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乐的成语
有关乐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乐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怏怏不乐 |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 《杨家将演义》第40回:“六郎谢恩而退,归至府中,思忆孟良、焦赞,怏怏不乐。” |
乐于助人 | 很乐意帮助别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
礼坏乐崩 |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 作宾语、定语;指动荡不安的时代。 | 《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
苦中作乐 |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 宋 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
乐行忧违 | 谓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语本《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语出《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
乐极悲生 |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发生使。 | 《史记 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
乐极哀来 | 同“乐极则悲”。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 晋·陶潜《闲情赋》:“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
乐尽悲来 | 犹言乐极生悲。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唐·陈鸿《长恨歌传》:“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 |
乐极生哀 | 同“乐极则悲”。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宋·刘克庄《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中年后,向歌阑易感,乐极生哀。” |
乐道安命 |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
乐祸不悛 | 乐:爱好;悛:悔改。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变。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其间凶残之党,乐祸不悛,则须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
及时行乐 | 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消极性享乐。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
何乐不为 | 何:为什么;为:做。为什么不乐意做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对自己有益的事当然愿意去做。 | 复句式;作状语;表示当然可以。 | 《再生缘》第79回:“讲到江三嫂原本算小,今见郡主出银,买他体面,何乐不为?” |
知命乐天 |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
靡靡之乐 | 同“靡靡之音”。 | 作主语、宾语;指庸俗音乐。 | 《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 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享乐,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
安家乐业 |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活安定,精神富足。 |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梨元咸安家乐业。” |
于飞之乐 | 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翩翩其羽。” |
忠信乐易 | 忠信:忠诚信实;乐易:和乐,平易。待人诚实、和蔼,平易近人。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周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
乐不可支 |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快乐到极点。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
乐善不倦 | 乐于坚持做好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
乐成人美 | 乐于成全人家的好事。 | 作谓语;指愿意帮助人。 | 清·叶廷琯《吹网录·建康集足本》:“与余无一日之雅,乃慨然乐成人美。” |
乐乐醄醄 | 心情十分高兴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指高兴。 | 明·无名氏《浣花溪》第四折:“锡天厨美酒嘉肴,众位公卿乐乐醄醄。” |
乐往哀来 | 欢乐逝去,悲哀到来。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汉·张衡《思玄赋》:“惟盘逸之无瞋兮,惧乐往而哀来。” |
不亦乐乎 |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 偏正式;作补语;形容动作、状态到了极端地步。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乐在其中 |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长乐未央 | 未央:未尽。长久欢乐,永不结束。 | 作谓语;指长久欢乐。 | 《金石索·汉长乐宫瓦》:“‘长乐未央’,此长东宫瓦。” |
富贵安乐 | 指富裕而有显贵的地位,过着安宁快乐的生活。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 |
好乱乐祸 | 好:喜爱,喜好。爱捣乱,好闯祸。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骠狡锋协,好乱乐祸。” |
安贫乐贱 | 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安于贫贱。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
哀乐相生 |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 作宾语、定语;指哀乐的关系。 | 西汉 戴圣《礼记 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
知鱼之乐 | 乐:欢乐。比喻善于体会物情。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曰:‘盆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广乐钧天 | 广乐:优美而雄壮的乐曲;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 作主语、宾语;指天上的音乐。 |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乃睹此广乐钧天,复见宗庙百官之美富。” |
乐极则悲 |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 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
乐事劝功 | 谓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 |
暗中作乐 | 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 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 |
幸灾乐祸 |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
乐而不荒 | 同“乐而不淫”。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宜。”杜预注:“节之以礼。” |
乐昌破镜 | 见“乐昌分镜” | 作宾语、定语;指夫妻分别。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妾有乐昌破镜之忧,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为虏所惊。” |
知足常乐 |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先秦 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举酒作乐 | 举:举办;乐:音乐。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 作谓语;用于喜庆场合。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然传》:“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 |
乐极悲来 | 同“乐极则悲”。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 |
推贤乐善 | 推:推崇;乐:爱好。推崇贤人,爱好善事。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
衣冠礼乐 |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
朝欢暮乐 | 指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警世通言 杜下娘怒沉百宝箱》:“虽则如此,两下情好愈密,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 |
乐而忘返 | 返:回还。快乐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流连忘返。 | 《晋书 符坚载记上》:“坚尝如邺,狩于西山,旬余,乐而忘返。” |
礼乐崩坏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作宾语、定语;指动荡不安的时代。 | 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 |
钟鼓之乐 | 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汉·贾谊《论时政疏》:“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 |
潘文乐旨 | 《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后因以“潘文乐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书·乐广传》:“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
