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捐的成语

有关捐的成语

有关捐的成语共收录25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包罗一切。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捐生殉国 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作谓语、宾语;指为国捐躯。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捐弃前嫌 抛弃旧有的嫌隙。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汉 王褒《九怀 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粉骨捐躯 指粉身碎骨,献出生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了事业等。唐 杜牧《又谢赐批答表》:“势当戮力尽瘁,粉骨捐躯,知无不为,见死宁避!”
为国捐躯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捐金抵璧 谓不重财物。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捐躯殉国 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作谓语、宾语;指为国捐躯。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顶踵尽捐 犹言顶踵捐糜。
捐躯赴难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为国捐躯。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自我得之,自我捐之 捐:舍弃,抛弃。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
捐躯殒首 捐躯:牺牲生命;殒:坠落。舍弃身躯,抛弃头颅。形容不惜牺牲生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王安石《第三札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躯殒首,无以上报。”
捐身徇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秋扇见捐 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作定语;用于女性。汉 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慷慨捐生 慷慨:意气激昂。捐生:舍弃生命。正义凛然地献出生命。作谓语;用于为国捐躯。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顶踵捐糜 谓捐躯,牺牲。
秋毫见捐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捐华务实 捐:舍弃;务:勉力从事。抛弃浮华,务求朴实。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
矢志捐躯 矢:通“誓”,发誓;捐躯:牺牲生命。立志牺牲而不屈服。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史稿·尚可喜传》:“惟知矢志捐躯,保国岭南,以表臣始终之诚。”
捐残去杀 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作宾语、定语;指以德化民。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捐本逐末 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作谓语、定语;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北史 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捐忿弃瑕 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捐躯报国 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舍弃身躯,报效国家。《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捐躯济难 捐躯:牺牲生命;济:救助。牺牲生命,以解救国家的危难。作谓语、宾语;用于爱国者。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苛捐杂税 苛:苛细、繁重;杂:多种多样的。指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而强行征收的苛细繁重的捐税。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郭沫若《天地玄黄 拙劣的犯罪》:“在整个经济危机之下,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之下,在卑劣的利诱腐化之下,成本提高了,购买力减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