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立。”
祸福相生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作定语、宾语;指祸与福互相转化。《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釜生鱼 釜:锅,古代炊具。釜中已生出鱼来。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金·元好问《寄西溪相禅师》:“门堪罗雀仍未害,釜欲生鱼当奈何!”
文籍先生 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节外生枝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竹子应该在节外生枝;节外生出杈枝来。比喻在不应该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也用作“节上生枝”。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着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
捐生殉国 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作谓语、宾语;指为国捐躯。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长生不死 生命长存,永不死亡。作谓语、定语、宾语;同“长生不老”。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否极生泰 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几时得否极生泰,看别人青云独步立瑶阶。”
生同衾,死同穴 衾:被子。生时共用一条被子,死后合一个坟墓。形容夫妻恩爱。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夫妻间。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乐则同乐,忧则同忧;生同衾,死同穴。”
厚生利用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沉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半生尝胆 半生:半辈子;胆:苦胆。半辈子尝苦胆。指受了半辈子的劳苦。作谓语、宾语;指受苦。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志气类·尝胆》:“自叹劳苦曰半生尝胆。”
见世生苗 比喻眼前就会收效得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你尚图些紫绶金章,赤紧的见世生苗,我则理会的埋根千丈。”
底死谩生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作谓语、宾语;指想尽办法。南唐 冯延巳《应天长》词:“兰房一宿还归去,底死谩生留不住。”
刀俎馀生 犹虎口余生。
生死醉梦 醉:沉酣。形容非常专心。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戴进传》:“生死醉梦于绘事,故学精而业著,业著而名远。”
生死苦海 佛教语。指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作宾语、定语;用于宗教等。唐·慧能《坛经·行由品》:“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人生面不熟 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识。作宾语、定语、分句;指陌生的事物。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孩子见大郎如此待得他好,心里虽也欢喜,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妥贴,还想要去。”
触景生情 触:接触;情:感情。接触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绪波动。也作“见景生情”。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引起回忆的事物。清 赵翼《殴北诗话 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作谓语;指死得有价值。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七生七死 见“七死七生”。
九死一生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人的经历。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有生之年 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即指馀年。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老年人。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俾臣得保蚁命,此后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赐,惟求格外垂怜。”
殉义忘生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作谓语;指为追求正义而献身。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同生死,共存亡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造谣生事 制造谣言,挑起事端。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鲁迅《书信集 致黎烈文》:“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
燕颔书生 见“燕颔儒生”。
自生自灭 自然地生长;自然地消灭。形容任其自然;无人过问。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生物、文艺等。唐 白居易《山中五绝句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忧患馀生 指饱经艰难困苦之后留存下来的生命。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造谣生非 见“造谣生事”。作谓语、宾语;指生事。黄南丁氏《杨乃武与小白菜》第八回:“而且如今你的年纪,已是二十多了,住在这里,若再不同小大圆房,外间造谣生非的人多……说不定同我有了一手,岂不是你我二人的名誉,又将扫地。”
民生国计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作宾语、定语;指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浮生如寄 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唐·郑哲《女鬼记·孟氏》:“少年曰:‘浮生如寄,年少几何。’繁花正妍,黄叶又继,人间之恨,何啻千端。”
天生天杀 指自生自化,自生自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张良《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犁生骍角 指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语出《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邢昺疏:“杂文曰犁。骍,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不生不灭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作谓语、定语;指半死不活。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谈议风生 见“谈论风生”。作谓语;指人健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素豪,谈议风生,孝儿亦倜傥。”
长生不灭 长生:生命长存。生命长存,永不死亡。作谓语、定语、宾语;同“长生不老”。元·贾仲文《金童玉女》第一折:“你二人跟我出家,长生不灭。”
忍垢偷生 忍受耻辱,苟且求生。作谓语、宾语;指苟且偷生。唐 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老生常谭 谭:同“谈”。指年老书生的平凡议论。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作谓语、宾语;指没有新意的话。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生不逢辰 出生就没有碰上好时辰。形容时运不济或慨叹不被人赏识。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晚生末学 指书生的自谦。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晚生末学,虽窃慕之,而愧非其人。”
生死无贰 贰:背叛,有二心。至死没有二心。指十分坚定。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立场等。《论立宪与外交之关系》:“陷阵则生死无贰,其所以致胜于我者,殆不尽由船坚炮利之故。”
义不生财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生妖作怪 生:产生。比喻搞鬼捣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及至时运衰微,禄命将终之日,不但众散亲离,人心背叛,即魑魅魍魉也都来了,生妖作怪,播弄着你,所谓人衰鬼弄人是也。”
娇生惯养 娇:宠爱。惯:姑息。从小受到长辈过分的宠爱和姑息。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似这几日,我看菩萨的面上,不和你一般见识,谁想娇生惯养了,你通常不像样了。”
半生不熟 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作谓语、定语;指不熟练。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发生使。《史记 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夸诞生惑 夸诞:说话荒诞不经。说话荒诞不经,使人产生疑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赵·荀况《荀子·不苟》:“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生力军 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8回:“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就令他作前军。”
应时而生 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作谓语、定语;指新生事物等。姚华《曲海一勺》:“文章应时而生,体各有当。”
变生意外 变:变化。指意外发生变故。作宾语;指意外发生变故。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枢密赵文正公》:“时甫罹大变,众心未一,事机少忽,变生意外。”
寄生虫 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上的动物。比喻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靠别人为生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梁遇春《黑暗》:“而名士们一向是靠欺骗奸滑为生,一面骂俗物,一面做俗物的寄生虫,养成中国历来文人只图小便宜的习气。”
