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旗的成语
有关旗的成语
有关旗的成语共收录51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旗帜鲜明 | 旗:军队用的旗帜。原指军旗鲜艳;后指对某些问题态度明朗。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政治态度明确,立场坚定。 | 清 钱采《说岳全传》:“兀术好生疑惑,忙出营前观看,果然依旧旗帜鲜明,刀枪密布,不知何故。” |
重振旗鼓 | 见“重整旗鼓”。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 清·湘灵子《轩亭冤·惊梦》:“侬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平权文劝戒女子。” |
旌旗蔽天 | 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 宋·周密《武林旧事·御教》:“戈甲耀日,旌旗蔽天,连亘二十余里,粲如锦绣。” |
摇旗呐喊 | 呐喊:奋力激呼。指古代作战时;摇动旗子;大声喊杀助威。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 | 元 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摇旗呐喊,簸土扬沙。” |
斩将搴旗 | 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
搴旗斩将 |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 作谓语、宾语;指英勇善战。 | 《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
扯鼓夺旗 | 形容作战勇敢。 | 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 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 |
正正之旗 |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 作宾语、定语;指军威。 |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
斩将刈旗 | 同“斩将搴旗”。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旗靡辙乱 | 谓阵脚已乱,抵挡不住。 |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失败。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旗开马到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开始时。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
辙乱旗靡 |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重兴旗鼓 | 犹言重整旗鼓。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现下招集人才,团练军马,倘有机会可乘,一定重兴旗鼓。” |
搴旗虏将 | 搴:拔取;虏:俘获。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 作谓语;指英勇善战。 | 宋·崔伯易《感山赋》:“乘间薄人,肝脑涂地,以搴旗虏将而为乐。” |
掩旗息鼓 | 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收溃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
旗鼓相当 |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 |
扯顺风旗 | 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顺势。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
偃旗仆鼓 | 见“偃旗息鼓”。 |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 宋·苏洵《权书·法制》:“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顺利时。 | 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
卧鼓偃旗 | 卧鼓:停止敲鼓;偃旗:放倒旗子。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 《周书·王思政传》:“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 |
红旗报捷 | 清代军队出征,打了胜仗,派专人手持红旗,急驰进京报捷。现用作报喜的意思。 | 主谓式;作宾语;用作报喜的意思。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先生此去,何异登仙。指日红旗报捷,甚么司马黄堂,都是指顾间事。” |
旗布星峙 | 犹言星罗棋布。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王粲《游海赋》:“若夫长洲别岛,旗布星峙。”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集体活动。 | 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
顺风扯旗 | 顺;趋向同一方向。顺着风向扯起旗子。比喻因势乘便行事。 | 作谓语、定语;指因势乘便。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6章:“一块浓黒的云彩,顺风扯旗地从西北方向飞过来。” |
鼓馁旗靡 |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 作谓语、定语;用于士气等。 |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 |
斩将夺旗 |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同“斩将搴旗”。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群音类选 官腔类 八义记 拷问如姬》:“只消受得瘗粉埋香,索强似斩将夺旗。” |
卧旗息鼓 | 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 |
仆旗息鼓 | 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 《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
偃旗卧鼓 | 见“偃旗息鼓”。 |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 《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
旌旗蔽空 | 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 宋·苏轼《前赤壁赋》:“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搴旗取将 |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吴子 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
拔旗易帜 | 旗:旗帜;易:换。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 作谓语;指取代。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
重张旗鼓 | 重:重新;旗鼓:古时作战用的旌旗与战鼓。比喻失败或受挫折后,重新整顿与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8回:“圣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张旗鼓,又复上台。” |
黄旗紫盖 |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 作宾语、定语;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
收旗卷伞 | 喻停止活动。 |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
卷旗息鼓 | 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 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
星旗电戟 | 军旗象繁星,剑戟如闪电。比喻军容之盛。 | ||
旗开取胜 |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作谓语、定语;指顺利成功。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虎旅醒醒士气盈,旗开取胜虏尘清。” |
旌旗蔽日 |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日光。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 |
旗开得胜 |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旌旗卷舒 | 舒:展开。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 魏书 傅嘏传》:“扫除凶逆,芟荑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 |
别树一旗 |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 作谓语、定语;指另创局面。 |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找保护伞。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
搴旗斩馘 | 搴:拔取;馘:割敌人的左耳。拔取敌人的旗帜,斩杀敌人的将士。形容勇猛善战。 | 作谓语、宾语;指英勇善战。 | 唐·陈子昂《为建安王誓众词》:“今日之伐,须如雷霆之震,虎豹之系,搴旗斩馘,扫孽除凶。”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 作谓语、宾语;指制造声势。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
旗鼓相望 | 望:向远看。队伍很长,旗帜和战鼓前后相接,威武雄壮。 | 作谓语、定语;用于声势等。 | 《魏书·苻坚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七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
鼓旗相当 | 同“旗鼓相当”。 | 作谓语、定语;指势均力敌。 | 《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
重整旗鼓 | 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 宋 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17卷:“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 |
靡旗辙乱 | 靡:倒下。指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军事或集体活动。 | 《宋书·沈攸之传》:“未有凭陵我郊沂,侵轶我河县,而不焚师殪甲,靡旗辙乱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