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赵的成语
有关赵的成语
有关赵的成语共收录1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拔赵易汉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作谓语、定语;指战胜对方。 | 见“拔赵帜易汉帜”。 |
张王李赵 | ①四大姓氏。②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 作宾语、定语;泛指一般人。 | 《梁书·儒林传·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
拔赵帜立赤帜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作谓语、定语;指战胜对方。 | 见“拔赵帜易汉帜”。 |
完璧归赵 | 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
原璧归赵 |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
张王赵李 | 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泛指一些人。 | 《梁书 儒林传 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
全璧归赵 | 同“完璧归赵”。 | 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 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全璧归赵,飞矢救燕。” |
拔赵帜易汉帜 | 帜:旗帜;易:换。比喻偷换别人的胜利成果。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战胜对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
围魏救赵 | 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
燕歌赵舞 | ①古燕赵人善歌舞,后以“燕歌赵舞”泛指美妙的歌舞。②用以形容文辞美妙。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