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乡的成语

有关乡的成语

有关乡的成语共收录57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四乡八镇 泛指周围的许多乡村和集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当下统率大队走到乡下,东南西北,四乡八镇。整整兜了一个大圈子。”
武断乡曲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史记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穷乡僻壤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乡壁虚造 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温柔乡 比喻美色迷人之境。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
离乡别土 同“离乡背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飘泊的生活。唐·元稹《花栽》诗:“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颓。”
村邻乡舍 指农村的左右邻居。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1章:“若是让村邻乡舍都知道,他田福堂的脸都没处搁。”
乡风慕义 乡:通“向”。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仪。作谓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延颈举踵,媀媀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入乡随俗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习俗。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连动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大宁道宽禅师》:“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
心乡往之 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作谓语、定语;表示对人或事的向往。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近乡情怯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抛乡离井 离开家乡故土。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在外瓢泊。靳以《去路》:“我这么大年纪,我可不愿意抛乡离井地走那么远。”
斐然乡风 翩然地闻风归向。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作谓语、定语;指在外瓢泊。见“背井离乡”。
乡乡而饱 乡:通“飨”;乡乡:吃得很满足。形容吃得很满足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
靡然乡风 见“靡然向风”。作谓语;指形成风气。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下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他乡异县 指远离家乡的外地。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外地。《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乡曲之誉 乡曲:乡里。同乡的称誉。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
离乡背井 乡、井:家乡;背:离开。离开家乡;到外地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元 关汉卿《金线池》:“我依旧安业着家,他依旧离乡背井。”
随乡入乡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连动式;作谓语;同入乡随俗。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还乡昼锦 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作谓语;指衣锦还乡。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偏乡僻壤 荒凉偏僻的地方。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荒凉地。孙中山《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他乡遇故知 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作宾语、定语;指异地遇到老乡等。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个,今日又去打虎,谁知恰好遇见贤侄。邂逅相逢,真是‘万里他乡遇故知’可谓三生有幸!”
鱼米之乡 指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鱼米之地”。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唐 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走乡随乡 走到哪里就顺随哪里的民情习俗。作谓语、宾语、定语;同“入乡随俗”。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是呀!应该走乡随乡才是。”
不可乡迩 见“不可向迩”。《左传·庄公十四年》:“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他乡故知 故知:老朋友,熟人。在异地遇到老朋友或熟人。作宾语、定语;指遇到好友。明 天然智叟《石头点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他乡故知,分外亲热。”
乡里夫妻 乡里:家乡。指相守在一起不分离的夫妻。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杨慎《升庵诗话·乡里夫妻》:“俗语云:‘乡里夫妻,步步相随。’言乡不离理,如夫不离妻也。”
离乡背土 见“离乡别土”。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飘泊的生活。元·张浩养《一枝花·咏喜雨》套曲:“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得也离乡背土。”
本乡本土 土:乡土。本地或家乡。联合式;作定语;指家乡。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离乡别井 见“离乡背井”。作谓语、定语;指在外瓢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情道理书》:“离乡别井,劳碌奔驰,不分蚤夜。”
鱼肉乡里 鱼肉:比喻受宰割;乡里:地方上的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当作鱼、肉一样任意宰割。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解放日报》1944.4.5:“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一定要‘入乡问俗’。”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乡规民约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乡村规矩。
随乡入俗 见“随乡入乡”。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明·汤显祖《邯郸记·望幸》:“则怕珍羞不齐,老皇帝也只得随乡入俗了。”
告老还乡 年老辞职,回到家乡。作谓语、宾语;指官员辞官回家。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
乡巴佬 笨拙、迟钝又粗俗质朴的乡下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2章:“我还没有能变成一个纯粹的城里人,但也不完全是一个乡巴佬了。”
邻里乡党 周制1邻=5家,1里=5邻,1党=500家,1乡=12500家。泛称一乡的人。作主语、宾语;指邻居。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世》:“毋!以与你邻里乡党乎!”
物离乡贵 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紧缩式;作宾语、定语;指物品离开产地越远越珍贵。明 沈璟《埋剑记 柔远》:“自古道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语话,信非假,到如今转忆家。”
鱼米乡 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作主语、宾语;指江南。《洪湖赤卫队》第三场:“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
人离乡贱 谓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沈璟《埋剑记·柔远》:“自古道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语话,信非假,到如今转忆家。”
乡曲之情 乡曲:乡里。同乡的情谊。作宾语;用于书面语。唐·牛肃《吴保安》:“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施。”
背井离乡 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离开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得已而离别家乡。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流落他乡 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外地。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地。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
无何有之乡 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动宾式;作宾语;指空无所有的地方。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貊乡鼠壤 见“貊乡鼠攘”。作宾语、定语;指坏人聚集的地方。
冥漠之乡 见“冥漠之都”。作宾语;多用于迷信说法。明·归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于老,同返于冥漠之乡。”
客死他乡 客死:死在异乡或国外。死在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死在异乡。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争我病势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难支遣,忙赶上头里的丧车不远,眼见客死他乡有谁祭奠。”
乡利倍义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乡利倍义乎!”
瘴乡恶土 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有知己者荐为端州巡官,念瘴乡恶土,实不愿行。”
衣锦还乡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指富贵后回家乡。《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无何有乡 无何有之乡。作宾语;指空无所有的地方。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我们小小一点沉闷会被它荡到无何有乡去了。”
貊乡鼠攘 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作宾语、定语;指坏人聚集的地方。清·龚自珍《<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今之世,有穷陬荒滨,貊乡鼠攘。”
乡土难离 乡土:家乡,故土。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心境等。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违乡负俗 离别家乡,违背世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昔苏季、张仪违乡负俗,尚复招三方以事赵,请六国以尊秦。”
衣锦过乡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新唐书 于高张传》:“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