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干的成语

有关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干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洗手不干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连动式;作谓语;指做过的事不再干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干霄凌云 高高地耸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远大,能够迅速成才。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黄榦《勉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将见子干霄凌云,而为栋梁之用。”
油干火尽 形容罄尽。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丁生]直赢得两人油干火尽,两人也怕起来。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头丧气而别。”
口血未干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河落海干 比喻一点不剩。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们就弄了这些吃的,我乐得吃个河落海干睡觉。”
豪干暴取 谓恃强夺取。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抢劫等。明·何景明《内篇》:“治储之事,散有聚无,士需将征,豪干暴取,凶不改敛,贫不减费,权利而府怨是难之也。”
精明强干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干卿底事 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作谓语、分句;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干打雷不下雨 干:空。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光说不做。老舍《离婚》:“干打雷不下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不干好事 不做有益的事情。
一干二净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联合式;作补语;形容十分彻底。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埋头苦干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扭转干坤 比喻从根本上改变已成的局面。
口干舌焦 见“口燥唇干”。作谓语、状语;指非常干渴。清·刘璋《斩鬼传》第四回:“两个人想来想去,总没个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饿的龌龊口干舌焦,只的问仔细鬼道:‘老弟,我们饥了。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请你如何?’”
干端坤倪 天地显示的征兆。
日干夕惕 干干,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干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意志坚定。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轺,木干鸟栖,袒肉暴骸。”
墨汁未干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作宾语、定语;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不干不净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或人的行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灯尽油干 灯光尽灭,灯油耗干。比喻人的精力或财力都消耗一空。作定语、状语;指彻底完毕。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初然发嗽,嗽久成哑,渐渐如灯尽油干一般,寂然隐了。”
丰干饶舌 丰干:也作封干,唐代僧人名;饶舌:多嘴。不爱说话的人也会多嘴。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宋高僧传》第19卷:“二僧笑道:‘丰干饶舌。’”
一掷干坤 谓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语本唐韩愈《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干柴烈火 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情欲正盛的男女。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偎干就湿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母亲。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水米无干 见“水米无交”。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朱自清《我是扬州人》:“我知道上海虽然也许比知道绍兴多些,但是绍兴究竟是我的祖籍,上海是和我水米无干的。”
干戈载戢 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载:虚词。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来。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作宾语、定语;指休战。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干戈载戢,繁弱既韬。”
旋干转坤 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干转坤。”
油干灯草尽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弁言》:“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油干灯草尽’,资本主义进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渐渐地崩溃,在目前‘油’虽还未‘干’,‘灯草’虽还未‘尽’,但这样下去,是朝着‘油干灯草尽’的路线走去,这是很显然的趋势。”
喉焦唇干 喉咙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极力劝说。作谓语、状语;指非常渴。汉·焦延寿《易林》第13卷:“龙马上山,焦无水泉,喉焦唇干,渴不能言。”
舌干唇焦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函盖干坤 佛教语。《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原谓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瓮尽杯干 原指酒已喝尽。比喻钱已用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那时已弄得瓮尽杯干,只得收了心,在家读书。”
蝉喘雷干 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联合式;作定语;指天热干旱。前蜀 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干瞪眼 干着急而没有办法。作谓语、状语、宾语;指着急而没有办法。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们知道了,水已经到了咱们村,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颠干倒坤 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个癖见,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龙跳虎踞的精神,颠干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干燥无味 味:滋味,趣味。干巴巴的毫无趣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等。艾芜《文学手册·怎样获得文学的工具》:“这首歌,前头三句都是平铺直叙,显得干燥无味,一加尾后一句,便格外明快生动起来。”
油干灯尽 见“油干灯草尽”。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荡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并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灵芝仙药,所用不过树皮草根,油干灯尽,大命已终,如何救得。’”
朝干夕惕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联合式;作谓语;指终日勤奋,不敢松懈。《周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乳臭未干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精明能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办事能力强。《新唐书 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干劲冲天 做事的积极性冲入蓝天,指情绪激越高亢。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曹禺《杂谈文艺工作》:“唐弢同志提起他看见的一幅画,画的是一竿笔直的墨竹上题‘干劲冲天’。”
白吃干饭 只会吃饭不会干活。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巴金《探索集·探索》:“我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我总是在想改变我的现状,因为我不愿意白吃干饭混日子。”
干净利落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性格。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善罢干休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否定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可比他得人心儿,他就肯善罢干休了?”
