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家的成语
有关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家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累世通家 | 累:接连;通家:世交。世世代代互相交好。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续汉书》:“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
大家闺秀 | 大家:世家望族;闺秀:出身名门的女子。原指富贵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现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当家立计 |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治家。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 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 作宾语、分句;用于号召人。 | 周作人《杨柳》:“大抵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的大题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 |
四海一家 |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
不是冤家不聚头 | 聚头: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仇人不可避免相见。 | 《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
千金之家 | 指富豪之家。 | 作主语、宾语;指富贵之家。 |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五回:“颠倒是非,飞片纸能丧数人之命;变乱黑白,造一言可破千金之家。” |
书香人家 | 同“书香门第”。 |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的家庭。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
人亡家破 |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 作定语、状语;指家遭不幸。 | 《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
当家立纪 | 指管理家务。 | 作谓语、定语;指管家。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风流俊俏,百伶百俐,当家立纪、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 |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 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
破国亡家 |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 作谓语、定语;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 | 唐 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招揽生意的用语。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
破家竭产 | 见“破家败产”。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破产。 |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后唐明宗尝入仓观受纳……曰:‘仓禀宿藏,动经数岁,若取之如此,后岂免销折乎?’吏因诉曰:‘自来主藏者所以至破家竭产以偿欠,正为是。’” |
万家之侯 | 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诸侯。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 |
小康之家 | 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的家庭。 |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小康之家,就看得赌具是解闷的要紧东西。” |
家衍人给 | 衍:满溢,盈多;给:丰足,充裕。家家富裕,人人丰足。 | 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宋、卫、韩、梁,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 |
家长理短 |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 作宾语、定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便是褚大娘子,也和她两年有余不曾长篇大论的谈过个家长理短。” |
小家子气 |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 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办得不露火势,也不露小家子气。” |
破家为国 | 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 作谓语;指一心为国。 | 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
家言邪学 | 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见;邪:不正当;邪学:邪说。指偏见邪说。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学所以恶儒者也。” |
旷邈无家 | 旷:空阔;邈:远。远离家乡,没有家室。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行当为君谋一佳耦。” |
东家效颦 | 见“东施效颦”。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刻意模仿。 | 参见“东施效颦”。 |
家书抵万金 | 比喻家信的珍贵。 | 作宾语、分句;比喻家信的珍贵。 | 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
家鸡野鹜 | 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 作宾语、定语;指风格各异。 |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
忧国忘家 | 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 作谓语、定语;指一心为国。 | 《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
国家栋梁 |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
家反宅乱 | 见“家烦宅乱”。 | 作宾语、状语;形容家里吵吵闹闹。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月娘道:‘他见你家反宅乱要去,你管他腿事?’” |
钟鼎人家 | 见“钟鼎之家”。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
家烦宅乱 | 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 | 作宾语、状语;用于家庭不和。 | 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
诗家三昧 | 作诗的诀窍。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
养家糊口 | 谓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15回:“养家糊口,个个皆然。” |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 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汉 班固《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
小家子相 | 相:相貌,样子。小户人家的气派。 | 作宾语、定语;指人行为放不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我们小本经纪,如何要打短我的?相公须放宽宏大量些,不该如此小家子相。” |
安家乐业 |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活安定,精神富足。 |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梨元咸安家乐业。” |
乔木世家 | 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 | 作宾语、定语;用于树木。 |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家成业就 | 谓有了家产。 | 作谓语、状语、宾语;指成家立业。 | 《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 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作分句;用于自谦。 | 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国家大计 | 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 作主语、宾语;指与国有关的事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国耳忘家 | 见“国而忘家”。 | 作谓语、定语;指人爱国。 | 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众多人家。 | 孙犁《画的梦》:“千家万户的年画,给了我很多知识。” |
自出一家 | 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 作谓语、定语;指独特的见解。 | 《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
文献之家 |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 ||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 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
出家弃俗 | 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2回:“我已出家弃俗,家中之事,公主自为主之,我何苦又去管他?” |
泛家浮宅 | 泛:漂浮水上。形容以船为家,浪迹江湖。 | 作宾语、定语;指浪迹江湖。 | 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龚惟长先生》:“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 |
国恨家仇 | 恨:怨恨。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 | 作宾语;指共同的仇恨。 | 《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