乐业安居 | 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 作谓语、宾语、定语;同“安居乐业”。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乐而忘归 | 乐:喜悦。非常快乐,竟忘记返回。形容非常留恋。 | 作谓语;指非常留恋。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西巡狩,乐而忘归。” |
乐道好古 |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
乐而不厌 | 喜爱而不厌倦。 | 作谓语;用于人或物。 | 宋·欧阳修《六一笔记·夏日学书说》:“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 |
鼓乐齐鸣 |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 作谓语、定语;指气氛热烈。 | 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
安堵乐业 | 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安居乐业。 | 三国 魏 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
乐而忘死 | 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 |
先忧后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安居乐业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中性,褒义,形容工作生活都很好。 |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安身为乐 |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
安土乐业 | 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汉扬雄《连珠》:“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
安乐窝 |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舒适的家。 | 宋 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
心亿则乐 | 亿:安。心中安适就会快乐。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心亿则乐,窕则不咸。” |
与民偕乐 | 君王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作谓语、定语;指地位高的人。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 |
富强康乐 | 康乐:安乐。国家富庶强大,人民康宁安乐。 | 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等。 | 罗广斌《红岩》第22章:“人家有无穷的力量,足以解放全国人民,给全国人民以富强康乐的希望。” |
津津乐道 | 津津:兴趣浓厚。乐道:乐于谈论。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个没完。 | 清 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
敬业乐群 |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乐于与朋友探讨学问。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
乐昌之镜 | 见“乐昌分镜”。 | 作宾语、定语;指夫妻分别。 | 《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一旦事迹彰闻,思情间阻,则乐昌之镜,或恐从此而遂分。” |
逢场作乐 |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 作谓语、宾语;指偶尔应酬。 | 明·沈受先《三元记·开宗》:“对酒当歌须慷慨,逢场作乐任优游。” |
乐水乐山 | 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
极乐世界 | 佛教指阿弥陀佛成道时所居住的乐土;是一块可以摆脱人间一切烦恼的净土。后泛指无忧无虑、快乐如意的理想境界。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 《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
追欢作乐 | 见“追欢取乐”。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男性。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琼英,你到那里,好生追欢作乐,务要丞相欢喜。” |
虚中乐善 | 中:同“衷”,内心;虚中:虚心;善:善言善事。指虚心采纳善言,乐意做善事。 | 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清·刘开《问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 |
乐极则忧 | 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
郁郁不乐 | 郁郁:心里忧愁;苦闷。形容愁闷不乐。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 唐 蒋防《霍小玉传》:“伤情感物,郁郁不乐。”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作宾语、定语;指动荡不安的时代。 | 《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
乐此不疲 |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 | 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
乐贫甘贱 | 乐:喜欢;甘:甘愿;贱:地位卑微。乐于贫困的生活,甘于卑贱的地位。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3卷:“其次潇洒荜门,乐贫甘贱,抱经济之器,泛若无;洞古今之学,旷若虚,爵之不从,禄之不受。” |
伯乐一顾 |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 作宾语、定语;指得到名人的赏识。 | 《战国策 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
躬耕乐道 | 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 作谓语、定语;指过隐居生活。 | 《三国志 魏书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胡]昭乃转居浑山中,躬耕乐道,以以经籍自娱。”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等。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复杂式;作谓语、宾语;指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伯乐相马 |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主谓式;作定语;用于选人才。 |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
礼废乐崩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混乱,动荡不宁 | 作谓语、定语;用于社会局面。 | 汉·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 |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 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
乐尽哀生 | 犹言乐极生悲。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尽哀生,古来常事。” |
贫而乐道 |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 作谓语;指安贫乐道。 | 《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 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骄傲,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
喜见乐闻 | 闻:听。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 作谓语、定语;指很受欢迎。 | 茅盾《夜读偶记》:“就其形式来说是群众性的(为人民大众所喜见乐闻的)。” |
其乐不穷 | 穷:穷尽、尽头。指某一事物带来的乐趣无穷无尽。亦作“其乐无穷”、“其乐无涯”。 | 作谓语;指十分有趣。 |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 |
乐极生悲 | 极:到极点。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 |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发生使人悲伤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
乐天知命 | 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运。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并安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
乐退安贫 | 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 作谓语、宾语;指没有竞争意识。 | 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
甘贫乐道 | 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 作谓语、宾语;指儒家思想。 | 《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不仰慕之。” |
乐不思蜀 |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苦乐不均 | 均:平均。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 作谓语;形容待遇不相同。 | 《魏书·太武五王列传》:“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 |
其乐融融 | 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 作谓语、定语;用于欢乐时。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
其乐无穷 | 乐;乐趣;穷:尽头。指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 君子饮酒吟》第16卷:“家给人足,时和岁丰;筋骸康健,里闬乐从;君子饮酒,其乐无穷。” |
鞅鞅不乐 | 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鞅,通“怏”。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高兴。 | 宋·洪迈《夷坚丁志·武真人》:“武真人,名元照,会稽萧山民女也……年稍长,议以妻邑之富人,既受币,照鞅鞅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