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争的成语
有关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争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桃柳争妍 | 妍:美。桃花与柳树竞媚比妍。形容春日景色美不胜收。 | 作谓语、定语;指春天。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一路上春光明媚,桃柳争妍,不觉欣欣喜喜。” |
虎斗龙争 |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
争光日月 | 指人的精神或事业可以同日月比光辉。 | 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等。 | |
力争上游 | 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
争先恐后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动作等。 |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
鸡争鹅斗 |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争吵。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争鹅斗,叫别人笑。” |
争锋吃醋 | 见“争风吃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可知是个贱骨头。” |
争奇斗艳 | 互相争斗,以新奇艳丽来取悦于他人。亦作“争奇斗异”。 | 作谓语、定语;用于花卉。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
逐利争名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名利心重。 | 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 |
争权攘利 | 见“争权夺利”。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
面争庭论 | 同“面折庭争”。 | 作宾语、定语;指为人敢说话。 | 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必范君也。”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争斤论两 |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 作谓语、宾语;指人放不开。 | |
争妍斗奇 | 形容百花盛开,竞相化美。 | 作谓语、定语;指花或美女。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州人相与惊异,交口称说。” |
争短论长 | 犹争长竞短。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当下一边是落难之际,一边是富厚之家,并不消争短论长,已自一说一中。” |
斗丽争妍 | 竞相比赛艳丽。 | 作谓语、定语;用于花草或女性。 | 清·顾禄《清嘉录·山塘看会》:“每会至坛,箫鼓悠扬,旌旗璀璨,卤簿台阁,斗丽争妍。” |
暗斗明争 | 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权夺利。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部争斗。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南方的桂滇黔等小军阀,暗斗明争,弄得全中国民不聊生!中国政治真糟啦!” |
白蚁争穴 | 比喻竞逐名利。 | 作宾语、定语;指争名逐利。 | 元 马谦斋《沉醉东风 自悟》曲:“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
争红斗紫 | 形容百花争艳。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与世靡争 | 靡:无。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消极避世。 | 晋·潘岳《许由颂》:“邈哉许公,执真履贞,辞尧天下,抱朴隐形,川停岳峙,澹泊无营,栖迟高山,与世靡争。” |
你夺我争 | 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 | 作谓语、定语;指相互争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东扯西拽,你夺我争,纷纷乱嚷。” |
与日月争光 | 指人的精神或事业可以同日月比光辉。 | 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等。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
斗怪争奇 | 谓以奇怪取胜。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清·郁永河《土番竹枝词》之八:“铜箍铁镯俨刑人,斗怪争奇事事新。” |
百家争鸣 |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
争长论短 | 长、短:指是非;优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争论谁是谁非;谁高谁低。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宋 柳开《穆夫人墓志铭》:“异性相聚,争长竞短。” |
道长争短 | 见“道长论短”。 | 作谓语、宾语;指评论。 | 林如稷《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
斗艳争妍 | 见“斗艳争妍”。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美。 | 清·归庄《看寒花记》:“因思春夏秋之花,斗艳争妍,逾旬则色衰态倦,甚且有一日半日而谢者。” |
蜗角斗争 | 蜗:蜗牛;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 作宾语;指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
争多论少 | 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 | 作谓语、定语;指放不开。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扶持小儿女大了,但凭胡乱分些便罢,决不敢争多竞少。” |
争奇斗异 | 竞相争斗,标新立异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吟坛才子争奇斗异,各献所长。” |
门户之争 | 宗派之间的争论。 | 作主语、宾语;指宗派之间的争论。 | 《清史稿 沈桂芬翁同龢等传论》:“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 |
面折廷争 | 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
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
滕薛争长 | 滕侯与薛侯争夺席位。指争夺尊位或首位。 | 作宾语、定语;指争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 |
蛮触之争 |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据理力争 | 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 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
鼓脑争头 | 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勤儿每正鼓脑争头,斗喧呼谢馆秦楼。” |
战争贩子 | 挑起战争的人。指依靠煽动战争而从中牟利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
并驱争先 | 指竞争高下。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竞争。 |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
蚁斗蜗争 | 比喻微末的争斗。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 刘克庄《和仲弟》之四:“蚁斗蜗争求予没,老夫身世自难裁。” |
争前恐后 | 见“争先恐后”。 |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
知而不争 | 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蜗角之争 |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宋礼立裹之约,希蜗角之争。” |
炫奇争胜 | 炫:夸耀。夸耀新奇,竞争胜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火神庙中玉器摊,尤炫奇争胜,贵族妇女及富商外贾多趋之。” |
鸡鹜相争 |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
争妍斗艳 | 竞相比美。 | 作谓语、定语;指花或美女。 | 郭沫若《丁东草·石榴》:“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 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 | 作谓语、宾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争鸡失羊 | 比喻贪小失大。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因小失大。 | 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争鸡失羊,亡其金囊。” |
奋勇争先 | 奋:振起,发扬。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 | 作谓语、状语;指作表率。 | 明·郭勋《英烈传》第35回:“那德胜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的汉兵大败而奔。” |
斗艳争辉 | 竞相比赛美丽、焕发容光。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美。 |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只趁事持夸窈窕,斗艳争辉呈面峭(俏)。” |
争名逐利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名利心重。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青衫记·华阴骑驴>》:“争名逐利,枉将人白日驰驱。” |