白手成家 |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很差的条件下创业。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
爱国如家 |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把国当成自己的家。 | 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
一家老小 | 谓全家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 |
不是冤家不碰头 | 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
宜家宜室 |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 作谓语、定语;形容女性有德行。 |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家家户户 | 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 作宾语、主语、定语;指所有的人家。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
倾家破产 | 拿出或丧失掉全部家产。 | 作谓语、定语、补语;指破产。 | 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
故家乔木 |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 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
儒家经书 |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经典著作。 | |
冤家路狭 | 见“冤家路窄”。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仇人相见。 | 《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
黼国黻家 | 谓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 ||
无家可奔 | 见“无家可归”。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虽说腰间里都有几两盘缠,却一时无家可奔。” |
大家风范 |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 作宾语;指人的气质。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 | 禄:福。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 | 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晋·挚虞《门铭》:“禄无常家,福无定门,人谋鬼谋,道在则尊。” |
东家丘 | 丘:孔丘。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称孔子为“东家丘”。指对人缺乏认识,缺乏了解。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原从行,卒。”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
大方之家 | 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 偏正式;作宾语;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 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发家致富 | 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这个村子里的‘大能人’,更关心的却是个人的发家致富。” |
家道小康 | 家道:家境;小康: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活。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 主谓式;作定语、宾语;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 宋·洪迈《夷坚志》。 |
家翻宅乱 |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
禄无常家 | 禄:福。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晋·挚虞《门铭》:“禄无常家,福无定门,人谋鬼谋,道在则尊。” |
坑家败业 | 产业散尽,家道没落。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 |
泛宅浮家 | 谓以船为家。 | 宋·张元干《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宋·陆游《书志》诗:“老身长子知无憾,泛宅浮家苦未能。” | |
不识东家 |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 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货。 |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
家给民足 |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家给人足 | 给:丰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饱暖。 |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百家争鸣 |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
家无常礼 | 谓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 作宾语、定语;用于家庭内部等。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行者道:‘孩儿,家无常礼,不须拜;但有甚话,只管说来。’” |
国而忘家 |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 作谓语、定语;指爱国。 |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
告老还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 作谓语、宾语;指官员辞官回家。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名唤王忠,曾做过宰辅,如今告老还家。” |
白手兴家 | 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很差的条件下创业。 | 沙汀《记贺龙》十一:“联络参谋极力称赞这些同志都是白手兴家的能手。” |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
法家拂士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 作宾语、定语;指忠臣贤士。 |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毁家纾国 | 见“毁家纾难”。 | 作谓语、宾语;指大公无私。 | 清·钱谦益《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夫毁家纾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作宾语、定语;指出门事宜。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
家破身亡 | 家庭毁灭,自身死亡。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 | 《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
创家立业 | 立业:建立事业。成立家庭,建立家业。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我还要创家立业哩!” |
家财万贯 | 万贯:古代用绳索穿钱,1贯=1000文,钱很多。形容十分富有。 |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富有。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3回:“挣下的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府县之中很有脸。” |
胜负兵家之常 | 兵家:军事家。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
全家福 | 全家人的合影或指荤的杂烩。形容全部聚集。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张爱玲《浮花浪蕊》:“多数是住宅外阳光中的小照片,也有照相馆拍的全家福。” |
家丑不外扬 | 丑:羞耻;扬:宣扬,传播。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向外人宣扬。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玄门偃禅师法嗣》:“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不欲说似人。’曰:‘为甚么却如此?’师曰:‘家丑不外扬。’” |
忧公如家 | 忧:忧虑。忧虑国事,就像忧虑家事一样。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洪传》:“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
家累千金 | 谓家中极富财产。 |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富有。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侍中殷仲文进曰”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仲文]性甚贪吝,多纳贿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
冤家路窄 | 冤家:仇人。仇人在狭路上相遇;来不及回避。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
家藏户有 | 家家都有。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昆曲《十五贯》第六场:“本县民风浇薄,赌风极盛,这骰子么,家藏户有,不足为奇。” |
家鸡野雉 |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 作宾语、定语;指不同的风格。 |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
家弦户诵 | 弦:弦歌;用琴瑟伴奏来吟诵。家家吟唱;户户诵读。形容好的诗文家家传诵;尽人皆知。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诗文流传很广。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郭生》:“时叶、缪诸公稿,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
胡越一家 | 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犹言四海一家。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
一家之学 | 自成一家的学派。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