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丧的成语

有关丧的成语

有关丧的成语共收录81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丧门星 爱争吵的人。比喻带来灾祸或者晦气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等。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犯着这位丧门星,事情可就大大的不妥了,我先去碰碰看罢!”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作谓语、定语;指办事方式不对。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丧气鬼 指不愉快的人或脾气坏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丧明之痛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作宾语;指丧子的悲伤。《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神丧胆落 形容心神极为惊恐不安。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等。清·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报贝元徽》:“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丧言不文 文:文体,辞采。指居丧其间言辞要质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孝经·丧亲篇》:“子曰:‘孝子之丧亲也……礼无容,言不文。’”
嗒焉自丧 嗒焉:沮丧的样子。形容若有所失或灰心丧气的心态作谓语、定语;指灰心。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惊心丧魄 亦作“惊心褫魄”。形容十分恐惧。作谓语、定语;用于恐惧时。清·唐甄《潜书·远谏》:“诵吾之言,有不惊心丧魄、手战股栗者,非君也。”
魂消胆丧 同“魂飞魄散”。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魂飞神丧 同“魂飞魄散”。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唐·裴铏《传奇·孙恪》:“恪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恸。”
丧胆游魂 丧:丧失;丧胆:形容恐惧到极点;游魂:魂游。魂魄飘荡无定。形容恐惧至极。形容惶恐无主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老舍《骆驼祥子》:“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的走,遇见了小马儿的祖父。”
魂耗神丧 耗:减损,消耗;丧:丧失。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极为惊恐,不知所措。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视州县守令,若鹓鸾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神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
囚首丧面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表。宋·苏洵《辨奸论》:“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情也哉?”
丢魂丧胆 形容非常惊慌。作状语、定语;指人惊慌。张希平《雁翎队》:“伪军见我们登上船,吓得丢魂丧胆。”
丧魂落魄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管桦《惩罚》:“鬼子山本踉跄了一下,岔开两腿,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川岛。”
时日曷丧 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极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书 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孔传:“众下相率为怠情,不与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欲杀身以丧桀。”
失魂丧胆 形容极度恐慌。作谓语、定语;用于惊慌等。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如丧考妣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一言丧邦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作宾语、定语;指关键人物的言语。《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嗒然若丧 形容懊丧的神情。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深情。《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闻风丧胆 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极度恐惧。丧胆:吓破胆。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唐 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惊魂丧魄 形容十分恐惧。作谓语、状语;用于恐惧时。明·李贽《四书评·论语·季氏》:“使季孙闻之,不惊魂丧魄也哉!”
丧魂失魄 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丧天害理 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作谓语、定语;指做事违背天道。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急于做官,所以丧天害理,至于如此。”
丧胆亡魂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斯,面不改色。”
不丧匕鬯 匕鬯:宗庙祭祀物品。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居,不废宗庙祭祀作谓语;用于纪律等。《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丧心病狂 丧:丧失;失去;心:指理智;狂:疯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病风丧心 风:通“疯”,疯狂。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作谓语、定语;指人发昏。宋·苏洵《谏论》:“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
借面吊丧 意谓虚有其表。作谓语、定语;用于讥讽人。《后汉书·弥衡传》载:汉末弥衡恃才傲物,别人问他对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但实则徒有虚表,故答道:“文若,可借面吊丧。”
垂首丧气 同“垂头丧气”。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失魂丧魄 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元 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尾生丧身 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作宾语、定语;指人死板。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灰心丧意 犹言灰心丧气。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意志消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也实在没精神。”
养生丧死 同“养生送死”。丧,治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养生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
玩物丧志 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尚书 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胆丧魂惊 同“胆裂魂飞”。作状语;指害怕。《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丧门神 指专管死丧哭泣的凶神,比喻给人带来晦气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山上有个强人,平生只好杀人,世人把他比做丧门神,姓鲍名旭。”