枕干之雠 谓不共戴天的仇恨。
干干翼翼 勤勉敬慎。
手脚干净 喻廉洁奉公。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贪财。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口燥唇干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国之干城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作宾语;用于书面语。《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毫不相干 指丝毫没有任何联系。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两种关系等。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其实,月球并无分别,只是半个明,半个暗,盈亏圆缺,都是人眼睛现出来的景相,与月球毫不相干。”
枕干而寝 干:盾。枕着盾牌睡觉。形容复仇之心急切而坚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作谓语、宾语、定语;可分开使用。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黄干黑瘦 指人面容憔悴的样子。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憔悴的样子。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你恋着红裙翠袖,折倒的你黄干黑瘦。”
唇干口燥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古乐府·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干云蔽日 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树木高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煨干避湿 见“煨干就湿”作谓语、定语;指父母的辛劳。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干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干巴利脆 见“干巴利落”。
共枝别干 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作谓语、定语;用于师生关系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他们所注之书,或所见不同,各有所取;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
昼干夕惕 日夜勤勉戒慎。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墨迹未干 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湿肉伴干柴 形容拷打。
干霄蔽日 犹干云蔽日。作谓语、定语;形容树木高大。清·何绍基《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奇松古柏,干霄蔽日,真气真骨真形,岂待浑成于影哉!”
二卵弃干城 卵:鸡蛋;干城:捍卫者。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孔丛子 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干卿何事 干:关涉;卿: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作谓语;用于口语。宋·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口干舌燥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联合式;作谓语、补语;指非常干渴。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 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枝干相持 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暨乎战国,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
整顿干坤 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阴阳等。治理国家,使混乱的局面变得有秩序。
矫情干誉 故违常情,以求美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其余凡贪官、污吏……及矫情干誉、欺世盗名种种之人,无不随业得报,一一不爽。”
搜岩采干 比喻多方搜求民间遗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魏书 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轻动干戈 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否定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7回:“我徒弟纵有手段,决不能轻动干戈。”
涸思干虑 犹言绞尽脑汁。作谓语、宾语;用于思考问题。明·王志坚《表异录·艺文》:“极思为文,曰涸思干虑。”
烈火干柴 比喻男女欢情很深。作宾语;指男女关系。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干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
回干就湿 谓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冲寒劳气力,回干就湿费心怀。”
非意相干 非意:意料之外;干:冒犯。意外的无故冒犯。偏正式;作谓语;指意外的无故冒犯。晋 王隐《晋书 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鼓足干劲 鼓:鼓动,振作。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作谓语、状语;用于做事。朱德《上黔灵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干城之将 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作宾语;指保卫国家的将士。《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倒置干戈 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动宾式;作谓语;表示不再打仗。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干干净净 没有污垢、尘土、杂质。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污垢。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煨干就湿 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作谓语、定语;指父母的辛劳。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干就湿母艰辛。”
干净利索 快速彻底,不拖泥带水。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性格。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干净利索,标致好看。”
焦唇干肺 谓忧心如焚,肺为之枯干。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顺民》:“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敢想敢干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干脆利索 同“干脆利落”。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性格。莫应丰《将军吟》第24章:“‘回去,回去!’政委朝门外把手一挥,干脆利索地答复了他。”
朝干夕愓 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推干就湿 同“推燥居湿”。作谓语、宾语;用于母亲。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材优干济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能。《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寝苫枕干 谓古时父母被人所杀,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时刻不忘报仇。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一干一方 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
外强中干 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大干物议 干:冒犯;物议:众人的议论。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干物议的。”
倒持干戈 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宝剑。《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仪仗。《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口燥喉干 燥:干。形容非常干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老舍《赵子曰》:“直喊到他口燥喉干,心中发空,才打道进城回公寓。”
干父之蛊 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作宾语;指子承父业。《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鸿渐于干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干君何事 干:关涉;君: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作谓语;用于口语。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