只争朝夕 | 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争先士卒 | 士卒:士兵。指作战勇敢,都争先在前。 | 作谓语、定语;指带头。 | 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
郑人争年 |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 作宾语、定语;指瞎争论。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
廷争面折 | 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 | 作宾语、定语;指直言敢谏。 | 《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
百花争妍 | 妍:美;艳。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形容繁花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各种美好事物竞相媲美。 | 冯德英《苦菜花》第六章:“尽管外面是冰天雪地,屋内却是百花争妍,春光灿烂。” |
十鼠争穴 | 穴:动物的窠巢。比喻坏人聚集互相争斗。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梁书·元帝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 |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 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
桃李争妍 |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 作谓语、定语;指春天。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
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 作谓语;指上进心很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
竞短争长 | 指与别人争优劣,比高下。 | 作谓语、宾语;用于竞争。 | 宋·陈亮《谢张侍御启》:“竞短争长,无复此梦。” |
争强斗狠 | 犹争强好胜。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个性。 |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譬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在这儿便种下了堕落的种子。” |
恃强争霸 | 凭借自己的强大争夺霸权。 | 作谓语、定语;用于斗争等。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一回:“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 |
只争旦夕 | 亦作“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 作谓语、定语;指抓紧时间。 | 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
桃李争辉 | 桃花与李花竞媚比妍。形容春日景色美不胜收。 | 作谓语、定语;指春天。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花也则为你不与那繁花争媚,花也则为你不同他桃李争辉。” |
鸡鹜争食 |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
刑天争神 | 刑天:神话人物。刑天同天帝争夺神位。比喻大无畏的精神。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
争权夺利 | 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
斗色争妍 | 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美。 | 明·何景明《二月见梅》诗:“巡檐一笑卿相慰,斗色争妍非尔时。” |
争名竞利 | 见“争名夺利”。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宋·秦观《自警》诗:“争名竞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 |
分秒必争 |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
争强显胜 | 犹争强好胜。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群音类选 北腔类 海神记 王魁诉神》:“恐怕他褒贬村,争强显胜各挝俊,惟求鸨儿心内喜。”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
斗媚争妍 | 竞相比赛妩媚艳丽。 |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美。 | 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鱼轩]中有二女,装束艳冶……斗媚争妍,堪称双绝。” |
蛮触相争 |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 |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争强斗胜 | 犹争强好胜。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定要丧了那羞恶的良心,戴了鬼脸,千方百计,争强斗胜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
踊跃争先 | 踊跃:欢欣奋起的样子。积极争着赶在前头,不甘落后。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遇见善事,莫不踊跃争先,毫无小人习气,因而邻邦都以‘大人国’呼之。” |
争分夺秒 |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雀鼠之争 | 指强暴侵凌引起的争讼。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
争天抗俗 | 与大自然斗争,同落后的风俗习惯抗衡。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
争长争短 | 计较细小出入,争竞利害得失。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为利图名呵如燕雀营巢,争长争短,如狼虎竞食。” |
百花争艳 | 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新事物层出不穷,互相媲美。 | 王朔《懵然无知》:“整个晚会都用小演员,儿童演儿童看,台上台下天真烂漫,百花争艳。” |
知出乎争 | 知:智慧,知识。争:斗争,竞争。智慧从斗争中得来。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且若亦知夫德之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
争风吃醋 | 因忌妒而明争暗斗(风:风韵;吃醋:常指在男女关系上产生嫉妒情绪)。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月香好副嘴脸,年已长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见得。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 |
争猫丢牛 | 比喻贪小失大。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因小失大。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0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
龙战虎争 | 同“龙争虎斗”。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
争长相雄 | 争相为长为雄。 | 作谓语、宾语;指竞争。 | 清·严复《天演论》:“势如争长相雄。” |
争长黄池 | 长:年高,盟长;黄池:春秋地名,今河南省封丘西南。春秋时,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吴、晋争为盟长。指比较高低,力争占据上风。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左思《吴都赋》:“胜强楚于柏举,栖劲越于会稽。阙沟乎商鲁,争长于黄池。” |
群芳争艳 | 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在比美、斗妍。 | 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及花草等。 | 明·赵弼《青城隐者记》:“时值仲春,群芳竞艳,百卉争妍。” |
与世无争 | 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 《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
争名夺利 | 争夺名位和利益。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名利心重。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
寸土必争 | 寸土:极小的一片土地。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放弃任何利益。 | 《新唐书 李光弼传》:“两军相敌,尺寸必争。” |
争强好胜 | 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也作“争强斗胜”、“争强显胜”、“争强要胜”。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
能争惯战 |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善于作战。 | 作谓语、定语;指善于作战。 | 《平鬼传》第15回:“自通姓名,就叫累鬼,能争惯战,有万夫不当之勇。” |
十手争指 | 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触斗蛮争 | 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后因以“触斗蛮争”喻为私利而争斗。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争权夺利等。 | 清·尤侗《注云飞·十空曲》:“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