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事的成语

有关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事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安然无事 犹言平安无事。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指平安顺利。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心事重重 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作谓语、定语;指顾虑太多。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明人不做暗事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主谓式;作分句、宾语;含褒义。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妆甚的谎子!”
行若无事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有志者事竟成 者:人;竟:终于;成:成功。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复句式;作状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渰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踵事增华 踵:追随,继续。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恶事行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作宾语、定语;含有劝告的意思。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老不晓事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作谓语、定语;用于责骂人等。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植益内不自安”注:“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于事无补 对事情毫无补益。作谓语;用于口语。丁玲《风雨中忆萧红》:“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形容无耻到极点。作谓语、定语;指人不知廉耻。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胆小怕事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作谓语、定语;指没魄力。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事与原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行随事迁 行:做事。做事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李贽《焚书·先行录序》:“故行随事迁,则言焉人殊,安得据往行以为典要,守前言以效尾生耶?”
造谣生事 制造谣言,挑起事端。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鲁迅《书信集 致黎烈文》:“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家:家庭;主:主持,掌管。每家不论有多少人,只能有一个人掌管家事。泛指办事都要有为首负责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世上无难事 天下没有难事。复句式;作分句;常与只怕有心人连用。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一事不知 见“一物不知”。作谓语、定语;指知识不完备。《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仓卒从事 仓卒:匆忙。匆匆忙忙处理事情。作谓语、宾语;指匆忙应付。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但是第五次没有打破‘围剿’而被迫突围时,还表现了不应有的仓卒从事。”
虑事多暗 考虑事情不明。作定语;用于口语。
相安无事 安:平安。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百年好事 指婚姻喜事。作主语、宾语;指婚姻。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我与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担只在此两件上面了!万望龙香姐竭力周全,讨个回音则个。”
事倍功半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干卿底事 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作谓语、分句;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事宽即圆 见“事款则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做人做事 指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欧阳山《三家巷》:“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做人做事了,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
尽瘁事国 瘁:劳累;尽瘁:竭尽劳苦;事:服务,效力。比喻用尽心思和精力为国家效力。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聚众滋事 聚集了一伙人到处惹事;制造纠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闹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我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班刁民!动不动聚众滋事,挟制官长!”
不干好事 不做有益的事情。
见机行事 机:时机;行事:办事。看准时机立即办事。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周易 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军法从事 按照军法严办。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按照军法严办。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敢有趁灌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择人而事 事:待奉。选择好人,侍奉终身。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其实,采秋乘此机会,要择人而事,不理旧业。”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办事不认真。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靦颜事仇 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 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伥,心果安在耶?”
以刺世事 以:表示目的的连词。来讽刺当世之事。作谓语;指讽刺。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大事化小 化:变。经过妥善处理,将大事化成小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他再借些,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作主语、宾语、分句;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惹事招非 引起麻烦之事。同“惹是招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元 无名氏《东平府》第一折:“哎,徐宁紧紧相随,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报冰公事 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享乐,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见事生风 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作谓语、宾语;指借故搬弄是非。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第少年喜事,每捕风捉影,见事生风。”
分内之事 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作宾语;指应负责任的事情。《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秉公办事 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作谓语、定语;用于处理公物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坐失事机 同“坐失机宜”。作谓语、宾语;指浪费机会。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复句式;作分句;指等待时机。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临事制变 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随机应变。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
先事虑事 虑:思考,谋划。在做事之前就作好计划。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捷,捷则事忧成。”
人事不醒 见“人事不省”。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丧失知觉。杨朔《晚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事与心违 同“事与原违”。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复句式;作分句;指有准备就会成功。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生事扰民 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扰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扰人民。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轼《教战守》:“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畏口慎事 慎:谨慎。说话谨慎,做事小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苏轼《答吴子野书》:“近日始畏口慎事,虽已迟,犹胜不悛也。”
风流事过 指细小的过错。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自此怀恨董县丞,寻两件风流事过,参与上司,罢官而去。”
官事官办 官事:公事。公家的事情按照规定的制度办理。指不徇私情或以制度为借口,毫不通融。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秉公办理。老舍《上任》:“作官有作官的规矩。他们是弃暗投明,那么,就得官事官办。”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随事制宜 根据事实,采取适当措施。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如道之正体,却一定于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
既成事实 既:已经;已然。已经形成事实。动宾式;作定语、宾语;指已经形成的事实。唐 杜甫《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扬如丝飞。”
新人新事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全国各处的工厂里、农村里、部队里、学校里、商店里、家庭里都有新人新事出现吗?”
建功立事 犹“建功立业”。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建立功勋和事业。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一身做事一身当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口语。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我一身做事一身当,既有本事打了这强徒,那里等得他去调兵?”
造次行事 匆忙做事。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春事阑珊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描写春天。元·方伯成《端正好·忆别》套曲:“柳絮绵花飘瓣,又一番春事阑珊。”
事败垂成 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作宾语、定语;指功败垂成。明·梁辰鱼《浣纱记·乞降》:“九仞为山,功亏一篑,料想不劳而集,事败垂成。”
事不师古 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尚书 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无补于事 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作谓语;用于口语。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天下无难事 只要有决心去做,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宋·秦观《李训论》:“天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
世事纷扰 纷扰:纷乱。形容社会情况混乱不堪。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
感时抚事 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心境。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事出有因 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事物。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郭道台就替他洗刷清楚,说了些'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话头,禀复了制台。”
息事宁人 息:平息;宁:安定。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食少事繁 见“食少事烦”。作谓语;形容身体衰弱,不堪承受繁重任务。《晋书·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额外主事 明清时为各部司员的低级官吏。一般由没有考中庶吉士的进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赏赐。
事核言直 事情确实,文辞直捷。语出《汉书 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事实胜于雄辩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乐事劝功 谓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戴圣《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
张大其事 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属辞比事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作宾语、定语;指撰文记事。《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奉行故事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动宾式;作谓语;指按照老规矩办事。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豫:通“预”,事先准备。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作分句;指有准备就会成功。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事出无奈 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同窗友认假作真》:“而今我们匆匆进京去了,心下如割,却是事出无奈。”
躬逢盛事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作谓语;指亲身经历那种盛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躬逢盛事,岂可当面错过?”
旧事重提 把已经搁置的事情重新提出。作谓语、宾语;指旧事重提。沈从文《虎雏再遇记》:“旧事重提,显然在他这种人并不甚么习惯,因此不多久,他就把话改到目前一切来了。”
事在必行 事情非做不可。作谓语、定语;指非做不可。宋·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说》:“如孙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没事找事 指故意找借口滋事。作谓语、宾语;指自找麻烦。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3章:“我是在没事找事做啊!”
好事天悭 见“好事多悭”。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男女爱情等。元·关汉卿《青杏子·离情》曲:“常言道好事天悭。美姻缘他娘间阻,生拆散鸾交凤友。”
象煞有介事 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作谓语;指装模作样。茅盾《子夜》:“屠维岳的法宝就是说大话,象煞有介事,满嘴的有办法,有把握!”
前尘影事 谓往事。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天道人事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清·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嗟呼!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等。《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
重提旧事 又重新谈起以往的事项或情景。
风流雅事 雅:风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作主语、宾语、定语;多指男女私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事在人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主谓式;作分句;用于劝诫人。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煞有介事 真像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平静无事 形容非常安全,没有事情发生作谓语、宾语;指安全。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有些是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平静无事……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料事如神 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宋 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事必躬亲 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终身大事 终:从开始到末了。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男女婚嫁而言。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多指婚姻。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这事断然不可!”
人事代谢 代谢: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作宾语、定语;指人事变化。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