败国丧家 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作谓语、定语;指国破家亡。《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魂飞胆丧 同“魂飞魄散”。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垂头丧气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的样子。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丧家之犬 失去主人家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7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丧伦败行 丧:丧失;伦:人伦;行:品行。丧失了人伦,败坏了品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此亦系理数应然;只因你前生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
闻名丧胆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八回:“遂在陕西地面三载,绿林贼人闻名丧胆,江湖盗寇望影皆惊。”
傫如丧狗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玩人丧德 戏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作定语;指干坏事。《尚书·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低头丧气 失意颓丧貌。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魂丧神夺 同“魂飞魄散”。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无名氏《燕京杂记》:“妖态艳妆,逾于秦楼楚馆,初入都者,莫不魂丧神夺。”
蹙国丧师 蹙:迫促;师:军队。形容国家受难,军队失利。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惟闻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
丧身失节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亡魂丧胆 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明 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丧尽天良 丧:丧失;尽:全部;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坏人恶毒到了极点。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清 钱泳《履园丛话》:“今人既高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无服之丧 谓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作宾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邦:国家。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关键人物的言语。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
丧权辱国 丧:丧失;辱:屈辱;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无得无丧 丧:失。指没有得也没有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气义》:“无得无丧,天长地久。”
破胆丧魂 丧魂:丧失了魂魄。形容恐惧到极点。作谓语、定语;用于恐惧等。《太平广记·张和思》:“北齐张和思,断狱囚,无问善恶贵贱,必被枷锁杻械,困苦备极。囚徒见者,破胆丧魂,号生罗刹。”
丧师辱国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得不偿丧 见“得不偿失”。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得失失衡。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若有所丧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人的神态。《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魂消魄丧 同“魂飞魄散”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7回:“那火炮飞将起去,震的天崩地动,岳撼山摇,城中军马,惊得魂消魄丧,不杀自乱。”
破家丧产 见“破家败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破产。《元典章·刑部·听讼》:“带领无名子弟动计三五十,执把军器,勾忧平民,监锁吊打,抢夺财物,破家丧产,民甚苦之。”
蒙面丧心 蒙:包,遮蔽。遮起脸面,不讲良心。比喻厚颜无耻,伤天害理。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你的罪过,朝野俱知,蒙面丧心,还敢入庙!”
魂耗魄丧 同“魂飞魄散”。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视州县守令,若鹓鸾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神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
鸡虫得丧 同“鸡虫得失”。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清·蒋士铨《临川梦·不梦》:“鸡虫得丧成恩怨,鸟鼠因缘见短长。”
辱国丧师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败。《明史 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魂飞魄丧 同“魂飞魄散”。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
胆丧魂消 同“胆裂魂飞”。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害怕。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病狂丧心 狂:疯狂;丧:丧失。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作谓语、定语;指人发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今日圣驾未临时,犹俨然上坐谈兵,大言不惭,病狂丧心!”
人心丧尽 指不得人心到极点。
哭丧着脸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作谓语、宾语;指不高兴的样子。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
失神丧魄 失:丧失;魄:人的精神灵气。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之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茅盾《虹》:“怎么我近来变了呀!这样失神丧魄,没有一点精密的计算?”
丧家之狗 失去靠山,无家可归者或丧失了主子、惶张惊恐,无处投奔者。作宾语;指到处乱窜的人。《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气急败丧 同“气急败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十分慌张。茅盾《子夜》十五:“桂长林脸上挂了彩,气急败丧地跑来。”
丧失殆尽 全部失去。
扫墓望丧 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 酷吏传 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灰心丧气 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丧胆销魂 丧、销: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丧胆销魂忽地惊。”
丧胆消魂 丧:丧失;消: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1回:“今日路当险处,遇此劲敌,那残兵又都是个伤弓之鸟,谁人不丧胆消魂!”
亡魂丧魄 形容非常惊慌恐惧或心神不宁。作定语、状语;指惊慌失措。《孤本元明杂居 打董达》第二折:“哥哥你宽肺腑,休间阻,我教他亡魂丧魄,认个贤。”
心惊胆丧 内心惊惧害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若丧考妣 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极度悲伤。汉 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