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鞭的成语

有关鞭的成语

有关鞭的成语共收录39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蒲鞭之政 蒲:香蒲。以香蒲作鞭子,柔软不能伤人。比喻官吏施行宽厚仁慈之治。作宾语;指仁治。南朝·梁·江淹《为始安王拜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
鞭驽策蹇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作谓语;用于自谦。明 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策马扬鞭 本义是举起马鞭驱赶马儿,驱马快速前行。引申义是比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鞭擗向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作谓语;指人的学习等。宋张栻《答胡季随书》:“近来士子肯向学者,亦时有之,但实作工夫耐久者极难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觉病痛多耳。”
鞭擗进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分析透彻。郭沫若《文艺论集 论节奏》:“第三是生理学的假说……这种假说,是把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认为节奏之起源。这觉得很能鞭擗进里了。”
先我着鞭 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一鞭先着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先吾著鞭 比喻快走一步,占先一步。作谓语;指抢先一步。《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蒲鞭示辱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作宾语、分句;比喻做事扎实。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执鞭随蹬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执鞭随镫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联合式;作谓语;表示倾心追随。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鞭打快牛 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作宾语、定语;指赏罚不公。洪放《秘书长》:“不能鞭打快牛,这不科学。”
鞭长不及马腹 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复句式;作谓语;同鞭长莫及。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一鞭先著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 刘琨传》。
鞭不及腹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作谓语、定语;指力量达不到。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祖生之鞭 祖生:指晋人祖逖。祖逖立志收复国土。比喻奋勉向上或先占一着作宾语;用于比喻句。《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掘墓鞭尸 挖开坟墓,鞭打尸体。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仇恨很深。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击鞭锤镫 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作谓语、定语;用于骑马等。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击鞭锤镫,休怕风寒雪冷。”
执鞭坠镫 亦作“执鞭随镫”。谓服侍别人乘骑,多表示倾心追随。作谓语、定语;表示倾心追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七回 :“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
一鞭一条痕 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作宾语、定语;比喻做事扎实。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截镫留鞭 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后用为对离职官吏表示挽留惜别的套语。亦省作“截镫”。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
鞭笞天下 鞭笞:鞭打;天下:指全国。驱使全国人们。作谓语、定语;指执政。汉·贾谊《过秦论》:“执棰附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鞭辟着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作谓语、补语、状语;形容分析透彻。清 李颙《南庠汇语》十六:“一则文字知见义袭于外,原不曾鞭辟着里,真参实悟。”
蒲鞭之罚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鞭辟向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作谓语、补语、状语;形容分析透彻。明 王守仁《寄邹谦之书》:“随处体认天理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鞭长驾远 指路途遥远。作谓语;指路途遥远。清 魏源《严公神道碑铭》:“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鞭长驾远,稂莠丰茂。”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复句式;作状语、分句;含褒义。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快马一鞭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六卷:“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快马加鞭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鞭约近里 犹言鞭辟近里。作谓语;指人的学习等。宋 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跃马扬鞭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鞭丝帽影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作宾语、定语;指旅行。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鞭长莫及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紧缩式;作谓语;表示距离远而无力相助。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投鞭断流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紧缩式;作谓语、分句;形容兵众势大。《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鞭辟近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宋 程颢《师训》:“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
着人先鞭 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作谓语;指比别人快。《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鞭长不及 鞭:马鞭子;及:够得上。马鞭子虽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距离远而无力相助。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