人生如朝露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人生短促。《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作谓语、定语;形容虚度时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乐极生哀 同“乐极则悲”。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宋·刘克庄《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中年后,向歌阑易感,乐极生哀。”
劫后馀生 谓大灾大难后留存下的人或物。
醉生梦死 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宋 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生男育女 指生育子女。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繁育后代。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百丈惟政禅师》:“而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门风断绝。”
不生不死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半死不活。《入楞伽经》第八卷:“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
生杀与夺 生:叫人活;杀:叫人死;与:赏赐;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作定语、宾语;指统治者的大权。《通典·职官》:“《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废置,生杀与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
生不逢时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后生可畏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齿颊生香 嘴边觉有香气生出。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清·黄景仁《即席分赋得卖花声》之二:“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浮生切响 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枯树生花 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或事物没有生气。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一生一世 一辈子。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一辈子。明 阮大铖《燕子笺 试窘》:“这样一撞,就撞着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只是这样嘴巴骨。”
生拉活扯 生:生硬。比喻牵强附会。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牵强附会。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张金龙带着人,把小梅生拉活扯的弄回去了。”
蓬闾生辉 蓬闾:简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辉。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作谦词。清·李汝珍《歧路灯》第四回:“孝移道:‘多蒙两位先生台爱,蓬闾生辉。’”
情趣横生 指在举止、礼貌和外表上表现得得体、风雅、有风趣。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作品。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作宾语、分句;用于讥讽与开玩笑。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第十五章:“还有些话,牵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说也罢。”
馋獠生涎 馋獠:贪吃的人;涎:唾液。形容人贪吃。作宾语;指人贪食。《宣和画谱·龙鱼》:“非若世俗所画,作庖中物,特使馋獠生涎耳。”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作主语、宾语;指滥竽充数的人。《晋书 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自生自死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吕皓《上孝宗皇帝书》:“宜宥而不获宥,宜诛而不及诛,是虽匹夫之幸不幸,犹蝼蚁之自生自死于天地之间,固无损于造化之功也。”
死地求生 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作谓语、宾语;指在很危险的境地中求生。《新唐书·赵孇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
望文生义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文:文字;语句;义:意义。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张之洞《輶轩转语 语学》:“不然,空谈臆说,望文生义,即或有理,亦所谓郢书燕说耳。”
疑心生鬼 指无中生有地乱猜疑,导致自己吓唬自己。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多疑。宋·吕本中《师友杂志》:“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议论。”
神女生涯 生涯:生活。指妓女生活。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王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
刀俎余生 犹虎口余生。作定语、宾语;比喻逃脱危险的境地。清 昭槤《啸亭杂记录 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
论辩风生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辩论等。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
一切众生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一切生物。《大智度论》第27卷:“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
见事生风 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作谓语、宾语;指借故搬弄是非。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第少年喜事,每捕风捉影,见事生风。”
生动活泼 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活跃。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充满活力。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应当提倡讲话,应当是生动活泼的。”
忝颜偷生 忝颜:有辱脸面;偷生:苟且活着。形容厚着脸皮苟且地求生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等。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弟愚不才,忝颜偷生。”
同生死共患难 指为了一定的目标共度患难,出生入死。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方志敏《狱中纪实》:“将狱中情形描写出来,使全国红军和革命的工农群众,知道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正在国民党监狱内,挨日子。”
生拖死拽 形容强行拖扯。作谓语、宾语;指强迫。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遂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兄弟等比较。明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 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生气勃勃 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作状语;用于书面语。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一齐号哭起来。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
人生何处不相逢 〖释义〗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人生。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国计民生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形具神生 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作谓语;指人。《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藏)焉,夫是之谓天情。”
十死一生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生命非常危险。汉 贾谊《新书 匈奴》:“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必将至。”
蝼蚁贪生 蝼蚁:蝼蛄和蚂蚁。蝼蛄和蚂蚁那样的小虫也贪恋生命。旧指乞求活命的话,有时也用以劝人不可轻生自杀。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万望大圣慈悲,可怜蝼蚁贪生之意,饶了我命,愿送你师父过山。”
龙生九种 见“龙生九子”。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兄弟等比较。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此九个杂种?’敖顺道:‘从所谓龙生九种,各种有别。’”
生别死离 指亲人之间难以相见的别离和死的永诀作宾语、主语、定语;指生死永别。明·邵璨《香囊记·寻兄》:“未亡人衔哀惨凄,念一家生别死离,衷情诉与谁!”
桑中生李 桑树上长李树。比喻少见多怪。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生事扰民 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扰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扰人民。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轼《教战守》:“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死生有命 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作宾语、定语;指宿命论。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